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莫尼塔研究民间投资报告合集

  编者按

  2018年二季度以来,伴随信用违约的不断发酵,民企发展受到压抑的讨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我们从2016年开始一直跟踪关注民间投资、及民间投资占主导的制造业投资。其间,民间投资从急遽下滑到逐渐企稳,从温和修复到成为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两年多时间里,市场的关注迁移转换,如今的担忧却似乎比2016年民间投资失速下滑之初更甚。鉴于此,我们将两年多来的7篇专题集锦发布,或有助于读者理性看待当前民间投资的困境。

  梳理这两年多来的研究,可以看到,民间投资经过去产能和债务结构调整后,产能升级的意愿和抵抗信用紧缩的能力均有改善。可以说,民间投资已经走过了最差的时期。目前,市场对民间投资担忧骤升,实则体现了在外需、基建、地产空间收缩后,对民间投资发展诉求的增强。无疑,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宏观稳杠杆、中美贸易战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等新形势下,民企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表现得比以往都更加突出,并亟需政策给予更多支持。不过近期,高层开始更频繁地表态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927日,习近平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一锤定音!事情不可一蹴而就,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提升需要看到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我们对此抱以深切的期待!

  

  1、2016年05月17日,《民间投资告急:原因剖析与政策展望》。当时,中国民间投资增长加速滑坡,且首度落于政府投资之下,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罕见通过决议,专项督查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要求尽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们在此篇报告中详解了民间投资告急的原因:1)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2)2015年以来民间资金“脱实向虚”,进一步加剧了民间投资的低迷;3)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针对这些问题,当时已经是“不缺政策,但差落实”,这决定后续民间投资的修复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2、2017年4月5日,《制造业复苏:我们处于哪一阶段?》。2016下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了近3年来的首次回升,令市场上看好制造业回暖、进而对中国经济持乐观预期的观点逐渐增多。我们在这篇报告中,从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相叠加的角度,详细梳理了制造业各行业在去产能和补库存中所处的阶段。我们认为:1)2017年制造业去产能的大格局仍将延续,但上游行业涨价导致的去产能放缓,以及少数行业产能已接近出清,可能令制造业投资有小幅回升。2)去产能背景下,本轮制造业补库存周期已经走到了中后段,预计补库存过程到2017下半年就会结束,且库存增速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并不强。3)从产能与库存周期叠加的角度,本轮制造业复苏与2000年左右最为相似。从当年经验来看,在经济的新增长点涌现之前,库存周期是典型的弱周期,产能周期所驱使的投资扩张幅度也有限。

  3、2017年5月16日,《民间投资的活力恢复了么?》。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在政策扶助下,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后得以企稳。本篇报告对我们之前分析的民间投资失速下滑的三个原因进行了更新,我们指出:1)去产能带来了利润的有偏再分配。上游国企投资回报率显著回升,也给国企带来了更强的投资扩张冲动;而中游较多的民营企业甚至遭受了持续的利润挤压。2)国企“与民争利”的隐忧并未消散。2017年一季度,国企加速进入的行业,绝大多数是2016年盈利状况发生积极变化的行业;而国企减速进入的行业,盈利状况大多出现了消极的变化。3)高调推进金融去杠杆,及由此而生的种种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误伤”民间投资。

  4、2017年10月23日,《制造业复苏:不悲、不喜》。2017年已逾大半,中国经济增长所呈现出的韧性明显强于此前预期。在此背景下,制造业虽不改“投资冷”的格局,但其生产规模、盈利水平和行业集中度已呈现出颇为显著的改善。在本篇报告中,我们从盈利、投资、库存行为与价格传导四个层面,对制造业复苏的进展进行梳理。我们认为:目前工业企业盈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供给收缩带来的“垄断溢价”,制造业复苏从这“一小步”到全面复苏的“一大步”之间,需要实现经济增长动能更有效的切换(特别是实体去杠杆的实质推进),需要某种形式生产率革命带来总需求的强劲扩张。如果没有这两方面变革的发生,那么中国制造业或将重复美国1984-1994年的故事:企业盈利依靠“垄断溢价”获得有限改善,投资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磨合匹配中窄幅波动。

  5、2018年1月23日,《企业投资谨慎 技改和研发是未来重点:100家制造业企业深度调研报告》。进入2018年,有关制造业复苏的现实进展与投资增长潜力的讨论依然分歧较大。此时,莫尼塔研究联合中国工业机械协会发起调研,对10个制造业领域100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反馈。我们此次的核心结论是:投资谨慎,技改为主!超过一半企业预期2018年不会增加投资,且相比于2011年、2015年两次投资高峰,2018年企业更愿意投向技术改造、环保投入以及无形资产。

  6、2018年1月25日,《再论制造业复苏:辞旧迎新》。在草根调研的基础上,本篇报告将目光聚焦于制造业复苏那些确凿的“新动能”。我们梳理发现,制造业赖以复苏的“新动能”是高技术制造业勃发,以及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由此展望2018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空间:1)高技术制造业和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势将显著提高制造业投资的韧性,但其在体量上不足以抵消传统制造业的拖累。2)考虑到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一次性的,而产能扩张才是持续绵延的,因此,在经济总需求未有强势扩张的情况下,技改投资只能在制造业投资筑底的趋势上,带来周期性的提振。3)中国企业退出率偏低,影响新技术的传播扩散。因此,制造业的辞旧迎新,需要通过有决心、有魄力的改革,给民营企业家以更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7、2018年9月4日,《民间投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2018年以来,民间投资时隔两年重新超过总投资增速,且杠杆率出现了大幅抬升。这个结果发生在民企遭遇融资寒流的背景下,令人颇感意外。在本篇报告中,我们通过行业梳理发现:1)对民间投资意愿的主动修复,需要给予肯定和重视。一是,对教育、文体娱乐等新型产业的参与度上升;二是,制造业产能扩张有启动迹象,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资本开支均显著提速;三是,工业原料价格上涨对相关行业投资的带动(环保设备投资或占较大比重)。2)民间投资复苏的持续性面临阻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人口红利消弭、税收社保监管加强,这些使得民企的经营成本不成比例地攀升,造成民企投资回报率下降并显著低于国企,杠杆率被动快速抬升。而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民企的融资能力,导致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3)上半年民企尚可依赖存量长期债务和应付款项等非息债务“逆势”扩张,但随着这一腾挪空间日显逼仄,民间投资的持续复苏需要以更有力度和针对性的改革作为基石。3)借鉴美国1980年代经济转型期的经验,总需求趋弱和经济转型的不充分,是制约民间投资复苏的两大关键因素。

关键词阅读:民间投资 钟正生 莫尼塔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