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刘强东与马云 隐晦折射的企业界信号

摘要
这一段时间不缺热点新闻,从京东刘强东涉嫌性侵,到马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两位当事者深陷舆论风波。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却折射出一个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创始人角色和公司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段时间不缺热点新闻,从京东刘强东涉嫌性侵,到马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两位当事者深陷舆论风波。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却折射出一个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创始人角色和公司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不去评价刘强东事件,但在这之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需要我们所有企业家思考的。事件发酵后,京东股价暴跌,市值蒸发200多亿,则无疑对寻找市值困局突破的京东雪上加霜。为何创始人的负面新闻能产生这么大的市场影响,甚至对公司本身造成致命性打击,这反应出一种现象:打造创始人IP等同于公司品牌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策略。

  最近媒体普遍涉及的话题是“京东没有二号人物”,即刘强东大权独揽,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的决策地位,日常公司运营中缺少另外一个人的相辅相成。就像马云与张勇、马化腾与刘炽平、程维与柳青、王兴与王慧文、王石和郁亮。因为这是一个成熟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现代化、可持续的公司治理模式相互融合促进的结果。

  刘强东的个人品牌塑造的很成功,拥有很多的标签和角色,也因此不断讲述新的故事来吸引市场眼球,比如:成功企业家、政协委员、村长、农民儿子、奶茶妹妹的老公等等。这对早期京东整个公司品牌价值的带动是有利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让市场产生容易品牌错觉,那就是刘强东=京东,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一个人的生活动态为何能直接影响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因为创始人在公司的烙印太强,甚至合二为一。

  除此之外,企业文化也就在这样的品牌发展定位中逐渐变得清晰。初创型公司基本上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创始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使然,而创始人传达的意识形态就是早期的企业文化雏形,这对公司早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组织架构的复杂,创始人意识形态的传输很容易断层,唯有搭建系统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自内向外的散发持续不断的企业文化气息,最终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一定是“去创始人化”的,实现“人治”到“法治”,创始人会逐渐向精神领袖的角色转变。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早期把陈欧和聚美优品进行品牌上的深度捆绑,实现公司品牌的人格化,由个体引爆品牌。这在前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公众对某一个品牌的认知需要很多量的积累,而“人”是最容易被接受和传播的载体。要知道所有的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品牌,所有的营销行为最终必须回归到公司品牌本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品牌溢价能力,打造百年品牌企业。意识到这种情况后,陈欧开始“去陈欧化”,把公众的关注点从一个人转移到一个公司上来,就连微博的备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聚美陈欧”变成了“陈欧”。

  回到刘强东事件来看,如何平衡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如何形成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和治理机制,这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再来谈谈马云,昨天马云的离职成为最大的社会新闻,就连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刊文公告,可谓是无限风光。出生于教师节,当过教师,离职于教师节,重新回到教师身份中,马云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设置好了定位,也许阿里巴巴只是一次重要的过场。但从离职事件本身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阿里巴巴通过独特的合伙人制度实现公司文化与控制力的传承,不是押宝到某个人身上,而是下注于整个组织、文化、决策机制、人才梯队。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曾指出,“不少优秀的公司在创始人离开后,迅速衰落,但同样也有不少成功的创始人犯下致命的错误。马云之所以强调这十年主要就是组织与文化的搭建,也许为的就是防范蔡崇信说的这种结局。结果证明,卫哲、俞永福、陆兆禧不是最终选择,张勇继承了使命。随后,阿里巴巴的股价也没有太大的波动,因为阿里已经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运行了,即便没有了马云也不会出现危机。

  试想如果是换成京东与刘强东,又该是怎样的情形,所以说创始人的定位很重要,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一定要审时度势。

  说到这里,回忆下阿里和京东在创业的时候,马云联合十八位合伙人创业,阿里是团队作战;刘强东带着员工创业,京东是单打独斗;这也从侧面说明早期合伙人体系对于日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阅读:刘强东 马云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