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策榜单:2018年1-10月上市房企拿地金额及面积TOP20

  榜单NO.1

  2018年10月上市房企拿地金额及面积TOP20

  

  榜单NO.2

  2018年1-10月上市房企拿地金额及面积TOP20

  

  榜单解析

  1、全国市场:

  10月全国土地成交热度降至冰点,量价创本年度历史新低

  1)成交情况:

  10月全国300城市土地成交量价骤降,成交量创三年新低,成交价接近两年最低值。

  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0月31日统计数据,本月全国300城市建设用地共成交1844宗,比上月减少3439宗,比去年同期减少5031宗;成交金额达2814.15亿元,环比下降31.67%,同比下降45.19%;成交建面15179.7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2.01%,同比下降56.99%;平均成交楼板价1853.8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42.38%,同比上涨27.43%。

  

  从城市能级来看,不同能级城市出现分化,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与金额环比同比均有所上涨,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与金额环同比均下滑,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与金额环同比均大幅下滑。一线与三四线城市楼板价上涨,二线城市楼板价下滑。

  受政府政策影响,众多房企重返一线城市。本月一线城市获到偏爱,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上涨明显,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商业用地成交量价大幅上涨,与上月相比,面积涨3倍,金额涨2.5倍。二线与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与金额环比同比皆有不同幅度的下降。10月一线城市成交63宗地块,其中住宅用地33宗,较上月增加14宗,上海成交住宅用地为20宗,成交地块最多,但从具体规划用途来看,动迁安置房占7宗,租赁住房占9宗,住办1宗,而居住用地仅有3宗地,且皆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本月广州成交7宗地,北京成交6宗地,深圳无住宅用地成交。从成交面积来看,本月成交691.14万平方米,环比上涨93.48%,同比小幅上涨0.54%。住宅用地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3.05%,同比下滑31.96%,商业用地成交面积环同比分别大幅上涨340.18%、638.44%。从成交金额来看,一线城市本月成交金额为606.91亿元,环比大幅上涨143.36%,同比上涨13.11%,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金额环比大幅上涨110.97%,同比下滑20.42%,商业用地成交金额环同比分别大幅上涨258.05%、984.33%。从成交楼板均价来看,一线城市成交楼板均价为8781.1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5.78%,同比上涨12.51%。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楼板均价环同比分别上涨58.57%、16.95%,商业用地成交楼板均价环比下滑18.66%,同比上涨46.88%。

  二线城市共成交712宗地块,环同比分别下滑20.36%、31.14%;成交建面6977.51万平方米,环比下滑8.70%,同比下滑5.82%;成交楼板均价1837.47元/平方米,环同比分别下滑21.11%、31.18%;成交金额1284.68亿元,环同比分别下滑27.83%、35.01%。

  三四线城市本月成交地块1069宗,环同比分别大幅下滑75.39%、81.53%;成交建面7511.08万平方米,环同比分别大幅下滑68.21%、72.38%;成交楼板均价1226.56元/平方米,环同比分别上涨38.79%、27.29%;成交金额922.56亿元,环同比分别下滑55.84%、64.80%。

  2)供应情况:

  10月300城市土地供应宗数增加,供应面积环同比上升

  本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供应8140宗,比上月增加1399宗,比去年同期减少134宗;土地供应建面47140.83万平方米,环同比分别上涨18.09%、14.88%。其中住宅用地供应2927宗,比上月增加524宗,比去年同期增加78宗,建面为22204.37万平方米,环同比分别上涨9.49%、15.56%;商办用地供应1593宗,比上月增加301宗,比去年同期减少191宗,建面6040.49万平方米,环同比分别上涨25.23%、7.93%。

  

  总体来说,为刺激房地产市场,本月各线城市土地供应增加。从供应建面的环同比来看,各线城市环同比皆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一线城市环同比上涨明显

  本月一线城市供应建面947.26万平方米,环比大幅上涨126.22%,同比上涨52.55%,其中,住宅用地295.45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1.15%,同比下滑36.04%;商办用地188.49万平方米,环比大幅上涨344.97%,同比上涨207.19%。

  二线城市供应建面10888.75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8.90%,同比上涨16.31%,其中住宅用地供应5463.7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0.43%,同比上涨24.01%,商业用地供应1299.3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60.24%,同比上涨1.95%。

  三四线城市供应建面35304.82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6.35%,同比上涨13.70%,其中住宅用地供应16445.14万平方米,环比上涨6.11%,同比上涨14.63%;商办用地供应4552.62万平方米,环比、同比分别上涨14.67%、6.85%。

  2、TOP20房企拿地集中度:

  10月TOP20房企土地成交金额面积集中度小幅回升

  从成交金额来看,本月TOP20上市房企土地成交金额集中度环比上涨,但依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本月TOP20上市房企土地成交金额822.63亿元,环比上涨6.42%,同比下滑0.51%,占全国土地成交金额的29.23%,占比环比上涨8.48个百分点,同比下滑25.83个百分点。

  从成交建面来看,本月TOP20上市房企成交建面集中度环比略有回升。本月TOP20上市房企土地成交建面1484.3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0.85%,同比下滑1.04%,占全国土地成交建面的9.78%,占比环比上涨0.33%,同比下滑2.23%。

  

  从1-10月累计成交量来看,成交金额TOP20和成交建面TOP20上市房企拿地集中度同比依旧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集中度低于去年同期。从成交金额来看,TOP20上市房企1-10月共计成交12776.31亿元,占全国300城市土地成交金额的28.57%,占比同比下滑16.45个百分点;而从成交建面来看,TOP20上市房企共计成交32966.57万平方米,占全国300城市土地成交建面的10.71%,占比同比下滑3.22个百分点。

  

  3、入榜品牌房企拿地占比:

  拿地量价连续4月下跌,集中度不超6成

  本月TOP20上市房企中,入榜品牌房企个数较上月减少。入榜品牌房企拿地金额与面积持续下滑,截止10月31日环同比已连续下滑4个月,占TOP20上市房企的比例自今年6月的超80%,降至本月的不足60%。从成交金额榜单来看, 10月TOP20上市房企中,入榜品牌房企12家,与上月相比减少1家。本月,华侨城夺得TOP20榜首,拿地金额为171.97亿元,金额较上月榜首拿地金额相比有所回升。其他入榜的品牌房企依次为中海、绿城、融创、新城、龙湖、华润、金地、保利、绿地、中南、阳光城、恒大。本月入榜品牌房企拿地金额469.32亿元,环比下降27.2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0.67个百分点,占TOP20房企拿地金额的57.05%,相比上月下滑18.45%,较去年同期下降28.83%。

  

  而成交面积榜单中,本月入榜品牌房企有12家,与上月持平。本月华侨城荣登冠军宝座,拿地面积330.41万平方米,与上月榜首绿地812.33万平方米的拿地面积相比,大幅减少,跌幅达59.33%。本月其他入榜的品牌房企依次为融创、新城、华润、保利、龙湖、中南、绿地、恒大、中海、碧桂园、阳光城、万科。入榜品牌房企共计成交建面763.31万平方米,环比下滑66.62%,同比下滑80.00%,占TOP20上市房企拿地面积的51.42%,相比上月下滑25.10%,较去年同期下降38.61%.

  

  4、典型企业分析:

  华侨城——逆势拿地,储备优质土地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剧烈变化,本月品牌房企拿地相当谨慎。华侨城以拿地金额171.97亿元,拿地面积330.41万平方米的成绩,荣获双冠宝座。截止至10月31日,今年华侨城共拿地56宗,拿地面积为1062.65万平方米,总金额达511.22亿元,分列今年累计拿地面积的第14名和金额的第11名。就目前累计新增土储分布来看,华侨城今年主要布局襄阳、济南和太原,而整体布局以一二线为主,三四线为辅。

  

  10月,华侨城共拿地11宗地,有2宗为商业用地,其余9宗为综合用地。其中,2宗商业用地位于深圳的宝安中心区,华侨城以总金额43亿元的底价成交,总计容建筑面积达17.82万平方米,平均楼面价为23569.42元每平方米。宝安中心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珠江东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紧邻前海自贸区。宝安区六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宝安未来将重点打造集餐饮、星级酒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高端商圈。酒店产业集群不仅对完善城市配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促进了“酒店+商业+办公+公寓”模式的发展。此次华侨城获取的两块地距离机场、前海仅有20分钟车程,与规划的大铲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隔海相望,且毗邻集滨海休闲、文化娱乐、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文化公园”,是地理区位优越的“绝版”商地。

  而9宗综合用地分别位于太原和武汉,其中太原有8宗地,武汉有1宗地。2018年10月25日,华侨城以以116.17亿拿下太原煤气化原址的8宗地块,溢价率7.5%。该地块是以住宅、商业为主,以养老、教育、体育设施等社区配套地块为辅的综合用地,总建面约289万平方米,楼面均价为4055元/平方米。太原煤气化旧址8宗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太原城市“南移西进”发展主轴之上,位于三大城市核心主干道、两条快速路、一条绕城高速汇聚而成的枢纽中心,内外交通便利,路网通达,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并非华侨城首次进入太原。在今年1月25日,华侨城就与晋源区人民政府就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总投资500亿元。而后,在8月30日,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和晋源区人民政府签订三方" 太原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 一期项目合作协议。此次大幅拿地是华侨城对太原市场的深耕。

  2015年,房地产初现疲软,华侨城提出往“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型。今年,随着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遏制房价上涨”后,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楼市迅速降温,房地产出现下行趋势,整体市场相对低迷。华侨城作为直属国资委的央企,本身融资成本较低,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周期波动抵抗能力。而凭借位置优越、运营成熟的文旅资产,华侨城更能有效抵抗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此时逆势拿地,竞争对手少,溢价率低,是储备优质土储的好时机。

  注:1、本研究样本共109家主业为房地产业务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上市房地产企业;2、全国是特指Dataln数据库里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3、本文中拿地面积指规划建筑面积;4、土地属性包括住宅用地、商业/办公用地、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5、房企拿地指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取的土地;6、品牌房企定义为2017年销售金额TOP20上市房企,分别是碧桂园、中国恒大、万科地产、融创中国、保利地产、绿地控股、中海地产、龙湖地产、华夏幸福、绿城中国、金地集团、华润置地、新城发展控股、招商蛇口、旭辉集团、世茂房地产、中南建设、正荣地产、阳光城集团、泰禾集团;7、数据资料来源:dataln、同策研究院。责编:同小妍。

关键词阅读:上市房企 拿地 面积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