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鹏:进步还是死路?STO不能回避的那些问题和希望

摘要
STO对于区块链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进步,但是对技术原理和核心有所背离,如果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最后只能是一条死路。

  程智鹏诗曰:

  新规创意探远路,究竟则分问前途。

  有鉴前车新三板,返璞归真绘蓝图。

  最近区块链行业峰回路转,随着STO概念的兴起,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似乎找到了自己新的路径。然而,STO真的区块链未来的方向吗?

  STO产生的背景

  对于很多冷眼旁观的视角来说,认为STO本质上和IPO和ICO没有区别,都是募集资金用的一个工具。说实话,作为一个募集资金的工具,本身无可厚非,要知道,最早的股票,本身就是用以募集资金使用的金融工具。

  募集资金本身就是金融工具的存在意义之一,而且从调动社会资源,迅速投入生产,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募集资金甚至可以说是金融工具的首要职能,而分散风险和发现价值等等其他职能的重要性都要放在其后。

  所以募集资金这一项目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募集资金以后的事情。

  在股权时代,要具备IPO资格的公司非常艰难,可能一家公司具备IPO资格的时候,已经不是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了。很现实的情况是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后,随着股价的上升,很多大股东就把手中的股票卖出。所以IPO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不是募集资金的工具,而是一个套现的工具。

  这个情况当然不是IPO的唯一表现,但还是比较常见。虽然显得不道德,但是具备IPO资质的公司好歹还是一家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信用的。而ICO的方式更为夸张,一个几乎还一文不名的项目或个人,用ICO的工具就几乎把项目发起到运营及之后所有需要的资金一次全部都募集了。

  这种比较反人性的方式注定不能持久。一个人突然一次性把几辈子都难赚到的钱一次性拿到手了以后,告诉他需要通过后续的努力来偿实现这笔钱所应该兑现的价值。而如果兑现不了,他也可以因为监管空白的原因逍遥法外。试问,谁还会努力去工作?或者说,保持着没有钱时的那份初心去工作?可以说ICO是一个诱人去当骗子的模式。

  STO前途不能回避的问题!

  STO的产生可以说是对IPO和ICO之间的一种磨合。

  但是,对于一个用传统股权的工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需要用STO这种方式来解决呢?要知道,虽然有以太坊的工具作为支持,但是其开发成本是不低的,包括后期的维护等等,而且这个行业如果后续持续发展,必然会导致以太坊的价格上涨,STO开发的成本也会随着以太坊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而且在现行的证券法下遵照Reg A+发行的制度去执行的背景下,STO并不比IPO更轻松。也就是说起发行的成本和周期,也是比较漫长的。一般较小的企业难以负担这样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另外,我们看二级市场参与的门槛。美国现有证券监管框架,无论是SAFT还是Reg D框架下,都只允许合格投资者才能购买证券代币。当然,Reg A+ 可以对非合格投资者募资,但SEC目前没有批准过Reg A+的Token。

  具体的规定中,个人合格投资者是过去两年的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或配偶30万美元),并合理预计本年度收入相同。或者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净资产,不论是单独还是配偶一起(不包括主要居住地房产)。银行、合伙企业、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信托公司等实体也可能是合格的投资者。

  这个门槛,让我想到中国对于中小企业扶植打造的新三板市场。

  中国新三板市场在2018年出现了优质企业摘牌逃离的情况,成交量也大幅下跌,即使有做市商的机制参与也没有改善。新三板目前既留不住优质的公司,更吸引不了可能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在证券市场显得有些鸡肋。

  新三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龙蛇混杂,很多劣质的公司掺杂其间,导致投资者对于优质项目的辨别成本大幅加大,也增加了亏损的风险。因而不愿意参与。另外,由于新三板有个人资产账户资金超过500万才能够激活账户的门槛,让一般投资者难以介入,致使流动性不足。

  试问,这样一个项目质量又不好,流动性又不足的市场如何能够良好地发展呢?而同样的,STO的模式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境遇。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言,质量本身就不好,即使给了市场,投资者未必愿意参与;而由于门槛还高,一般投资者还参与不进来。

  所以,STO募集资金的立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在这个框架和制度之下,或许会导致募集资金的目标较为吃力,以至于未来的发展会坎坷重重。

  那STO的未来的发展如何呢?

  从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来看,区块链技术能够生成token,并加速了资产在市场的流通,其进步意义是伟大的。而目前行业的问题在于,ICO的模式存在欺诈,而STO即使有各种问题,但是毕竟有系统的监管可以介入,这是行业的一大进步,是不容否认的。

  当然,如我们前面所说,也许STO在现行的环境下发展起来会步步受制,但是毕竟代表了token这个工具被主流金融体系所接纳,并加以推动。

  至于未来的发展,此前由于 ICO的先天不足,是难以对传统的金融世界的格局进行一个彻底的革命,而恰恰因为其作恶的便利性反而背负骂名。而STO虽然是长在传统监管上的一朵花,而要结果,未必需要落到STO发展的本身。

  比如,STO毕竟是token经济的体系,和传统的股权还是不同,新的工具就会有新的估值体系,而这个估值体系如果能发挥更高的金融职能,会倒逼传统金融进行改革,而此前掌握金融命脉的巨头们所倚仗的优势将会衰落。

  当然,这些发展是我们所期望的,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忽视。

  我认为,如果STO要避开类似于中国新三板的那种厄运,首先不应该把门槛设置如此之高,并且应该尊重区块链的精神,对于STO公司项目的产生,能够尊重社群,尊重共识机制,以此扶植新领域的投资者,这个行业才能够有效地发展。

  区块链技术所谓去中心化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比特币去中心不是要消灭政府,而是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去制衡美元。这种精神本身非常之可贵,而机制也十分精巧和充满了智慧。到以太坊以后,智能合约的方式提高了人们达成一个价值认知的效率。严格地说,区块链本身还是有中心的,这个中心就是科技,就是共识。因此如果区块链对token的产生脱离了科技和共识本身,尤其是共识,而变成了一个监管机构的把控,其概念内涵还是和我们所认知的区块链不一样。

  如果STO的模式如果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更多民众可以通过共识机制产生token的情况,但是对于公司使用资金的情况加大了监管的力度,这样的方式或许会更加接近我们预期的那个区块链技术的使用。

  STO对于区块链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进步,但是其制度建设有重大短板,而对技术原理和核心精神有一定背离。如果不能协调这些问题的发展,最后只能是一条死路。

关键词阅读:程智鹏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