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的40年感悟:改革其实很简单

摘要
中国的体制改革从来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不是坐办公室想出来的,它是自我创新的,你要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定会寻找出自己合适的一项制度安排,改革由此展开,成为规模,不断地在前进

  尊重权利,人的积极性就能出现。这是改革开放最基本的经验。

  ——曹远征

    1

  2018是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曹远征人生最重要的40年。1978年恢复高考,曹远征考上武汉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成为高考恢复后第一批硕士。

  曹远征生于1954年,文革爆发前他正在上初中。当过红卫兵、工人,后来被推荐上大学。

  曹远征的人生有三段经历:1970- 1983年在青海;1986-1998年在国家体改委,是体改派”重要一员;1998年至今在中国银行,是银行业最资深的首席经济学家之一。

  不过,对曹远征而言,他最看重的身份应该是“中国经济50 人论坛”成员,这是刘鹤发起的重要智库平台。

    2

  曹远征回忆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他和他的同学们被深刻震惊了,在寝室里进行了几番严肃、彻夜的讨论:

  我们过去受的教育是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现在突然说把地分了,这不是一夜退回解放前吗?这究竟怎么回事?

  后来曹远征想明白了,邓小平的一句话很重要,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贫穷绝对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构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部动力。曹远征说:

  当时体制束缚人的积极性。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激励机制调动了积极性,于是农民种田热情大大提高,粮食产出就出来了,饥饿的问题由此也得到了解决。

  一开始为了解决贫穷问题,什么都可以试,然后才发现人们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的愿望和权利,你尊重这个权利,人的积极性就能出现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基本的经验。

  曹远征后来曾问过安徽省委:

  你们改革的经验是什么?

  对方回答说: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改革者的智慧。

  改革开放40年在曹远征的人生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这40年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我原先是红卫兵,现在变成一个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当惊世界殊。曹远征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是80年代初期:

   当飞机落到美国肯尼迪机场的时候,看到上空一片亮灯,顿时感到很吃惊。那时北京还都是灰灰暗暗的小房子。40年后,中国的基础设施、高楼大厦远远高于美国、多于美国、好于美国,这就是变化,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

  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正是这个成就鼓舞着人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因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

  1986年,曹远征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同一年,刘鹤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硕士。

  毕业以后,曹远征进入了国家体改委工作,并在那里工作14年,成为改革黄金岁月的亲历者。曹远征感慨地说:

  说一千道一万,改革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社会因此变得有活力,才使我们的经济走到今天。

  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如何才能破局?改革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曹远征说:

  中国的体制改革从来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不是坐办公室想出来的,它是自我创新的,你要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定会寻找出自己合适的一项制度安排,改革由此展开,成为规模,不断地在前进。

  为什么改革有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改革让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有了获得感,因此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于是改革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持续运行,它也形成了中国特别的改革方式,就是渐进式的,不是间断式,有别于前苏联、东欧的中央计划经济的改革,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更好一点。尽管每一步你看到并不是最满意的状态,但是它每一步都是与下一步过渡衔接的状态,天天在改进。

    4

  十九大之后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天津、辽宁、甘肃等开始挤出GDP水份。曹远征说:

  形象地讲,当前的GDP是挂着点滴的GDP,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况。中国宏观经济问题政策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拔掉点滴的问题,2017年就开始拔,2018年要继续拔。

  中央提出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排在首位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此,曹远征解读说:

  我最担心去杠杆操作不当引发踩踏。对中国来说,杠杆是不是可维持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即能不能有持续的现金流来付息。最好的策略恐怕是先维持杠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某种机会,把一些大的风险炸弹给拆掉。

  2018年初刘鹤在达沃斯论坛提出“改革超预期”,各界对 2018年改革的预期迅速升温。在眼花缭乱的“全面改革”中,曹远征最看重两大改革:

  第一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未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最大的缺口就是社保缺口。但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可以来通过变现补充这个缺口。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2020年前,中国的上市公司的30%的股权应该划进社保,到 2030年左右的时候,应该80%的股权进入社保,国有企业股权划进社保,可能成为很重要的改革方向。

  第二就是财政体制。我们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再是建设性质,那么政府的转变就非常重要,其中财政体制改革是应有之义。坦率地说,地方债务问题不是金融问题,是财政问题,是财政的支出责任不清,政府的支出边界在哪里不清楚,才产生的债务问题,既然政府要转成公共服务政府,要重新理清这样一个责任。

关键词阅读:曹远征 改革 刘胜军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