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说好“不超过5个月” 这28股怎么啦

摘要
停牌是有规矩的,是需要讲究规则的,而不是可以想停就停,想怎么停就怎么停

  停牌是股市常用的一种手段,既可能是上市公司因为发生重组、并购等重大事项,需要停牌。但相关事项完成后,就需要立即复牌,避免资金长期滞留,影响投资者交易和市场活跃。也可能是上市公司行为出现问题,交易机构要求其停牌或强令其停牌。如何复牌,能否复牌,何时复牌,就要看上市公司能否通过整改达到要求了。

  也正因为如此,停牌是有规矩的,是需要讲究规则的,而不是可以想停就停,想怎么停就怎么停。

  交易机构对上市公司停牌要求很明确

  也许是2015年“股灾”发生时,有太多企业选择了用“重大资产重组”来进行“避险”,结果,很多企业在“股灾”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了,仍然处于停牌状态,也没有任何“重大资产重组”消息发布。因此,两大交易机构都于次年发布了有关上市公司停牌的相关政策,对停牌提出了具体要求。

  上交所发布的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及停复牌业务指引》,指引特别强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停牌后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不超过5个月;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以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达到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标准,以及签订重大合同、战略性框架协议等其他事项的,原则上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深交所发布的则是《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虽然名称不同,但对上市公司停牌提出的时间要求,与上交所的指引一致,最长为5个月。同时明确,对于长期停牌的公司,保荐机构、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核实公司前期筹划事项进展,并发表专业意见。

  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是没有权利随意选择停牌的,且停牌时间有严格限制,而不是想停多长时间就停多长时间。对停牌公司,将执行停牌回溯机制,长期停牌公司复牌后,将对其前后的信息披露的一致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比照核对,对于存在滥用停牌和无正当理由不当停故拖延复牌的,将采取相应的给予上市公司和责任人相应的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任性停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应当说,交易机构对上市公司停牌的相关规定发布以后,从总体上讲,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上市公司的停牌行为也是受到一定约束与限制的。特别是文件发布初期,上市公司还是有点敬畏之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在停牌问题上的老毛病又犯了,任性停牌的现象再度出现。

  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A股中累计停牌时间超过30个自然日的公司有85家。其中,超过90个自然日的公司有59家,超过150个自然日的公司有28家,超过200个自然日的公司有15家。其中,停牌时间最长的是*ST新亿,已达1006天,深深房A和沙钢股份则超过了700天,超过600天的则有信威集团。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5个月的“最长期限”被这些上市公司打得鼻青眼肿,毫无还手之力。因为,象*ST新亿,停牌时间已经是规定最大期限的6倍多,交易机构却对其无可奈何。那么,规则在这些企业心中,还有什么威信、威严、威力可言呢?规则没有威信、威严和威力,这样的规则又有多大价值呢?要知道,规则就是要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达不到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目的,就成了一种摆设。

  而上市公司任性停牌,不仅会对投资者带来严重影响,使投资者失去很多交易机会,甚至带来严重损失,而且会对市场活力产生不利影响。一旦停牌的企业多,“冻结”的资金规模大,就会影响市场的活力。东方财富网Choice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7日,目前停牌时间超过5个月的28只股票合计股东户数为150.66万户。停牌前,这28家公司的市值约5270.75亿元,其流通市值规模为4189.35亿元。但由于长期停牌,上百万投资者持有的这部分资金无法流通,被变相“冻结”了。

  毫无疑问,会对市场活力和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建立对任性停牌惩戒的机制

  面对相关规定和规则,上市公司敢于碰红线、敢于任性,也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规矩也好,规则也罢,不是有了就算万事大吉了,关键要看有没有威力,能不能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能不能让上市公司有敬畏之心。

  事实上,从交易机构发布的停牌规则来看,总体上讲还是比较宽松和符合实际的。上市公司所以“不领情”,关键还在于,只告诉企业怎么做,而没有告诉企业不这样做的后果。那么,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就会有选择地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按规则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按规则执行。相反,如果规定对不严格执行的后果做出更为明确和严厉的要求,看谁还敢去触碰红线,敢与规则对抗。再退一步讲,就算规则不提出严苛要求,按照现行规定执行一下,譬如给上市公司责任人、特别是法定代表人以纪律处分,也可以对任性企业产生一些约束。遗憾的是,交易机构只顾发文件,而不重视文件的执行。

  这也意味着,从主观上讲,交易机构还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畅通政策的传导机构,确保已经出台的政策不在执行中打折扣、被扭曲;从客观上讲,相关政策和规定还要继续调整,需要把重点转向事后监管和惩戒方面,对任性停牌的公司予以严厉制裁,对责任人予以严厉处罚。也只有这样,任性停牌才能有所规范。

关键词阅读:停牌 谭浩俊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