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资委日前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大中小企业创新组织模式、重构创新模式、变革生产模式、优化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所谓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就是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以数据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快速迭代,创新成果通过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回流大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简单地讲,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不再是配套协作关系,而是创新合作关系。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中小企业有中小企业的优势,中小企业不再依附于大企业。

  事实也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是以大企业的附属而存在的,条件好的,生产一些重要配件,条件差的,生产一些普通配件。没有关系的,想生产最普通的配件也没有机会。因此,对绝大多数从事这种配套的中小企业来说,就很难需要通过创新来满足大企业的配套,而是把产品质量加工好就行。在话语权方面,也是大企业一方说了算,导致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缺乏。即便想创新,也受到大企业的限制。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进行创新,能够从目前的配套协作转变为创新合作关系,变大企业一方的创新创造能力转变成大中小企业共同的创新创造能力,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并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反推大企业创新,让大企业身上也多装上一台创新发动机。

  我们注意到,《行动计划》提出了用3年时间支持不少于50个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培育6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应当说,目标还是非常具体的,也是非常明确的。特别是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这是完全符合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与转型目标的。而这,不仅是中小发展与转型的需要,也是大企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没有供应链产品质量的提高,供应端产品的质量就很难提高。反之,供应端产品质量的提高,也要求供应链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触角,就是能否实现产品生产和供应的高质量。而要实现产品生产与供应的高质量,自然需要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需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改变目前简单配套协作的供应链关系,而是予供应链、创新链、数据链、价值链等为一体的多方位、多角度关系。供应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其他方面的联动发展,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维持。要么大企业被中小企业抛弃,要么中小企业被大企业抛弃。而抛弃的理由,决不是现在的人情等方面的关系,而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是在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有没有竞争优势。

  由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压力,都需要通过创新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接受。那么,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就变得既紧密、又松散了。紧密表现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如果双方对这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合作就会越来越紧密。反之,如果有一方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等不重视,就有可能很快合作结束。

  很显然,这样的融通发展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创新是一种正向激励,一种无形鞭策。不管是否愿意,也不管有没有能力,创新都是第一位的。过去那种依靠关系寻求为大企业配套的模式已经行不通,而必须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提高质量来满足大企业的配套需要。而如果大企业对产品的技术与质量要求不高,中小企业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选择不为大企业服务、不与大企业合作,而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如此,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在某些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也会大大提升,不仅成为销量单打冠军,也会成为技术、质量的单打冠军,将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而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大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竞争力越来越强,品牌效应也越来越好,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相关职能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在资源配置、政策配套、技术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企业融通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关键词阅读:企业 融通发展 高质量 经济 谭浩俊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