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员工持股计划何以接连“爆仓”?

摘要
“加杠杆”是否事先告之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如果只是公司方面的主意,或是受托人方面的主意,而员工却被蒙在鼓里。那么作为员工来说,是可以请求赔偿的。

  随着近期股指的下跌,员工持股计划也接连出现“爆仓”现象。614日,凯迪生态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单位净值低于预警线,而大股东阳光凯迪迟迟未采取补仓措施及增信措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信托计划的一般受益人已经自动丧失其份额,成为A股首家员工持股计划“爆仓”企业。

  而紧随其后,6月22日晚间,智慧松德公告称,因资金补偿方未能及时补足现金补仓,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信托受托人兴业国际信托,对信托计划所持的公司股份约438.51万股全部减持。

  除了“爆仓”之外,在此之前,也有员工持股计划清盘的。如今年58日晚间,科力远公告称,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资产管理机构,已将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并终止了员工持股计划。该员工持股计划所出售的股票已亏损了六成。由于该计划加了2:1的杠杆,这也意味着参与计划的员工亏光了全部本金。

  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初衷,大多是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可视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如今,上市公司还在,但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却亏了个精光,这显然背离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本意。员工不仅没有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果实,相反还出现了“亏光”的悲剧,让员工蒙受了较大的投资损失。不仅如此,由于不少员工持股计划被用来为大股东及高管的减持接盘,这也让公司及大股东留下了“坑员工”的恶名,损坏了大股东、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以及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员工持股计划何以出现“爆仓”现象?很显然这是因为员工持股计划转换成了“信托计划”的缘故,而作为一种“信托计划”,通常又给员工持股计划采取了“加杠杆”的做法,不仅杠杆比例通常都是1:2,即员工持股计划1元钱,加杠杆2元钱。并且在“信托计划”中,员工持股计划通常处在“劣后级”,而新加的杠杆处于“优先级”。即亏损先亏员工持股计划部分。正是基于这种“加杠杆”的设计,将员工持股计划推向了极其不利的位置。

  “加杠杆”的初衷当然是希望能够放大收益。但“加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风险。尤其是在股市处于“牛短熊长”的市况下,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加杠杆”其实就只剩下放大风险的功能了。因此,作为员工持股计划是不应该“加杠杆”的。

  而且“加杠杆”也背离了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因为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为了让员工能够分享公司成长的果实。但在员工持股计划“加杠杆”的情况下,这就不是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而是将员工的利益与股市的涨跌捆绑在一起了,股市的每一个涨跌都牵动着员工的利益与心跳,以至最终将员工的本金亏个精光。实际上,如果不采取“加杠杆”的操作,员工的本金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亏光的。

  并且给员工持股计划“加杠杆”的做法也在员工与高管之间或与公司之间,以及与受托人之间埋下了不必要的纠纷。给员工持股计划“加杠杆”,盈利了当然万事大吉,但亏钱了甚至亏光了,这中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扯皮拉筋的问题。比如,“加杠杆”是否事先告之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如果只是公司方面的主意,或是受托人方面的主意,而员工却被蒙在鼓里。那么作为员工来说,是可以请求赔偿的。

  正是基于“加杠杆”引发的种种危害,因此,“加杠杆”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杀手。员工持股计划的“爆仓”与清盘,或者说员工持股计划损失惨重,其罪魁祸首就是“加杠杆”。也正因如此,对于员工持股计划,有必要予以规范。对员工持股计划“加杠杆”的做法,应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进行一刀切。凡是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一律不得“加杠杆”,不仅1:2的加杠杆为资管新规所不允许,就是1:1“加杠杆”也要严格禁止。以此降低员工持股计划的投资风险,让员工持股计划回归其“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的初衷。

关键词阅读:员工持股计划 爆仓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