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首套房贷利率20月连涨 为什么?

摘要
银行的执行力,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能否畅通的关键。能否把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畅通的责任传递到每家银行的身上,不再阳奉阴违,直接关系货币政策的作用与效率,关系经济的稳定与复苏。

  从矛盾的涉房金融数据中读到什么


  根据融360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保持上涨,达到5.69%,环比上升0.35%,同比上升11.13%,为连续20个月上涨。报告认为,当前房贷市场政策指向仍偏紧,未来房贷利率或保持低幅上涨。

  如果单就首套房利率上涨一个因素来看,不仅可以认为楼市调控仍在加码,金融机构支持楼市调控的决心已下,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未来房地产市场可企,房价稳定也大有希望。然而,实际可能并非如此。首套房利率持续上涨的背后,却是十分矛盾的涉房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

  媒体根据上市银行2018年中报统计发现,26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的涉房贷款为25.92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24.08万亿元(均采用集团或合并口径相关数据)增加了1.84万亿元,半年时间的增幅为7.64%。其中,开发贷增幅为8.25%;按揭贷增幅为7.52%。

  也就是说,首套房利率上涨,只是带给银行更多的利益空间,为银行分行更多效益。在如何支持楼市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稳定市场方面,银行并没有真正按照楼市调控的要求去做,没有关好贷款这道闸门。尤其是开发贷款,增幅高达8.25%。按照目前开发贷款的规模,今年上半年银行提供给开发商的“拿地资金”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原本以为,开发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不再竞相拿地,至少可以不再哄抬地价了。因为,只有资金紧张,才能把开发商高价拿地的内在冲动消解掉。可是,货币政策在银行身上的传导,依然是利益至上,一面不断地上调首套房利率,增加刚需群体的负担,一面又拼命给开发商贷款,为开发商哄抬地价提供资金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又怎么能够处于稳定呢?开发商又怎么能不死杠房价呢?

  我们说,在楼市调控的关键时刻,银行应当坚定不移地支持楼市调控,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要求,严格控制涉房贷款。退一步讲,为了避免发生金融危险,就算银行可以不去对开发企业抽血,但也决不能再给开发商输血。而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银行向开发商输血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我们不禁要问,在资金规模一定、贷款总量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还怎么去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何时才能真正解决呢?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则按照中央政治局的要求,重点研究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问题。央行、银保监会也就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很多措施。也就是说,从决策层到管理层,都已经形成共识,且都拿出了具体措施与办法。接下来需要做的,就看执行层如何操作,如何执行中央的决策了。

  很显然,从上半年涉房贷款大增、开发商仍然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在银行身上,仍然是传导不畅、执行不力,仍然存在着明合暗离、明承暗违的现象。因为,不管怎么说,在如此严厉的政策面前,银行都不应该大规模地给开发商贷款,为开发商哄抬地价提供炮弹,不应该与中央的决策对着干。

  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目前银行的信贷资金结构是极为不合理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明显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理应通过调整信贷资金结构,提高实体经济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而不是继续通过大规模发放涉房贷款恶化信贷资金结构。相反,对真正的刚需,却不断地上调首套房房贷利率,做出认真执行楼市调控政策的假象。

  这也意味着,在货币政策传导问题上,确实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压力,存在着不小的阻力。如何改变金融机构执行政策不力的局面,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与办法。不然,要想货币政策传导畅通,难度相当大。而一旦货币政策继续传导不畅,不仅对楼市调控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使“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要求难以得到落实,而且会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更加尖锐。银行的执行力,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能否畅通的关键。能否把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畅通的责任传递到每家银行的身上,不再阳奉阴违,直接关系货币政策的作用与效率,关系经济的稳定与复苏。

关键词阅读:房价 贷款 金融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