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注册制空降上海 科创板震动市场 谁拍的板?

摘要
中国很多重要的决策,是结合各类大的历史背景来做出的,由于政府层面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想自上而下的推行一个创新模式,难度是很大的,所以科创板的直接“空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布一项政策的问题,而是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一个关口,不得不做出选择的问题。

  中国很多重要的决策,是结合各类大的历史背景来做出的,由于政府层面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想自上而下的推行一个创新模式,难度是很大的,所以科创板的直接“空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布一项政策的问题,而是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一个关口,不得不做出选择的问题。

  科创板的推出,有以下三大重要背景。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整个池子跟中国经济的体量并不匹配

  中国GDP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60%,但股票市值还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股票的市值里面,有60%是国企,如果剔除国有企业市值,剩下的所有民营类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就两个苹果的市值,还不到2.5万亿美元。

  

  这肯定是不正常的,如果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可能会失去最基本的活力,中国需要彻底改变现有股市运作逻辑,尤其是在民营企业无法公平运用间接融资工具的时下,如果不能从股市这个可以直接融资的地方找到突破口,中国民营经济将雪上加霜,生态失衡的结果就是解决了80%就业的民营企业活力下降,而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又无法承载更多就业,问题会十分严重。

  科创板的推出,是政府需求、市场趋势和投资者进化三方共同发力的结果。

  第二,注册制已经不能再等了

  中国一直把上市公司,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由政府审批提供的稀缺资源,而没有看成是一种市场竞争产品,用审核制的方式,牢牢的控制着供给,但控制供给的结果,使得滋生了各种衍生问题,以及整个市场定价的失衡,这种做法阶段性可以制造牛市,但长期看无法吸引诸多战略投资者,再加上供给层面并不由市场需求主导,很多投资者难以从现有上市公司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企业,这就导致中国股市跟投资人的关系,永远是始乱终弃的暧昧,而不是相爱后的厮守。

  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直接融资,需要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乐视等公司能够在创业板干到市值第一,甚至全民吹乐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更多的竞争对手,在审批制下投资者没有选择,就算投资者钟情于某类企业,这类企业也无法获得更多上市机会,因为审批机构会选择政策面扶持的产业来新增供给。

  审批制人为制造了诸多企业寻求直接融资的障碍,迫使更多高科技企业出走香港和美国等地,如果再不真真实实的推注册制,前怕狼后怕虎的拖延,长期看跟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可能会持续面临被降维打击的风险。而直接在现有的主板和创业板推注册制,恐怕会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从科创板开始推,属于轻装上阵,预期管理比较好做。

  第三,到底在哪里试验科创板、中国重点发展哪个金融中心,已争论多年,需要从战略层面一锤定音

  此前,北京、深圳、上海等,都提出过关于设立以注册制试点的新板,但由于各种利益纠葛,以及顶层设计并不明确,投资者反响强烈等,没有下定决心推。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战略构思还不是十分清晰。

  但经过了今年以来跟美国的贸易争端,以及美国在金融市场的屡次挑衅,中国需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是任由地方政府为利益争夺而耽误整体战略规划。

  这就是为什么科创板是在“进口博览会”上面宣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跟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一致。科创板在上海推出,背后实际上是对整个中国金融战略的宣布,这不是一个部级单位能够决定的事情。

  习总在谈到科创板之前,是这样说的,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而在谈到设立科创板时,紧接着的后一句是,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就在此次宣布科创板之前的10月份,中国已经公布了“上海与伦敦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这个简称“沪伦通”,符合条件的两地上市公司,可以发行存托凭证(DR)并在对方市场上市交易。

  中国要持续的集中金融资源,来构建一个真正的金融中心,如果北京、深圳、上海同时搞,可以满足地方政府一些短期的利益需求,但长期看对中国未来获得全球金融地位不利,金融是一个非常注重安全感和流动性的地方,纽约远离华盛顿,集中了全世界最活跃的证券交易所和各类基金、投行,有独立的游戏规则、资本的自由度、开放和稳定的政治体系,这是取信于世界的前提。

  美国金融如此发达,但也只撑起了一个纽约,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更别说国际化水平,因此不可能同时搞三个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无论怎么开放,也很难替代香港,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很难满足时刻需要充满贪婪和恐惧的金融市场的气质,上海是唯一的选择。所以科创板在上海的落地,也表明了中国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心是坚定的,可以说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对于金融市场的很多落地选择问题,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那么科创板会面临什么困难,对市场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科创板面临的困难非常现实,一旦出现很多负面信息,或者说市场走势变差的问题,很多角色都可能出来攻击注册制,从而导致注册制再次变成审批制,人为开始控制等等,也有可能在一些公司持续的出问题之后,把科创板停掉。总之,面临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

  从市场走势层面的影响来说,短期有很多资金会考虑观望,等待科创板的具体信息,以及抽离部分现有市场的资金,为投资科创板做准备,似乎是一个短期的利空。但从中长期来看,真正的价值投资将从注册制开始,因为当供给变得不那么稀缺的时候,大家才会追逐单个公司真正的价值,而不是闭着眼睛买壳。科创板一旦出现一些明星公司,整个板块的吸引力就会大幅增加,甚至会给主板市场带来更大的价值效应。

  其实更多的价值投资,是从合理的投机开始的,没有投机就没有流动性,满足不同的需求,才能让整个池子变得更大,生态更良性循环。

  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五亿市值以下公司数量多达1400多家,占纳斯达克总数量的60%。所谓注册制,就是尽可能的让更多需要融资的企业上市,竞争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存有欺诈目的的企业在市场上持续获益,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审批制给予的免死门票。注册制的办法实际上就是用增大供给的方式,让投资者不再觉得上市公司是稀缺产品,逮到一个就随便买,还必须让投资者意识到巨大风险,这类企业如果盲目买,可能最后血本无归,教会投资者自己做决策,触动上市企业真正去创造价值。

  纳斯达克的注册制,实际上标准比较低,有利润的企业(每年200万美元的利润),基本都可以上市,如果没有利润,有现金流和收入也行,如果利润、现金流、收入都没有,也可以上,只要有足够的投资人认可,并有真实的市值,就可以上。另外就是对流动性的要求,比如持股人数,公众持股的比例,做市商数量等等。

  从现有的资料看,科创板的要求,可以说模仿美国纳斯达克的意愿更强烈一些。我自己做了一个估算,如果按照平均上市企业20亿元市值的水平来算,如果一年上一千家,就是2万亿人民币市值,持续十年也就20万亿,而20万亿也就纳斯达克一半多一点的市值。但还要考虑到退市,如果每年退市达到到30%,这个市场的活力会大大超出投资者的想想,中国股市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科创板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股市板块,是能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重生的最基础制度的尝试,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走的一步。如果一个国家股票还处在审批制的状态,还主要为少数企业服务,实际上很难从机制上给全球投资者带来参与欲望。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在香港、美国,任由全球投资者交易,那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上海让国际投资者来自由交易呢?看似简单得不得了的问题,却道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尴尬。因此,科创板是肩负改革开放必须要做出选择的问题。

  个人和国家都需要谨记,信仰会让选择变得简单;信仰什么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原点。

关键词阅读:注册制 上海 科创板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