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万达转型对其他民企有什么借鉴作用

摘要
就在一些民营企业因为没有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及时采取控制债务规模措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风险,被迫向各方求救,甚至发生企业董事长自杀等后果的大背景下,万达却传出了好消息。

  就在一些民营企业因为没有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及时采取控制债务规模措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风险,被迫向各方求救,甚至发生企业董事长自杀等后果的大背景下,万达却传出了好消息。

  据财新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万达集团旗下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万达商管在15个月时间内减掉了2158亿元负债,较2017年6月底总债务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万达负债率降到了60%以下,公司海外项目只余芝加哥万达大厦,境外地产员工不足10人。

  短短15个月时间,就减少债务2158亿元,使企业负债率回到安全线以内,对万达这样的大块头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也是万达转型取得的重要成果。

  众所周知,一度时期,各方对万达的前景产生了很大的担忧。尤其是负债,已成为很多人嘴里经常提到的“负面案例”。但是,万达没有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把自己推向新闻的负面端,也没有被外界的议论和评价所干扰,更没有像有的企业一样去百般回应甚至反击,而是坚持按照自己确定的转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先是转让酒店、文旅项目,紧接着转让其他一些非盈利性或盈利能力不强、与新目标不符的项目与资产,走轻资产之路。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从而实现了企业负债率的稳步下降、资产质量的稳步提高。即便有人在用“万达靠卖资产过日子”讽刺与挖苦自己,也不为所动,而是坚持既定的目标不放松,更加积极地推进企业转型,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要知道,用转让优质资产的方式为企业减负,是需要有一点勇气的,也是需要拿出很大魄力的。尤其在企业还没有陷入绝境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如此大胆的决策,这在中国企业当中,并不多见。更多情况下,企业都想通过做加法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很少有企业愿意做减法。而万达没有,万达选择的是主动积极地减法,采用转让资产减少负债的方法,即便丢掉曾经拥有的首富头衔,即便受到别人指手画脚,也要通过做减法打造一个全新的万达、一个能够再度辉煌的万达。

  很显然,虽然近两年的万达过得太过低调,甚至有点委屈。但是,为了企业的前途,也为了向世人证实万达是能够度过难关,能够再造辉煌,能够向世人奉献一个更好的万达,万达人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也基本实现了初步目标。特别是王健林,没有因为失去首富头衔而后悔,也没有因为卖掉了很多优质资产而痛苦。即便舍不得,也会为了企业的前途而毫不犹豫,从而有了今天的万达。如果坚持这样的目标走下去,一个崭新的万达又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毫无疑问,万达的转型之路,是中国其他民营企业、尤其是负债率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要知道,在经过前一轮的快速发展以后,很多民营企业都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拐点,特别是依靠负债快速扩张的企业,面对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更是面临企业转型的重要拐点。因为,负债扩张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民营企业被动适应的发展状态。在认识到负债扩张的问题以后,企业无疑要进行转型,包括思维转型、思路转型、实体转型、发展转型、管理转型、技术转型、产品转型、单键力转型等,需要做出很多痛苦的选择。如果那些出现了严重风险,甚至已经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能象万达一样,早一点转型,早一点转让部分资产,也许,就不可能发生目前这样的问题,就能比较好地回避掉风险。

  遗憾的是,具有万达这样思维和远见的企业并不多,更多的企业,都还躺在快速扩张的快感之中,难以象万达一样迈出转型步伐,以至于到了今天,债务风险越来越显现,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尤其是规模庞大的房企,都开始依靠到境外发债来维持正常运转。否则,就会出现风险。

  虽然说万达转型才取得初步成效,要想给世人一个全新的万达,一个继续充满朝气和生机的万达,还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做更大努力。但是,风险期已经渡过,危险也已经消除。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按照新的定位,更好更有效地发展,按照新的目标和要求,建设新的万达。相较于万达的主动转型,其他没有及时转型的企业,则在进行着痛苦的选择和煎熬,能否挺过这一关,实在难说。

  万达,已经成为中国民企转型的一个范本。不管这个转型付出了多少代价,也不管受过多少委屈,但是,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已经不需要象其他企业一样现在再艰难抉择、痛苦选择,才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万达的经验是,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宁可在委屈中先行一步,也不能被动等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转型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阅读:万达 转型 民企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