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理解中国消费 潜力与挑战

报告摘要

  今年以来,市场对消费真实情况的判断出现了较大分歧,对消费在中美贸易战中能否成为可靠的抵抗经济下滑的力量,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就理解消费数据的几个误区、中国消费增长的长期潜力与短期瓶颈、以及在消费潜力崛起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做出分析。

  宏观研究中,通常用两个指标观察中国消费的发展状况,一是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有几个问题往往被忽视:其一,“最终消费支出/GDP”更多是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反映。对比发达国家在与中国相似发展阶段的时期,其消费占比均显著高于中国,表明中国消费发展是严重滞后的、也是蕴含巨大潜力的,当然这也与中国家挺房地产购置比重较高有很大关联。其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名义GDP增速高度相关,在其它国家亦是如此,因此以这个指标观测消费的贡献并不贴切。其三,中国从过去投资主导、出口主导的发展模式,过渡到消费主导的发展模式,根本上是要看到消费对整体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我们在美国、韩国发展过程中,都看到了一个工业产能与消费从不相关到相关的过程。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巨大消费潜力的崛起是个历史必然。但短期内,消费增长也面临着若干瓶颈:一是,经济放缓将持续压制居民购买力,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可能对就业造成明显冲击。二是,今年汽车消费的负增长是拖累社零增速不断走低的关键,而考虑到前两年购置税减半的透支效应和三四线楼市带来的挤出效应,汽车消费暂难扭转颓势。三是,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消费支出向居住偏移,而缺乏收入增长的根基,势必对大额可选消费品造成挤压。四是,金融强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款超速增长的纠偏,以及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逐渐退出,也对短期消费构成一定负面影响。

  消费潜力的崛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对改革和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这导致未来中国储蓄率存在下行过快的风险。从经济增长速度与可得金融资源的角度都不利于消费的平稳发展。其次,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进口显著强于总体消费增长,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下降,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方面存在着很大欠缺。在这方面,韩国与日本走出了两条适合自身人口结构的成功道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无论如何,提防过早去工业化,都对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意义重大。最后,中国消费潜力崛起过程中,还会面临经常项目顺差格局的扭转,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大,因而还需在人民币汇改方面做出更好地配合。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在平稳市场预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二是,把握住货物和服务进口需求增大的契机,扎实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三是,以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更张弛有度的宏观调控,更平稳变化的经济基本面,夯实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关键词阅读:钟正生 消费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