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鹏:回顾区块链行业变迁 未来需关注两重点

摘要
今年,区块链行业瞬间兴起,又俄顷进入寒冬,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区块链的未来的发展又在哪里呢?

  今年,区块链行业瞬间兴起,又俄顷进入寒冬,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当然,说亡有点过。事实上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区块链的信仰者,只不过目前看到的区块链发展的各种方向,还不是我想看到的那个样子。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区块链的未来的发展又在哪里呢?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首先想到的会是比特币,比特币在创始之初逻辑很清晰,是一套去除了中心化的交易结算系统。

  之所以会有这套系统,是因为当时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美元通过QE增发货币的方式,向全球转嫁自身风险,让人们看到了中心化结算系统狰狞的一面。

  老实说,这个世界上谁拳头大,谁地位高,话语权自然要大一些,美国顺利成章做了这件事以后,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

  而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就是为了对抗美元这种中心化的结算金融工具。

  后来数字货币的市场也慢慢开始发展,V神发明了以太坊,这个工具比较创造性地让很多主体都可以上链,并且可以通过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发行数字货币,是为ICO。于是乎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方式一方面缺乏法律监管,一方面制度本身极其容易造成骗局横行。所以在2017年9月4日的时候,中国政府命令禁止了中国大陆的ICO发行。

  而后,由于很多ICO项目迁往海外,而数字货币点对点的支付方式为货币的流动创造了便利,于是ICO项目都使用募集数字货币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需求暴增,另外2017年时,由于比特币挖掘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此前包电站以数万台矿机挖矿的大户寻求变现,所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市场在2017年的下半年爆发了一波超级大牛市。

  这波牛市创造了很多富人,也带火了数字货币。很多资本方并不懂区块链技术是什么,但是认为看到了风口,于是乎开始蜂拥而入。

  资本的涌入,也带火了项目的发展,然而,区块链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妖孽横行,群魔乱舞的现象。

  我此前参加一个区块链的发布峰会,有个项目方在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可谓脑洞清奇。据他介绍,要用区块链去记录他养的鱼的每一个成长过程。这个是一个典型的为区块链而区块链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ICO这个模式,一个一文不名的穷人,可以瞬间拿到几辈子花不完的钱,很多人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因此看到的各种骗子项目层出不穷。所以今年出现了很多数字货币发行即破发,随后几乎归零的现象。

  就最现实的数据来看,今年三大头部交易所发行的数字货币,发行的新币破发的比例几乎将近百分之百。

  于是投资者开始冷静,开始成长。从行业变化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有比较清晰的感觉,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玩的。没有有效的项目落地,外加骗子丛生,大量的投资者和项目投资者开始退出这个市场。就看到了今年下半年的区块链行业大萧条。

  这就是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大致的一个情况。

  对这些现象,我们不妨做一些思考。如果问一个实体的公司,你为什么要做区块链技术呢?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确实有很多比较有用的功能,比如防伪溯源。

  但是我们需要看清楚这个技术的本质,这个技术本身并不提高效率,也不降低成本。所以对于很多可以防伪,可以溯源的项目而言,很难持续做下去,因为他们在做一个成本很高,但是收益很低的事情。

  区块链最大的一个价值,是因为可以生成加密货币,或者换一个词的表达,叫token,通常国内翻译成通证。如果不能生成通证,这个技术基本上就丧失了广泛使用的意义。而区块链之所以会火,是因为数字货币可以有百倍的增长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

  此前有一些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块链之争,诚然不可否认,无币区块链有其一定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和空间,但是领域很窄,而真正具备改变时代能量的,还是需要所谓的有币区块链,也就是通证的生成。

  而一个尴尬的现实在于,就加密货币本身而言,中国政府一方面警惕骗局的监管,一方面又担心通证对人民币的使用造成影响,所以在中国还是处于一个严格监管的阶段。

  生成加密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价值,而加密货币又因为骗子多导致投资者厌畏的情绪和中国政府警惕的姿态。

  我们盘点一下以上说的,区块链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是无币区块链,其影响有限,可用范围极小,而有币区块链又易招致严厉监管和骗子丛生,并且有效的应用场景一直没有诞生,所以行业出现了寒冬迹象是一个正常的表现。

  加密货币用于募集资金的方式会产生骗子多,难监管的问题。那如果我们把思路转换一下,未来的加密货币,如果不从募集资金的角度产生,而是从已经使用的资金部分作为证明的话,这样的方式或许会好一些。

  当然,有的朋友会说,如果是已经使用的资金凭证,不就是发票吗?现在已经有区块链项目在做,而且这是无币区块链。

  但是事实上把已经使用的资金生成通证的思路可以产生数字货币的构想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对慈善机构进行捐赠以后,以生成通证的方式记录捐赠行为,而生成的通证,可以在被认可的领域消费使用或交易。

  当然,这种思路要具体展开的话,一样会面临很多困难,而且还不小,但是相比于此前我们能看到的那些天花乱坠,但是又基本上是无稽之谈的区块链项目,这样的思路会踏实得多。

  回到具体的事例来看,腾讯帮助深圳税务局实现了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就是一个表率,虽然离我们想要的区块链的发展的方向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是通证的产生并非用于直接募集资金,而是对已使用资金的一个证明。而这个证明能够产生新的经济价值,需要更高级的共识意志予以赋能。

  另外,就算是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加密货币用于募集资金后,这些资金的使用是最关键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监管制度予以配合。比如,资金虽然是项目方募集,但是项目方对资金的使用需要由监管机构予以批准,比如用于招人,租房,技术研发的投入,把每一笔钱的使用都要控制到位。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会让工作的效率低下,但是却对于项目方的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募集到的每一笔钱都能知道用到哪里去了,并且项目发起人对资金不能有绝对的控制,对投资者的保障才能够提高。

  所以,用数字货币募集资金的方式不是不可以,而是我们如何约束这种野蛮生长的行为,不让它变成洪水猛兽。

  说到监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型的数字货币STO最近比较火。事实上,STO这种模式是对传统股权的一种升级,但是对区块链技术的依赖性并不高。这种模式不一定需要区块链,传统的股权就可以。而且美国的对STO交易者的门槛限制很高,我们有理由怀疑STO会形成一个中国的新三板,一言以蔽之,流动性不足,烂项目很多。但是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事物出现时,都会有无数的崎岖坎坷,这是试错的成本和代价,是一种硬性的成本。然而到最后,上帝的还给上帝,凯撒的还给凯撒。对于任何肩负时代使命的技术革新,必然要用到它本该用的地方去,人们很难左右它。

关键词阅读:程智鹏 区块链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