高凤勇:科创板-新三板的机遇与挑战

  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又站在这个讲台上跟大家交流,其实去年我也应挖贝的邀请跟企业家做过交流。

  今年主办方给了我一个命题,叫做科创板:新三板的挑战与机遇。我觉得挺难讲,因为新三板大家知道有五年了,我们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又挺好讲,因为科创板还没正式出来,讲话可以不负责任。

  时间关系,按照我的逻辑,我用10分钟给大家简单讲一讲我如何预测科创板的画像,到底跟我们新三板有哪些交集,是竞争吗?后面十分钟我主要围绕新三板讲几点我的反思。

  1、科创板与注册制

  

  今年11月5日,在上海进口博览会上,上海获得了三个大礼包,为什么我把它列出来呢?因为科创板的章节是完整一句话,我们绝大多数市场的解读,仅解读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这半句话。

  作为中文的分析,完整的话是(通过)设立科创板试行注册制(的手段),(达到)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目的),这很重要,不能脱离了目的仅解读手段

  2、仅是注册制?

  

  那么什么是基础性制度?我觉得不能光解读以注册制为代表的发行制度,有发行就有交易,有上市就有退市,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会更强调信息披露,这与我们之前的做法不同,所以还有一系列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这才是一套体系,这样去解读更容易推测板块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做推断和预测。

  3、我的分析工具

  

  我给有兴趣的朋友讲一讲,这是我来研究资本市场制度各种变化的基本模型。资本市场到底由哪些构成,左边是一定有投资者,在中国投资者是分类的,有普通的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新三板市场是全国最高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大家都知道是500万。右边一定有在各市场上市和不上市的企业,我们目前最高的板块就是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新三板企业标准相对低一点。不同的投资者和不同的企业,就构成了主流的画像。

  市场一定会有监管部门和监管制度,比如证监会、交易所、核准制、注册制;同时一定有服务机构,包括我们的会计师、律师、券商、媒体。这一些就构成了资本市场全貌,对每个维度输入不同变量,资本市场就呈现不同的结果。

  我和布娜新先生合作写了《金融不虚--新三板的逻辑》,也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模型和认知,给有心做研究的朋友一个参考。

  4、创新还是重复建设?

  

  科创板的建设,到底是重复建设还是创新呢?这个在市场上产生了比较多的争论、辩论。为什么呢?大家在市场上普遍预测,科创板是什么呢?是跟新三板和中小创比较重叠的这么一个板块吗?如果是这种定位,我把它叫科技小小板,就是重复建设,我相信这种重复建设的结果也不会成功到哪里去。

  我希望科创板建设的是科技大大板,甚至是建设在各层级的最高层,关于理由,我之前发表了很多评论文章,时间关系不再展开,大家可以参阅。

  5、传言中的科技大大板?

  

  这是前一段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六套标准:一是市值标准,最低市值10个亿,还有15、20、30、40亿四个尺度;二是有两条营收和利润标准,两年5000万,一年1个亿。后面还有不盈利的,那么这到底是高标准还是低标准呢?我觉得这个标准非常之高,如果传言属实这就是科技大大板。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现在IPO上市很难,5000万净利润是创业板的实际上市标准,创业板法规标准其实是净利润两年1000万或者一年500万。如果传言属实,以盈利标准计,科创板最低标准,将是创业板的10倍。如果是非盈利标准,这几个市值门槛也是超越了很多已经上市的企业市值了的,并不容易。

  6、科创板与其他板块门槛与门框的关系示意图

  

  我做了一张图,科创板与其他板块门槛与门框的关系示意图,我们新三板市场是这样的,起点壁垒比较低,行业商业模式容忍度也是比较宽泛。

  我们的主板法规盈利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三年3000万,创业板一年500万或者两年1000万。

  但是在中国不能光说法规壁垒,还有实际执行壁垒。大家请看,我们的实际执行壁垒是超高的,远高于法规壁垒,今天我刚看到深交所的领导讲话,说要降低创业板门槛,我想他指的应该是实际执行门槛,而不是简单的法规门槛。

  我们的科创板是什么样的呢?按照前边传言的六套标准,法规门槛约等于中小板创业板的实际执行门槛。未来这个板块到底实际执行门槛有多高,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是由券商和中介机构来定。我相信不会太低,再加上门框的要求(行业和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板和目前的新三板重合度极低。

  7、哪些改革看点?

  

  相信围绕基础性制度,会有大量的配套措施,比如发行制度在注册制的框架下,会有价格管制放松、发行数量管制放松、发行节奏管制;

  交易上有可能回转交易,未来会推出大量衍生品。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一定有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老外来了,让他用他比较熟悉的交易方式来参与我们,并且能够用一些衍生品锁定和保护自己的组合,而不是靠单边买入的裸奔。

  我们新三板目前做市和竞价是互斥的,不是混合的。如果科创板采用做市制度,应该是混合做市制度。

  投资者保护是重中之重,科创板为什么会有高风险?大家知道,前面六套传言标准全有市值标准,那么维持标准也会有严格的市值要求,市值跌到一定标准就会触发退市,风险也确实很大,所以我猜一定会实行合格投资者制度,但是我相信壁垒会远低于新三板。

  很重要的一点,未来科创板应该容忍分拆上市制度。受限于资源有限的理解,目前A股一直不容忍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分拆上市,科创板上相信会允许企业把优质子公司和优质业务分拆出来,享受再次证券化的红利,这是未来非常大的业务机会,这个对于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融资、服务有深远影响,大家对这条解读严重不够。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没有办法展开,我们一直以来以为注册制就是不审核,这是错误的,注册制审的还会很细,大家可以再去做研究。我们整个国内很多投资界、企业界的人士以为注册制就是什么人都可以上市,这是不可能的,全世界都没有,注册制依然有很高的壁垒

  8、如何认识流动性?

  

  必须讲一下流动性,科创板会有流动性吗?会不会像新三板一样?

  流动性的研究我一般有四个变量:流动性的内因一是企业的市值大不大,二是股权分散度,我叫颗粒度,这个在我的书里面也有解释。这些内因解决得好流动性的前提就非常充分,一个10个亿公司和100亿公司和1000万亿的市值公司流动性不可同日而语,100万市值的公司想有流动性绝对是灾难,前面我分析了科技大大板的预测。如果成立,这条就不是问题。

  同时科创板是场内市场,会有IPO制度解决股权分散度,这个也不是问题。

  另外两个变量是外因,一是投资者门槛,二是交易制度。相信在科创板上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所以我认为科创板流动性不会成为太大问题,准备冲刺的企业不要过分担心。

  下面我讲几个启示:

  一、前面我分析过了,科创板跟新三板重合度极低,我们新三板的企业不要因为科创板出来就兴奋或者焦虑,至少可以等待科创板的标准出来,再决策怎么办。

  二、新三板发展到今天,根据前面我说的资本市场四维度模型,当年在建设新三板的时候,不管是投资者、企业、中介机构、监管,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现在需要好好研究,而不是再凭激情拍脑袋,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企业家当时没想明白来三板干什么?为什么?听了忽悠就来了。今天到了需要思考的时候了。

  9、全球交易所市场都不是小企业的主战场

  

  我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是全球交易所市场、场内市场都是容量有限的,容纳不了那么多企业,一个交易所解决全社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肯定是解决不了。

  给大家几个数据,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最高峰时一共有8000家上市公司(目前只有5000多家),中国到现在我们上市公司有多少家?A股不到3600家,还有中概股300多家,大数有4000家场内上市的公司。

  假设有一天走到峰值,跟美国一样有那么多上市公司,我们还有4000个名额(没有考虑退市的存量置换)。

  中国有多少个企业?6500万个个体工商户、2700万户的民营企业,加上国有企业,1亿户的企业竞争四五千的上市名额,何止是万里挑一,这还不算每天1.8万新注册户数。

  所以仅靠场内市场解决不了大家的问题,我再多说一句,这两年金融技术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如果有谁告诉你能够简单地通过制造一个板块,或者通过某项金融技术,就让社会上所有人、所有企业不通过努力就能拿到钱,还是铁饭碗,那就是金融骗局。所以新三板市场未来依然是中国中小企业真正的主战场。

  10、所有参与者重新定义在三板的需求

  

  我觉得我们所有参与方都应该重新定义在三板的需求,自己为什么来三板?在新三板要干什么?现在应该努力干什么?

  我想,新三板真的是目前环境下服务中小企业的主战场,必须搞好,也有条件搞好。它是一个多数企业融资展示的场所,是部分优质企业实际融资的场所,是投资机构的投资场所而非主要的退出场所。这个市场更是中国未来服务并购的基础性市场,今年行情虽然低迷,但是新三板并购的案例是大幅度增加的。

  11、坚定不移地搞好新三板改革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也极力呼吁:一定要加快新三板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满足挂牌企业和参与各方的需求。要尽快建立新三板估值体系标杆,我们缺乏一个标杆,要赶紧做,我们把这个希望聚焦到传言的精选层。

  二是新三板万家企业五年的经历和经验证明,我们的券商服务能力、广度、深度都不够,不会服务小企业,那么什么样的机构能够跟好地服务小企业,或者什么样的竞争氛围能让机构服务好小企业?我觉得需要反思,否则企业就很难有获得感。

  三是新三板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我们本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现在很多的优质企业转去IPO,或者被并购的时候遭遇了制度接驳上的困难,这会严重阻碍优质企业的流入,不利于新三板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要推动改革的。

  总结一下,新三板市场跟科创板没有太多的竞争,我对新三板和科创板都充满期待。咱们新三板领域的知名人士崔班长写了一篇文章,叫别人的科创板,自己的新三板,我觉得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真心话。

  祝大家在新三板发展得越来越好,祝愿新三板和科创板改革早日成功!我的演讲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高凤勇 科创板 新三板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