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暂停新股IPO是个伪命题

摘要
10月26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2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融资总额不超过14亿元。这也是继本月12日、19日之后,证监会连续第三个周五核准过会企业的首发申请。显然,这也可看作针对前段时间市场呼吁暂停新股IPO的回应。

  10月26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2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融资总额不超过14亿元。这也是继本月12日、19日之后,证监会连续第三个周五核准过会企业的首发申请。显然,这也可看作针对前段时间市场呼吁暂停新股IPO的回应。

  国庆长假后,受境外市场的影响,沪深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其中,10月8日上证指数大跌3.72%,11日更是大跌5.22%。并且,2016年1月份的熔断底2638点被轻松击穿,上证指数最低曾下探至2449点。短短的10个交易日,股指最大跌幅达到13.19%,许多个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呼吁管理层出手救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措施包括取消印花税、收紧限售股的套现、鼓励上市公司增持与回购、建立平准基金,以及暂停新股IPO等。其中,暂停新股IPO无疑又最受关注。

  事实上,只要股市出现极端低迷行情或异常波动时,新股IPO往往会成为千夫所指,市场上总会出现要求新股暂停发行的声音。而自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新股发行曾经九次被暂停。除了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的第六次暂停是由于股改的原因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由于市场低迷或下跌的因素导致的。不过,从新股发行暂停后的市场表现看,则是有涨有跌,暂停新股IPO并不意味着股市就会上涨。

  但暂停新股IPO常常被认为是帮助股市走出泥潭的方法之一,则与新股发行所产生的抽血效应有关。比如2017年,438家企业成功IPO,居历史之最;募资2301.09亿元,居历史第四位。2017年的股市虽然出现小幅反弹,但只是蓝筹股与白马股的盛宴,更多个股跌得惨不忍睹,个中与IPO加速发行,导致市场失血严重密切相关。

  暂停新股发行虽然能减少IPO对市场的抽血作用,但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比如,暂停新股IPO后,资本市场就无法流入新鲜血液。一个没有新鲜血液加入的市场,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其吸引力无形中会降低。再如,新股IPO暂停后,必然会面临着再次重启的问题。出于对新股IPO的恐惧,新股重启发行,会加大投资者心理上的压力,打击其对于市场的信心,波及市场的行情走势,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新股IPO。

  目前新股发行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结果。但新股IPO的常态化,却也不应与新股加速发行划等号。而且,新股IPO常态化,也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者的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像国庆长假后股市出现大跌,但企业的首发申请照常核准,每周新股照常发行显然是不可取的。其实,像资本市场每月都有新股发行,甚至一月只发行一只新股,同样是新股发行的一种常态化。因此,呼吁新股发行暂停不可取,不顾市场行情与环境、承受能力与投资者感受的新股发行,同样是不可取的。

  A股市场历经多次新股发行暂停,与A股仍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有关,更与新股发行没有实现市场化有关。目前的新股发行,发行价格有23倍市盈率的“高压线”,有“窗口指导”。而哪家新股能发行,核准哪家企业的首发申请,什么时候发行,则由证监会把控着。也正因如此,每当市场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会要求证监会采取暂停新股发行的举措。

  在新股发行问题上,笔者以为理应是“监管的归监管,市场的归市场”。监管部门所要做的,是把好上市企业的质量关,特别是对于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把好关。至于发行价格如何,什么时候发行,发行是否成功等,市场自然会选择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

关键词阅读:新股 IPO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