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央行的习惯和标签

摘要
每个央行都有自己的风格,印度央行的“不作为”,容易导致市场的剧烈动荡,但一旦风波过去,市场也会很快回归平静。市场和央行并没有把彼此当作对手,只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只是不想跟钱过不去而已。

  市场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油价上,却忽视了在亚洲货币市场上,印度卢比在近期伴随着油价暴跌而出现了快速的攀升。目前印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已经逼近70的关口。下图中的黄线是布伦特原油价格的走势,白线则是印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表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油价与卢比汇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油价上升时,卢比倾向于下跌,反之亦然。

  

  卢比容易受到油价的冲击,是因为印度大量依赖原油进口,而油价对于印度的经常项目账户有着显著的影响。举例来说,按照IMF的预测,如果油价的水平保持在62美元左右,印度在2018-2019财年的经常项目逆差为GDP的2.3%,而如果油价上升10美元,那么同期的经常项目逆差就会上升至GDP的2.6%。而油价在今年年初的水平大约为65美元,到了9月底的时候则上升至85美元,20美元的油价上升,对于印度来说,其经常项目逆差很可能因此超过GDP的3%,对汇率的压力可想而知。

  油价的攀升对于货币政策自然造成了压力,同时印度的债券收益率也出现了飙升,这给政府和企业融资造成了困难。由于长期存在经常项目逆差,印度的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投资者。目前印度债券市场的外国投资比例为5%。在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有人建议将外资的投资比例提高,以帮助印度政府和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但大家都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如果油价进一步上升,卢比很可能进一步贬值,而投资者即使有额度,也不愿意投资在印度债券市场上。

  在油价不断冲高的过程中,印度卢比也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滑落,今年至今,印度卢比的最低点在74,年初则在64左右,换句话说,印度卢比在今年最大的贬值幅度超过13%,这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我在9月份的时候去德国出差,一些机构交流对印度卢比的看法,其中有位基金管理人调侃说:“当我出去抽根烟回来,印度卢比的汇率就从70变成了72。这让市场怎么能有稳定的预期?”

  印度央行尽管一直表达对汇率过度波动的担忧,但却不愿意对市场进行大幅度的干预。印度卢布几乎是一个每年都会贬值的货币,在过去的10年中,印度卢比出现过7次年度贬值,而仅仅有3次年度升值,而这三次升值的幅度加起来不过15%,而在2008年和2011年,印度卢比分别贬值24%和19%。 这种的一种央行放任自流的方式,让市场容易形成单边预期:因为在市场单边做多或者做空时,往往只有央行有能力有意愿来做“投机者”的对手盘,而一旦市场中没有这只无形的手,那么就容易出现单边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国内也出现了央行与财政部的争论,由于很多非银金融机构在今年遇到了融资困难,加上有一些大型机构的债券违约,财政部希望央行能给予流动性支持,但央行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过于微观,同时也不应该解救这些“坏”的金融机构。这导致了央行和财政部直接在公开媒体论战,甚至还一度传出印度央行行长可能被迫下课。印度财政部在11月初甚至在网站上发表公开声明,表示会尊重央行的自主权。明眼人都知道,这份看似表达“尊重”的声明背后,恰恰反映出两个机构之间存在的裂痕。

  而伴随着油价的暴跌,一切的烦扰似乎可以被短暂地束之高阁。卢比如果可以回到70一线,那么印度卢比今年的跌幅大约会在9%左右,尽管仍然是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但还是比之前的表现有所改善。印度10年国债收益率也从高点时的8.2%,回落至目前的7.7%的水平上,这样的一个收益率水平,其实也给卢比资产一定的保护。目前市场的共识是,如果油价能够在目前的位置企稳甚至下滑,那么市场的一轮做空印度的风潮,也就暂告一段落。

  如果以印度为借鉴,其实也可以对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有所启发:

  每个央行都有自己的风格,印度央行的“不作为”,容易导致市场的剧烈动荡,但一旦风波过去,市场也会很快回归平静。市场和央行并没有把彼此当作对手,只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只是不想跟钱过不去而已。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央行习惯于“管理”市场,这有利于避免极端状况,但也让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弹性。而中国央行即使很多时候不想对市场进行过度管理,但不习惯波动的市场往往在一些状况下出现恐慌情绪,这让央行也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而最后,贴上了标签的央行,也很难摆脱自身的标签,有时候甚至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自身的标签。

  所以,各路学者虽然一直对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有诸多建言,但我们在做市场分析时,也需要考虑中国政策制定的特点和习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往往在压力下更容易流露出自己的性格。

关键词阅读:周浩 央行 印度 卢比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