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股市传来两大消息 对年底行情有重大影响

  昨天股市再次大跌,之前的反弹已经折损了一半,一场股市倒春寒,让大家感受到了绝望,就在昨天晚上,从沪深交易所传来了两大消息,一个可以看做是大利好,另一个则是利空,那么你想先听哪个呢?

  我们还是先来点正能量,先说利好,昨天沪深两大交易所发布回购股份实施细则,要点主要有六大方面

  1 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进行回购的股份,在持有半年后可以卖出。

  2 可以用自有资金、借款及融资进行回购。

  3 回购期限由半年延长至一年。

  4 防止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规范实控人、董监高回购期间交易行为。

  5 控制好回购的节奏和数量,避免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6 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很多小伙伴都在问,这是什么意思,这个细则就是要督促上市公司,尽快回购,并自己管理自己的市值股价,甚至全面鼓励回购股份推升股价的行为,但之前很多人也担忧,鼓励回购会不会造成上市公司自己坐庄,自己了解内幕信息,所以会配合回购行为,先用利空打压股价,然后回购,之后再通过释放利好推升股价,以达到减持的目的,细则规定,仅允许护盘式回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出售已回购股份,其他情形的回购应当按照披露的用途进行转让或者注销。而且细则还设计了一些限制,比如6个月锁定期,提前15天披露等等。

  另外,此次细则还打击忽悠式回购,也就是声东击西,一边大张旗鼓的回购,另一边不声不响的趁着股价提升而减持,而且这次明确了,你必须把要回购的数量和金额写出来,并框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必须在一倍以内,可以是1亿到2亿,但不能是1块钱到1000亿。这就打击了那些玩文字游戏,瞎喊回购加码,用嘴回购的。

  总之,通过这次细则我们可以看出,监管是铁了心要促进上市公司自扫门前雪,现在股市跌成这样,基本可以算是护盘式回购了,所以给了大家一个很好地赚钱的理由,也就是说特殊情况下上市公司你低买高卖,自己炒自己的股票是允许的。而且还可以给你提供融资便利,你可以借钱炒高自己的股票,这就相当于看着双方底牌去炸金花,如果这再不赢就没天理了。所以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一个白给钱的机会,目测一大波公司正在准备护盘式回购。特别是那些业绩并不差的公司,受到市场悲观气氛冲击,而被杀估值的公司,这些公司有很强的动力这么干,然后把年报业绩做的漂漂亮亮的,保证超过市场预期,从而通过回归赚上一把差价。

  这对于市场肯定是大利好,上市公司只有炒高自己股票,才能收下这个大红包,而炒高股票的前提是配合释放业绩,所以未来股价和业绩肯定双丰收。但也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如果明年年报披露出来,超预期太多,业绩太好你反而要小心了,小心他寅吃牟粮,透支业绩,推高股价从而减持。这样突然被打高的业绩通常很难持续。

  说完好消息,再来看看利空,昨天同样是沪深交易所,发布了高送转指引,规范了每10股送转5股及以上的送转需求,并将高送转与公司业绩等指标挂钩,包括最近一个报告期净利润为负、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或者送转股后每股收益低于0.2元的,这次就不让你送转了。

  历来高送转都是年报行情中最热闹的一块,其实这玩意就是拆分,把你的1股变成2股,这就叫1010,然后股价下降一半,你手上的市值没有变,但很多人就是觉得这个是好事。因为他们梦想着高送转后,股价走出填权行情。但其实往往发生割韭菜,通过高送转制造股价要拉升的假象,把股价先打下来,吸引更多的散户跟进,结果小涨一下,跟着就是大幅下跌。历史上甚至出现过极端的1030的乱象。完全是投机炒作。快速扩张股本,以达到圈钱的目的。

  现在交易所把这块规范了,送股的比例不能高于最近两年净利润增长率,比如你要是每年净利润增长60%,顶多106,或者要么你就最近3年每股收益不小于1块钱,而且你送股后,每股收益还不能低于5毛钱。只有这样的绩优公司才能高送转。业绩不行,甚至亏损的,你就别起哄了。

  这个消息一出,貌似今年的高送转行情就要凉,一些业绩差的垃圾股,每年就指着这个题材吃饭呢,现在饭碗被交易所砸了。而且还规范了借高送转抬轿式减持的行为,主要股东前三个月,后三个月要减持的,都不能披露高送转方案,这一下就半年没有了。所以今年估计105以上高送转会大比例的减少,而整体上送转也会得到明显的抑制,绩差股又挨了一刀。这对行情肯定会有一定的利空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确实也保护了股民的利益,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绩优股上面。

  综合这两个消息,后面的行情可能会两极分化,有些成长股可能会借回购大量释放业绩,从而加速成长,而一些绩差股则失去了炒作题材,可能反而自暴自弃,甚至隐藏业绩等待其他的机会。所以今年的年报行情,可能会重回成长主题,超预期的好,和超预期的差,可能会成为两个极端。

关键词阅读:股市 行情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