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股市能否重演企稳反弹

摘要
9月18日与19日,沪深股市出现久违的长阳,且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量放大,这在近期是非常难得的

  9月18日与19日,沪深股市出现久违的长阳,且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量放大,这在近期是非常难得的。而且还是在上证指数接近2016年的2638点低点附近发生的,因此从技术上讲是非常不一般的。有投资者希望股市就此能够企稳并产生一波反弹行情,笔者以为,能否如愿则取决于多个因素。

  2015年股市出现的异常波动,对A股的杀伤力不言而喻。今年上证指数反弹至3587点后持续下跌,与股市遭遇当年股灾形成的成交密集区关系密切。显然,股指要继续上涨,需要巨大的成交量。但在去年蓝筹股与白马股表演了一番之后,其上行动力已经减弱,而其他类个股又对市场没有吸引力,向下调整成为唯一的选择。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下跌,也与GDP增速下滑等大环境有关,与IPO的常态化以及解禁限售股套现的常态化有关,更与投资者对于A股没有信心有关。因此,今年A股表现疲弱,是多因素共振作用下的结果。

  不过,在股指持续下跌的态势下,按照以往的经验,市场的底部特征也受到关注。比如大股东与董监高的增持、上市公司出现的回购潮、股市地量不断出现、证券业大幅裁员降薪、私募清盘、公募基金卖不出、券商女销售下海再就业、券商大股东买自家股票等,都被市场解读为股指离底部已不远了。当然,市场是否见底,投资者往往只能做“事后诸葛亮”。

  18日与19日的强势反弹,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曙光”,但两根放量阳线能否改变市场的信仰,则要看后续市场的变化。事实上,下半年以来,市场所表现的积极一面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外资持续进场,其持流通股市值占比已从年初的2%大幅提高至6%,对于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而言,短期内持股比例提升4%,实际上说明外资在加速进场。再如经过绵绵下跌后,整个市场估值中枢整体下移,许多个股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也为投资者迎来试探性进场建仓的良机。

  实际上,这些都是投资者看得到的有利因素,但按兵不动的境内资金大有人在。观望心态的背后,也说明投资者对于后市的不看好。但市场是变化的,投资者对于后市不看好,也并不意味着事实就是如此。

  2013年“钱荒”时期的底部、2016年年初低点反弹时,股市成交量都大幅放大,对于此次股市能否重演历史,个人以来需要关注多个因素。首先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去年贵州茅台表现抢眼,是由其业绩大幅增长决定的。业绩是支撑上市公司股价的基础,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受大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下滑,对资金也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从今年半年报看,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取得了增长,但受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增长能否持续需要观察。

  其次,增量资金进场与限售股的减持。增量资金除了外资外,还包括增持资金、回购股份的资金、要约收购的资金,以及新发的养老基金等公募资金,外加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以及场内观望的资金,如果有这些资金进场,对股市所形成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此外,在低迷的行情中,如果解禁限售股能减少套现,其作用同样是积极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能产生财富效应,并因之逐步提升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市场有财富效应,才会有热点,并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当然财富效应形成全面开花之势时,进场的资金无形中会更多,也会更积极。

关键词阅读:股市 反弹 成交量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