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社融口径扩大 难阻增速下滑 金融数据点评

  文|潘向东、刘娟秀、邢曙光、陈韵阳

  事件

  10月17日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环比多增1000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2万亿元,环比多增约2768亿元,同比少增397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

  正文

  信贷整体稳健,但短期融资比重较高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虽然环比多增了1000亿元,但主要是受季末业务冲量影响。9月信贷同比也多增了1100亿元,但是当月没有发生地方债置换贷款,而去年同期则有,排除地方债置换效应后,信贷基本上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信贷投放整体稳健。

  从信贷结构上可以看出,银行风险偏好依然较低,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较弱。9月低风险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共新增5975亿元,环比多增约1000亿元,同比多增近4000亿元。9月短期融资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3%,是2016年以来最高值。而更能反映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支持力度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仅新增3800亿元,季节性环比多增1450亿元,但是同比少增了1229亿元,如果考虑地方债置换贷款,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可能会更大。

  银行风险偏好依然较低至少说明了三点:第一,经济下行预期仍在,企业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第二,近期股票市场出现一些波动,股权质押价值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贷扩张。根据中证登数据,目前 A股市场上超过 97%以上的上市公司参加了股权质押,截至2018年10月16日,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总计质押股数为6372.51亿股, 市场质押股数占A股总股本的比例高达9.94%, 随着市场调整,市场质押市值从2018年4月的6.29万亿元下降为10月16日的4.44万亿元。第三,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但是政府正在重建财政纪律,可能无法依靠基建拉动企业贷款显著扩张。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有所反弹,但融资约束下,反弹的力度可能不大。

  

  社融口径扩大,增速依然下降

  今年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为将该接替效应返还到社会融资规模中,2018年9月起,央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专项债发行获得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符合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此次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极具合理性,未来还可能将一些尚未纳入的影子银行业务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口径调整后的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2万亿元,季节性环比多增2768亿元,同比少增3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速延续了2017年8月以来的下滑态势。虽然9月信贷(社融口径,且不考虑地方债置换)同比多增了246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更是同比多发行了4870亿元,但是仍难以弥补表外融资以及企业债券融资大幅收缩。

  金融监管持续,9月表外融资减少2891亿元,同比多减了6817亿元。9月企业债券融资仅增加了141.9亿元,环比少增3235亿元,同比少增1512亿元,前期持续好转的债券市场得到扭转,主要原因是9月地方专项债发行了7389亿元,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和配债额度,对银行企业债券投资产生了较大挤出效应。信用风险下,银行外的其他投资者减少了企业债券投资,而银行在央行将信用债纳入MLF担保品范围、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信用债投资、窗口指导等政策影响下,扩大了企业债券投资。

  截至9月底,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了1.28万亿元,已完成1.35万亿元目标的绝大部分,后续地方专项债发行对企业债券的挤出效应会减弱,企业债发行或增加。但是鉴于表外融资或将继续同比收缩、地方专项债同比少发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速可能会继续下滑。

  

  

  地方债、信贷同比多增,M2增速上升

  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地方债发行7485亿元,同比多发行3929亿元。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导致财政存款多增,随着财政存款支出,财政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从而拉升M2增速。另外,信贷同比多增1100亿元(不考虑地方债置换),也拉升了M2同比增速。

  抑制M2同比增速上升的因素是企业债券同比少发行,以及外汇占款可能同比少增。9月企业债券发行同比少增1512亿元,银行利用自有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创造的企业存款也会减少。9月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人民币对美元从8月末的6.8299贬至9月末的6.8814。9月外汇储备减少226.9美元,反映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外汇占款可能和8月一样环比减少,同比多减,从而拉低M2同比增速。

  虽然2018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四次降准,但是M2同比增速基本稳定,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当,体现了货币政策整体上仍然是稳健中性的。

  

  中国货币政策在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上仍有空间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较大,这不仅体现在增加出口的不确定性,还可能重塑全球价值链,抑制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虽然高达14.5%,但是后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现,加上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等因素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中国外需存在下降可能性。如果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利率和准备金率有调整的空间。此外,如果基建增速仍不能企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用扩张受阻,央行也可能会考虑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方式放松货币条件。

  虽然央行在降息、降准方面都有空间,但仍要考虑防风险。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完全消除,杠杆率趋稳但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政府隐形债务风险还比较大,防风险任务仍很艰巨,我们预计年内央行降息、再次降准的可能性不大,2019年初存在降准可能性。

关键词阅读:社融 潘向东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