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钜:IPO受理端和审核端低流量 新股发行放缓

摘要
个股收益方面,2018年至今A类投资者开板收益最多的2只个股分别为“独角兽”药明康德和宁德时代,A类投资者打满收益分别高达46.83万元、42.49万元。

  1、IPO受理、审核端均保持低流量

  2018年证监会显著减少对企业IPO申请的受理,IPO待审池流入量受到严格把控。2015-2017年,证监会受理企业数量相对稳定,平均每半年受理企业数量稳定在200家左右。2018年至今,证监会显著减少对企业IPO申请的受理,2018H1受理企业数量仅63家,较上年同期降低71.75%;2018H2至今受理企业仅4家,分别为麒盛科技、华奥汽车、天彦通信、杭可科技。2018年IPO待审池的受理端流入量显著减少,此外,2018年发审委首发过会率维持在50%,IPO审批从严,是企业选择谨慎投递IPO申请的主要原因。

  IPO在排待审企业规模明显缩水,新股发行在2018年开始放缓。2013年新股停发一年,2014年IPO重启,IPO在排待审企业数量规模始终保持在500家以上,2016年IPO待审池规模达到将近700家,随后,2017年新股审核、发行双提速,发审委全年审核首发上会企业共498家,证监会全年核批IPO批文401家,截至2017年底,IPO在排待审企业数减少至404家。2018年,证监会受理企业IPO申请明显减少,2018H1仅受理首发企业63家,2018年7月至今仅受理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目前IPO在排待审企业数量不足270家。从IPO申请的受理端来看,新股发行在2018年进入放缓阶段。

  2017年10月新任发审委上任以来,IPO审核标准持续收紧。2014年IPO重启以来,发审委审核首发上会企业数量在2015H1和2017H1达到阶段性峰值,分别为221家和275家。2017年10月新任发审委上任,IPO审核标准持续收紧,上会、过会企业数持续下降,过会率从以往80%以上的水平逐渐下降至2018年至今的50%左右。2018年至今,发审委首发审核企业数量和过会企业数量明显减少,2018年1-7月月均上会数仅20家,月均过会数仅约10家。

  审核端与受理端流量相匹配,2017年以来IPO审核排队用时逐步下降,优质企业IPO效率提高。自2014年IPO重启至2016年底,企业递交IPO申请流量与发审委首发上会审核流量不匹配,单个企业IPO审核排队用时从2014年底的183天逐步延长至2016年底的726天。2017年发审委加大首发上会审核流量,全年共审核49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2018年以来又对首发受理端进行限流,使得2017年以来单个企业IPO审核排队用时逐步缩短,2018年至今单个企业IPO排队用时缩短至约370天,审核端与受理端流量匹配,加之IPO审核从严,使得优质企业IPO效率提高。

  2018年至今共首发上会企业148家,其中75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50.68%,首发审核过会率从1月份的36.00%逐步回升至8月至今的50.00%,但当前过会率较2017年76.31%的整体过会率依然明显降低,发审委首发审批从严趋势不变。

  从审核数量来看,2018年发审委首发审核持续保持低流量。2018Q1、2018Q2发审委首发上会审核企业分别为74家、44家,过会企业数分别为32家、26家,过会率分别为43.24%、59.09%,2018H1共首发上会企业118家,不足2017年全年上会企业数(498家)的1/4。2018年7月发审委首发审核企业22家,其中13家过会,过会率59.09%;2018年8月至今发审委首发审核企业8家,其中4家过会,过会率50.00%,当前过会率同2018Q2保持基本一致,且首发审核保持低流量,新股发行速度放缓特征明显。

  首发上会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发审委的重点关注。2018年至今共计50家企业在首发审核中被否决,就被否原因来看,共有46家企业因业绩下滑以及毛利率、应收账款异常等原因未能顺利过会,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问题是发审委审核的核心关注点;此外,25家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及独立性问题,18家企业因存在实际控制人认定及其他股权争议问题未能顺利过会,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及其他违法违规事项也是企业被否的一大原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今过会企业中,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1亿且最近一年净利润规模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98%,而2017年过会企业中,达到相应盈利规模的企业约占85%,IPO审核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关注度提高。

  首发过会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金融类企业过会率最高。2018年至今过会的74家企业中以信息技术类企业居多,共计19家,占比高达25.68%;其余行业中,工业、可选消费、金融类企业占比较大,占比依次为17.57%、16.22%、13.51%。2018年至今上会的金融企业共12家,仅2家未能成功过会(青岛农商银行、瑞丰银行),过会率高达83.33%,金融行业是2018年至今上会企业中过会率最高的行业。

  2、周均IPO批文数量约2家,单只新股募资规模约10亿

  除去工业富联、郑州银行,2018年至今证监会共发布IPO批文65家,平均募集资金规模10.06亿元,批文数量仅约2017年全年批文数量(401家)的15%,但新股平均募集资金规模较2017年约5.37亿元的新股平均募集资金规模显著上升,新股募资规模上升主要是因为2018年发行的新股质地较优、体量较大,新股发行速度放缓、优质企业IPO活跃是2018年新股发行的一大特征。

  2018年至今,周均IPO批文数量降低至约2家。除去工业富联,2018Q2仅发布21家IPO批文,较2018Q1共33家的数量再次下降,与2017Q2共107家的规模相比更是明显缩水;2018Q3至今仅发布12家IPO批文,当前IPO周均批文数量下滑至每周2家。考虑到目前新股受理端和审核端均保持低流量,我们预计2018年全年IPO批文数量将在100家左右,募资规模大约1000亿元。

  已过会待批文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目前过会等待批文的29家企业中以信息技术(27.59%)、金融(20.69%)、医疗保健(17.24%)行业为主,其次为材料(占比13.79%)、可选消费(13.79%)行业,行业分布情况与2018年至今过会企业行业分布基本吻合。

  3、“独角兽”打新收益较高,8月开板新股数量下滑

  2018年至今共开板新股83只,平均开板涨幅237.04%,较2017年约265%的开板涨幅有所降低。2018年1-7月、8月至今,新股平均开板涨幅分别为245.61%、136.14%、153.18%、292.03%、280.78%、252.49%、330.88%、284.41%,相应开板新股数分别为20家、16家、7家、9家、9家、10家、9家、3家,2018年3月以来开板新股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新股发行速度有所放缓。

  2018年至今,85%新股参与网下配售。2018年至今,证监会共核发IPO批文共67家,其中,参与网下配售股票共57家,占比约85.07%,2017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发新股401家,其中参与网下配售股票共312家,占比约77.81%,2018年网下配售股票占比提升。

  就网下配售情况方面,在不计算工业富联情况下,2018年至今,A、B、C三类机构单只股票平均获配股数分别约为3919股、3501股、828股,其中,参与网下配售的A、B、C三类机构数分别约为1350家、400家、4000家。

  2018年至今三类投资者网下实际中签率与2017年持平。网下实际打满中签率是以A、B、C三类投资者按顶格申购获配的实际股数算得,2017年全年A、B、C三类投资者平均网下实际打满中签率分别为0.040%、0.035%、0.010%,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039%;2018年至今,A、B、C三类投资者平均网下实际打满中签率分别为0.042%、0.036%、0.009%,平均网上中签率为0.055%。2018年至今,三类投资者网下实际打满中签率与2017年持平。

  2018年至今,A类投资者网下单账户打满收益约400万(除去工业富联)。6000万询价市值门槛成主流。在2018年至今参与网下配售的新股中,除养元饮品、泰永长征、天邑股份、捷佳伟创的网下询价市值门槛为0.50亿元以外,其他新股的网下询价市值门槛均为0.60亿元。就顶格申购所需资金方面,2018年至今获得批文且参与网下发行的所有新股顶格申购所需资金中位数为0.72亿元。除工业富联(27.54亿元)外,宁德时代顶格申购所需资金规模最大,约4.02亿元;欣锐科技顶格申购所需资金规模最小,约为0.37亿元。

  打新收益方面,2018年至今获得批文成功上市并开板的新股共56只,其中参与网下配售的新股有46只,包括沪市新股28只,深市新股18只。除去工业富联,其对应的A、B、C三类投资者实际开板收益分别为397.86万元、342.00万元、84.13万元,单只股票平均开板收益分别为8.84万元、7.60万元、1.87万元。

  个股收益方面,2018年至今A类投资者开板收益最多的2只个股分别为“独角兽”药明康德和宁德时代,A类投资者打满收益分别高达46.83万元、42.49万元。2018年至今,A类投资者开板收益最高的前十大个股依次为药明康德、宁德时代、锐科激光、华西证券、江苏新能、中信建投、深信服、长飞光纤、江苏租赁、科沃斯,其中信息技术、金融行业个股各有3家。

关键词阅读:IPO 受理端 审核端 低流量 新股发行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