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A股史上最大规模回购诞生 警惕忽悠式回购

摘要
为了杜绝回购忽悠,应该从制度上要求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要注明回购不低于多少,而不是回购上限不超过多少,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回购股份忽悠投资者。

  

  原标题:股份回购对股价影响不很明朗 要警惕部分忽悠式回购

  近段时间A股出现较大的调整,很多公司股票跌幅较大,不少公司纷纷回购维稳。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9日收盘,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已有330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比去年的210家增长了5成,回购金额合计140.78亿元,平均回购金额超4000万元。诞生了A股史上最大规模回购,美的集团的40亿元回购。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出发点是维稳

  A股回购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豫园股票的合并回购,1994年陆家嘴协议回购国有股后增发B股,1996年厦门国贸回购减资案。1999年云天化与申能股票部分国有股的成功回购,国有股回购才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2000年冰箱压缩、长春高新回购、2001年青岛啤酒与科龙电器计划回购H股、2002年深高速计划回购H股,将股票回购交易推上了日程,但这一时期回购与提振股价好像不存在太多的关联。

  2015年A股非理性波动期间,为了提振市场并注入流动性、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出台文件《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

  美国股市连续九年走牛,原因是美国股市很多上市公司不断回购股份,提升每股含金量。2009年第一季度牛市开启以来,科技公司回购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股票。苹果公司在此期间回购了价值1996亿美元股票,约占整个科技行业的20%,也相当于目前苹果总市值的20%左右。 美股回购的逻辑是基于公司前景向好,账上现金太多,回购有助于提升企业估值。

  A股上市公司选择回购更多发生于股价暴跌之际,希望能够借此稳定股价,这与美股如苹果公司在股价上涨中还回购的逻辑不同。目前A股还没有一家公司在股价上升期选择回购股份的案例,不少公司股价大跌时才宣布回购股份。这对上市来说有点勉为其难,说严重一点就是迫不得已,并且回购数量不多,更多的是一种维稳股价的态度。上市公司选择回购股份与企业估值高低关联度并非那么强,与市盈率高低不存在太多关联,与公司业绩增长也不存在多大的联系,与公司现金流变化也没有绝对的关系。

  上市公司回购和股票走势没有规律可循

  有媒体统计,在股份回购完成实施,以及有回购意愿(即进度为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的295家公司中,雷科防务、皇庭国际等13家公司在6月20日创下了年内最低收盘记录,此外还有49家公司在本月其他交易日中创下年内最低收盘记录。

  粗略统计了数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公告以后的走势,发现并没有太多规律可循。流通股本较小的公司短线走势往往相对较好,容易出现短线急涨,不过,这也可能是游资利用回购利好短线炒作。流通股本较大的公司走势相对疲弱,可能与流通市值较大,游资难以炒作有关。但是也有流通股本小的公司在公布回购公告后股价继续创新低,和股本大小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流通股本不足1个亿的蓝海华腾,6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回购总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且不低于1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8元/股。股价在此后三个交易日涨停,触及18元一线就开始大幅回落20%左右。蓝海华腾一季度业绩并不理想,新能源客车销量萎靡拖累公司业绩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跌,每股收益两分钱,动态市盈率200多倍,而且现金流也不充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2378.6%,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0.1544元。这样的公司回购要说估值被严重低估似乎有点牵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不支持公司股份回购的,何况200倍市盈率估值水平也难言被低估。

  东方时尚和华铁股份回购发生于股价连续跌停以后,东方时尚五个跌停以后公告,公司拟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不超3亿元,不低于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28元/股,但股价走势就不如蓝海华泰那么强劲了,只是止住了连续跌停跌停。华铁股份则是在4个跌停以后选择回购股份,但股价持续创新低。这种连续跌停的股票,市场难以准确判断哪儿出了问题,所以股价走势难以提振,而且估值并不便宜,华铁股份市盈率90多倍,东方时尚市盈率140多倍。

  美的集团拟回购金额不超过4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回购。公司拟回购价格不超过50元/股,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不低于8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1.2%以上。美的集团是一家优秀的家电公司,估值不高,属于典型的白马股,但回购消息发布以后,美的集团股价反应并不明显,高开冲高回落,此后走势也是基本与大盘同步而已,看不出回购对股价的明显影响。

  上述统计不全面,但是可以反映一个大概,那就是流通股本小的公司可能会引发游资短期炒作,但是中线走势依然不明朗。个中原因复杂,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很难说价值被严重低估,另外公司回购比例不多,像美的集团虽然动用40亿元,但回购比例也只有1.2%。还有的公司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的回购,回购比例不到总股本的1%。因此要警惕的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回购消息,光打雷不下雨,没有履行回购承诺。

  上市公司回购的陷阱

  上市公司回购对于二级市场个股股价影响不大,可能与A股上市公司历史顽疾有关。历史上虽然也有新湖中宝和永辉超市等不少公司如期完成回购,但是也有颇多的回购方案存在作秀的成分,显得华而不实。最终不了了之。比如,上市公司现金流无法覆盖回购资金,回购就是做戏的,有媒体统计,截止7月4日,甚至有287家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上限仅500万,占已公布或实施回购计划的近1/2。

  上市公司回购承诺爽约的也不在少数,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市值规模从几百亿元到十几亿元的都有,爽约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令人耳目一新,这让市场失望之极,回购对股价的影响也就不一而足了。

  上市公司回购自食其言,不履行承诺在于回购股份公告存在一定的玄机,甚至可以说是漏洞,这就给了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留下很大的回旋余地,形式上回购一点或者干脆一股不回购也不构成违规。这导致市场质疑上市公司的诚信,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困扰,影响回购对投资者信心的提振。

  为了杜绝回购忽悠,应该从制度上要求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要注明回购不低于多少,而不是回购上限不超过多少,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回购股份忽悠投资者。

关键词阅读:股份回购 股价 影响 忽悠式回购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