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加大改革开放 才能转危为机

摘要
2017年欧盟出口日本的商品规模为604亿欧元,占欧盟对外总出口规模的3%。除去欧盟内部的商品贸易,日本是欧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之后。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加大改革开放,才能转危为机——从欧日、欧美协议看贸易摩擦(海通宏观姜超、李金柳、宋潇)

  摘 要

  欧日、欧美的自贸协议和声明。717日,欧盟和日本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涉及取消关税、破除非关税壁垒、扩大服务贸易等多个方面。欧日自贸协定的谈判开始于13年,直到17年才基本谈妥。近两年美国主张贸易保护,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协议的达成。725日,欧盟和美国也发布了一项关于自由贸易的联合声明,主要涉及四点内容:贸易公平互惠、加强能源合作、就标准加强对话、改革世贸组织。双方还将增加对服务、化工、医药产品、大豆以及天然气等领域贸易量,有助减轻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

  自贸协议下的贸易关系。日本是欧盟的第六大出口国,欧盟是日本的第三大出口对象。从贸易产品看,欧日贸易具有一定互补性。欧盟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和日本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均排第一,但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日本出口欧盟的比重高达68%,此外欧盟向日本出口的化学制品和食品占比分别达24%8%欧美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还是欧盟重要的顺差来源。欧美贸易结构相似,双方在商品贸易层面可以协商的空间不大,美国的大豆和能源以及欧盟的工业制成品方面可能是未来谈判的突破口。

  对中国影响有多大?首先,实施尚需时间。欧日协议预计在明年年初正式生效实施,而欧美的声明目前只是初步共识,距离完全达成和实施则更远。因此今年并不会对我国出口带来实质的影响。其次,即使明年欧日开始互免关税,短期的直接影响也可能比较有限。一方面,欧、日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分别仅3%2.1%,中国为4.4%,绝对差别不大。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欧出口最多的是机电、音像类,大多不是欧日之间贸易的主要产品,而纺织服装鞋帽和杂项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欧之间贸易进行替代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但汽车等个别原本关税较高的产品,会受到同质产品替代。最后,我们从总量的角度估算,较悲观的假设下,欧日互免关税对我国出口规模和GDP实际增速的拖累也仅0.28%0.05个百分点,影响远小于美国加征关税。但是,自贸协议反映出的长期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我国对美欧日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40%以上,并且欧美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这三大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部长在产业补贴、技术转让、市场导向等问题上曾达成共识,未来如果美、欧、日真的重新构建一个排除中国在外的贸易组织进行自由贸易,那么我国的顺差将大幅萎缩,进而给汇率带来更大压力,甚至深远地影响到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程度,阻碍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短期未必恐慌,长期应更紧迫。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速大降、信用违约上升,经济承压,贸易摩擦的出现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因而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松、流动性保持充裕,财政也更加积极、扩大基建投资。但当前阶段与之前几轮宽松时期又存在不同之处。当前外部流动性边际收紧,货币外紧内松将导致汇率贬值,但今年1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首次逆差,如果贸易摩擦升级,国际收支转差可能持续,外储的来源将不得不面临更大压力。短期宽松刺激托得了一时之底,但却难有长久之功,着眼于长期的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应下降,而应该是上升。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资本投入过剩又引发债务问题,通过改革和开放释放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如果发达经济体未来重建贸易规则,最悲观的结果是外贸形势退回到加入WTO之前,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当年为了“入世”做了多少改革?这启示我们,为避免最悲观的结果出现,应该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加大开放力度、提升经济效率,着眼长期、转危为机!

  1. 欧日、欧美的自贸协议和声明

  2018717日,欧盟和日本正式签署日欧贸易协定,主要涉及取消关税、破除非关税壁垒、扩大服务贸易等多个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介绍,自由贸易协议将取消欧盟对日约99%和日本对欧约94%的关税。日本会立即或逐步消除农产品领域对欧盟的贸易壁垒,欧盟的奶酪、葡萄酒、牛肉、猪肉等多项农产品受益最大,日本还将在国家层面消除铁路部门对欧盟的采购障碍;而欧盟则将通过7年的过渡期逐步免除汽车行业关税,并且日本机械零部件对欧盟的出口也将扩大。此外,双方还同意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涉及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电信和运输业等。

  谈判四年终落地,最快预计明年生效。欧日自贸协定的谈判开始于2013年,直到2017年欧盟和日本才对协议内容基本谈妥,历时四年多如今终于正式签署。而近两年美国主张贸易保护,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追求自由贸易的欧日协议的达成。后续在经过欧洲议会和日本国会的批准后,这一自贸协定预计将于2019年生效。

  

  而在欧日达成协议后不久,725日,欧美也发布了一项关于自由贸易的联合声明。欧委会主席容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主要涉及四点内容:贸易公平互惠、加强能源合作、就标准加强对话、改革世贸组织。其中,贸易公平互惠提及要共同致力于零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同时,双方将增加对服务、化工、医药产品、大豆以及天然气等领域贸易量。

  欧美联合声明的发布意味着欧美的贸易谈判取得初步进展,暂时避免了双方间的贸易战。联合声明一改之前欧美关于贸易问题剑拔弩张的气氛,同时提到的采购计划也正好有助于减轻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相关领域的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声明本质上还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缓和,之前美国提出针对欧盟出口的汽车、钢铁等关税将暂缓执行,但后续的进一步谈判才是关键。

  

  2.自贸协议下的贸易关系

  2.1欧日贸易紧密,部分领域互补

  日本是欧盟第六大出口国。2017年欧盟出口日本的商品规模为604亿欧元,占欧盟对外总出口规模的3%。除去欧盟内部的商品贸易,日本是欧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之后。

  相比之下,欧盟是日本第三大出口经济体。2017年欧盟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规模为688亿欧元,占日本总出口的比重为11%。整体来说,2017年欧盟和日本双边贸易规模达到1292亿欧元,贸易关系非常紧密。尽管双方贸易体量很大,但是无论是欧盟出口日本还是日本出口欧盟,其占总出口的比重近年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从贸易产品来看,欧日贸易具有一定互补性。尽管欧盟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和日本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均排名第一,但是从占比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日本出口欧盟比重达到68%,远高于欧盟39%的比重。同时,欧盟向日本出口的化学制品和食品占比分别达到23%10%。这说明尽管欧盟和日本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上面存在竞争,但是在其他工业制品和食品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正是因为日本依赖于欧洲的汽车和机械等市场,而欧盟需要拓展日本的农产品和其他工业品市场,双方针对这几个方面均做出了相应让步,推动了协议的达成。

  

  2.2欧美结构相似,协商空间有限

  欧美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欧盟出口美国的商品规模超过3700亿欧元,占欧盟对外总出口规模的20%。而欧盟对美国进口的商品规模超过2500亿欧元,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为18%。整体来说,2017年欧盟和美国双边贸易规模达到6310亿欧元,比我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规模还要多580亿欧元。

  除了贸易体量巨大以外,美国还是欧盟的重要顺差来源。2017年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208亿欧元,是欧盟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在持续扩大,而这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颇为不满的一点。

  

  目前,欧美贸易结构非常相似。2017年欧盟出口美国的商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杂项制品占比靠前,分别达到44%23%13%。而欧盟向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杂项制品占比也分别为44%22%12%。由于两个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和工业结构较为相似,因此双方的贸易产品结构相似并不难理解,但是这也说明双方在商品贸易层面可以协商的空间不大。

  

  美国的大豆和能源以及欧盟的工业制成品方面可能是未来谈判的突破口。从双方出口产品结构来看,除去占比较大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之外,美国在农产品、原材料和能源方面的出口占比更高,而欧盟在化学品,其他工业制成品方面的出口规模更大。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导致美国农产品和能源领域受损,美国可能会针对这两方面在欧盟寻求更多支持,目前公布的欧美贸易声明也反映了这一点。

  

  3.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3.1实施尚需时日,短期未必严峻

  美、欧、日不仅仅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对中国而言,更是最主要的三个出口目的地。17年我国对美、欧、日的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分别约19%17%6%,即对这三个经济体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规模的40%以上。

  目前,欧日已经达成自贸协议,而欧美也发表了关于自贸的声明,那么如果未来美、欧、日之间互免关税,我国这超过40%的出口会不会被替代?或许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短期的边际影响未必那么严峻。

  

  从时间上看,这两个自贸协议都不太会在今年实施。其中,欧日的协议是历时四年多谈判的结果,乐观的情形是在通过日本国会和欧洲议会后,明年年初正式生效实施。而欧美的声明目前只是初步共识,甚至不少细节还停留在口头,未来依然存在变数,距离完全达成和实施将更远。因此今年并不会对我国出口带来实质的影响。

  而即使明年欧日开始互免关税,短期的直接影响也可能比较有限。一方面,WTO公布的欧盟和日本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分别仅3%2.1%,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是4.4%,整体上看绝对差别并不大。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欧出口最多的是机电、音像类(约占40%,主要是手机、电脑、家电、机械等),这部分大多不是欧日之间贸易的主要产品,自贸协议生效后可能仅对部分机械、家电类产品带来较明显替代效应。而中国对欧、日的纺织服装鞋帽和杂项类的出口占比合计约25%,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欧之间贸易进行替代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我们从总量的角度可以做一个估算。我们此前的专题《冲突升级谁受伤?——对中美贸易冲突的再分析》中,曾对美国加关税的影响进行测算,据文献假设我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为1、中国出口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假设:第一、对于欧日贸易对中国出口短期不可替代的部分,我们简单假设主要分布在两类,一是机电和音像产品中约70%不可替代,二是纺织服装鞋帽和杂项制品全部不可替代,而其余均可替代(由于中国出口结构与欧日差异较大,这一假设得出的替代产品比重很可能偏高,会使估算结果偏悲观);第二、对于可替代的部分,欧日互免关税,相当于欧盟进口中国商品价格平均比日本同质商品贵了3%、而日本进口中国商品平均比欧盟同质商品贵了2.1%

  我国17年向欧、日分别出口商品约3700亿美元和1400亿美元,再结合我国对欧、日主要出口产品的比重,我们估算得到欧日互免关税或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约64亿美元,占17年总出口的0.28%,对应拖累GDP的增速约0.0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已远小于美国对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影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关税只有总量的意义,但实际上不同品项的关税高低有差异,部分产品的出口依然会受到较强的替代影响。例如,欧盟对进口汽车的关税税率是10%,如果协定生效,这一关税对日本取消,那么日本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价格优势将非常明显,而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将处于劣势。

  3.2关乎贸易格局,长期不应轻视

  自由贸易协议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更侧重在长期,应当引起重视。

  当前说“合围之势”或是夸张。目前来看,欧盟和日本的双边贸易协议最快要到明年实施,并且过渡期阶段部分产品关税是逐步下调而非立即消除。而欧盟和美国的声明还只是初步共识,后续仍待谈判,所谓的欧美日对中国贸易的“合围之势”的确是有夸张成分。但必须认清的是,这三大发达经济体对贸易规则改进的方向是有共识的。早在5月底,欧美日的贸易部长就发布一项联合声明,在产业补贴、技术转让、市场导向等问题上曾达成共识

  

  这其实说明美国在贸易方面的一些意见得到了欧盟和日本的支持。美、欧是我国最主要的顺差来源,在2014年之前,美、欧的顺差规模总和甚至超过我国的贸易总顺差。如果美、欧、日真的重新构建一个排除中国在外的贸易组织进行自由贸易,那么随之带来的结果或将是我国顺差的大幅萎缩,进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压力,甚至更深远地影响到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程度,阻碍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4.短期未必恐慌,长期应更紧迫

  当前我国出口受到的影响主要还是来自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而欧日自贸协定和欧美共同声明,短期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速大降、信用违约上升的背景下,贸易摩擦的出现也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因而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松、流动性保持充裕,财政也更加积极、扩大基建投资。因此,经济增速下行的程度,或因政策的托底而在可控范围内。

  

  但当前阶段与之前几轮宽松刺激时期又存在不同之处。外部环境上,无论是美国受益于减税、经济向好、持续加息,还是欧元区的宽松也渐近尾声、计划年底结束购债,这都意味着外部的流动性环境是边际收紧的,而货币外紧内松将导致汇率贬值。内部而言,汇率遭遇贬值压力,外储就更为重要,但今年1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首次出现逆差,如果贸易摩擦升级,国际收支转差很可能持续,那么外储的来源将不得不面临更大压力。并且当前的宽松刺激政策,对于贸易争端也只是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冲击,而不是解决问题。

  

  所以,不能因为有了短期刺激政策,就对长期问题继续采取拖延的态度。对于国内经济,短期宽松刺激托得了一时之底,但却难有长久之功,着眼于长期的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应下降,而应该是上升。对于外部环境,美国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逐步与之比肩是引起重视的,因而我们认为未来双方的摩擦也将可能是常态化、长期化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该靠什么积极争取国际贸易上的主动权?又靠什么去增强竞争的实力?

  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法治制度健全的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国际上的贸易往来和投资伙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各种隐性成本、提升长期效率,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形成真正的竞争力。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资本投入过剩又引发债务问题,通过改革和开放释放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如果说发达经济体最终重新建立贸易规则,最悲观的结果是我国的外贸形势退回到加入WTO之前,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当年为了加入WTO国内做了多少改革?这启示我们,为了避免最悲观的结果真正出现,应该像当年“入世”做出的努力那样,继续推动国内各项市场化改革和加大开放力度、提升经济效率,着眼长期、转危为机!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关键词阅读:改革开放 转危为机 欧日 欧美 贸易摩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