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为什么多数人买A股基金都亏钱?

摘要
基金怎样才能赚到钱?关键是不下牌桌。

  大树有个朋友老张,

  买了一堆的基金,

  最近股市来了个绝地反弹,

  本来应该是一件喜气洋洋的事情。

  但这大兄弟看了一下手上持有的基金,

  离回本还有好大的距离,

  就又心灰意冷了。

  他每次看完自己的基金持仓,

  都忍不住会骂某某银行的理财经理太坑人,

  即便是这段时间基金涨了也没有例外。

  现在,买了A股基金的筒子们,大部分人的状态都和老张差不多,基本上都处于亏钱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骂骂理财经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性总是倾向于把错误归结于外部因素,把功劳归结于自己很牛嘛,这无可厚非。

  但是很明显,当一件事情成为普遍现象时,就不是靠某一个人是不是坑人能解释的,也许有个别理财经理确实违反职业道德故意坑你,但是当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时候,其实理财经理在你持有基金亏损这件事上能发挥的,其实微乎其微。

  为什么多数人买A股基金都亏钱?

  我想这里面主要有三个规律性的因素,投资A股基金首先要想清楚这三件事,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才能真正赚到钱。

  第一原因,

  就是A股提供的市场环境

  大家看一下这张A股走势图,特征很明显吧?

  A股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与美股呈现出的特征是有明显差异的。

  A股有没有在涨?当然有,如果你回溯个5年10年,年化收益率有9%,不算低的。如果仅仅看这个数据,似乎A股也不错,但问题是A股这种不成熟市场还有个更要命的特征,就是A股的主要涨幅主要是靠其中20%的时间贡献的,而在其他的时间里,A股要么在下跌,要么就是走在要下跌的路上。

  所以,在一个80%的时间都是下跌的市场里,我们买基金能感觉到赚钱的时候概率就很低,再加上亏钱的损失感是赚钱带来喜悦感的两倍,那么在这个环境下买基金不赚钱就成为了普遍认知。

  第二原因,就是个人决策的限制

  在投资里有一条规则:

  我们不可能总是买在市场底部

  虽然说凭借运气我们偶尔可以买到市场的底部,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这么好运的,不管你分析得多牛逼,也没人敢说我能预测出市场底部来,看看每次股市底部的成交量就知道了,买在那里的幸运儿少之又少。

  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买在市场的底部,那么也就意味着买了基金后,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浮动亏损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买基金每次买了就赚,那这个人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个骗子,如果你还信了,那基本上你就是个傻子。

  第三个原因:

  我们很难持有到能赚钱的那一刻

  本来人们对损失的厌恶就两倍于对盈利的感受,再加上市场环境80%的时间处于下跌或准备下跌的状态,这极大的增加了持有基金的痛苦感。损失厌恶和耐心这两件事都是反人性的,任何一个都很难克服,何况在基金上又来了一次叠加呢?

  能改的是缺点,不能改的叫人性的弱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基金如何赚钱的讲座,有那么多数据证明基金如何如何赚钱,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亏损的底层逻辑。

  用马云的话讲就是过去很难,现在很难,明天更难,后天会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倒在了明天的晚上。

  在股票市场上,这件事可能比马云说得还严重些,因为这句话会变成:

  去年很难,今年也很难,明年会更难,后年会很好。

  最后一个原因:

  8020法则在投资者中间也起作用

  这一点很好理解,不但在投资市场上永远只有少数人能赚到钱,到任何的领域其实都是一样的。

  不管市场有多成熟,市场是涨的还是跌的,只要市场是波动的,在面对这些波动时,最终的头部获利者就是20%的人,成熟市场都如此,在我们大A股这个比例就更加低了。而往往只有赚了钱的人才会到处和人说,这就会让你感受到,好像赚钱的基金总是别人的,自己一买总是亏,极端一点就变成基金都是骗人的了。

  搞清楚基金投资总是亏钱的原因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基金投资的策略,按照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比较适合的投资策略。

  1

  你要测试一下自己对损失的厌恶程度

  对损失的厌恶程度每个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是天生的赌徒,心脏就是会强大一些,而有的人天生风险厌恶程度高,对风险的接受能力就会小一点。

  搞清楚自己的损失厌恶程度对基金投资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熬到那20%的时间。

  如何搞清楚这件事呢?其实你就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有10万块钱,你亏多少的时候会感觉到绝望,觉得再也没有机会赚回来了?

  这个数可能是一万也可能是两万,总之他是有个心理界限值的,这个界限值就是你投资策略里所能承受的最大亏损幅度。

  2

  你要测试一下自己对损失的厌恶程度

  我们通过自我测试了解了风险厌恶值后,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个基础的资产配置比例来使我们投资基金组合的最大风险处于这个值以下。

  比如,经过测试,大树的这个数值是20%,现在要投资100万元在股票市场基金上,那么我的初始投资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就不会超过40%,其余部分投资于安全的固定收益产品上,这种产品也可以是货币或债券基金。

  这样,算上这部分利润,这个投资组合即便是经历一次07年崩盘,整个组合的最大损失也不会超过20%的心理极值。

  3

  根据市场的发展对投资比例进行调整

  通过前两步,我们进行了对股票基金的初始投资,这个投资虽然满足了我们心理极值的要求,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因为绝望而自己淘汰出局,但是你可能会问,这么做虽然风险低,但是也降低了未来的收益不是吗?对的,如果这个组合一直保持这样的比例,那收益确实也会受到影响。不过这只是初始投资比例设置,并不是永远的比例,当市场出现有利于我们的变动时,这个比例是可以调整的,随着比例的调整,我们甚至可能出现100%投资股票基金的情况。

  怎么调整呢?

  很简单。

  当我们的基金赚钱时,我们对赚钱部分的心理评价和对本金部分的心理评价是有明显差别的,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对于股市上赚来的钱更容易花掉,这个规律的背后其实体现出的就是对于投资收益,我们的风险厌恶情绪要比对本金弱得多。

  所以在调整前,还是先要对获利这部分的风险厌恶值进行测试,比如,你有100万,其中40万买了股票基金,半年后,这40万的股票基金赚了10万,变成了50万,那对于这个多出来的10万,你亏多少会觉得不心疼。

  这个数每个人的差别也很大,有的人全亏回去也hold得住,有的人亏一半回去就受不了了,都没问题,按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就行了。

  比如,大树是那种全亏了都无所谓的人,那么这个时候,我可以把这10万亏钱加入风险底线之中,这时候对于总金额110万元,我的风险承受极限就变成了-27.3%,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就可以重新分配资金比例。

  这个时候我可以把110万的总资产中54.6%的部分变成股票基金投资了。如果,你对利润回吐的忍受能力是50%,那么这个比例就是45%,总之随着股票基金有盈利,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股票基金的占比,直到全部卖出为止。

  4

  投资策略要能够不断给未来获利留下希望

  基金定投这件事我以前批判过,如果以纯理论数据计算,这个傻瓜策略确实很傻瓜,但是这个批判是站在机器人的角度去说的,一旦你把人性的因素加入进去,基金定投最大的作用就无可取代了。

  它一边通过自动扣款强制你储蓄,一边通过不断的投资给你的未来提供获利的希望,可以同时帮助你理顺两种人性的弱点,这样的有用的东西算是独此一家了。如果把上面的计算再叠加定投的方式进行,那么你的胜算就会更大。

  基金怎样才能赚到钱?

  关键是不下牌桌。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