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昊:你与他人竞争的主战场 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

摘要
一个理想的状况是,在交易中很冷,在生活中很热。这不容易,所以需要修行。

  人物:谭校长&;彼得明奇投研(虚竹、令狐冲、韦小宝)时间:2018年6月6日下午空间:彼得明奇茶室@中国广州原始记录16000字,精编9808字整理:韦小宝 编辑:谭校长

  本期讨论涉及《原则》:生活类原则

  4.1 明白你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能带来的力量

  4.1.a 我们拥有各种天生特征,既可能帮助自己也可能伤害自己,取决于如何应用。

  4.2 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做出的美好选择,而且是我们天生的生理需求。

  4.3 理解大脑里的主要斗争,以及如何控制这些斗争,以实现“你”的愿望。

  4.3.a 要明白,意识与潜意识在不断斗争。

  4.3.b 要知道最常发生的斗争是情绪和思考的斗争。

  4.3.c 调和你的情绪和思考。

  4.3.d 善择你的习惯。

  4.3.d 坚持友善地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

  4.3.f 理解右脑思维和左脑思维的差别。

  4.3.g 理解大脑可以改变的程度。

  心理差异是生理差异导致的吗?

  谭校长:我们今天开始《原则》研讨的第13期,进入生活类原则的第四大点,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我们来看第一条:明白你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能带来的力量。达利欧在前面讲了一个例子,曾经为了某一个项目,组成一个团队去开会,结果大家总是搞不到一起,推进非常不顺利,由此促使达利欧去对人做一些研究。

  接下来达利欧说到,我们的分歧不是沟通不良造成的,相反是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不良,团队中间的沟通不良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结果。很多人说我们沟通不良造成了什么?把它看成原因,但事实上它本身也是一个结果。

  是什么的结果呢?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然后他提到我们的很多心理差异都是生理性的。这个很有意思。

  我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很多心理差异的确是生理性的。我们平常说心理差异的时候,感觉好像心理差异是一个很容易去改变的东西,反过来再看生理差异,比如一个人高矮胖瘦,这个是非常难以改变的,甚至是无法改变。

  但是心理差异这个词听起来似乎让人觉得很好改变,改变下心态不就可以了,或者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不就可以了?这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达利欧在这里提出来我们的很多心理差异其实是生理性的。怎么看待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令狐冲: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两个研究,一个说忧郁症其实不是心理问题,是生理的病,一定要吃药,控制某个激素的分泌才能根治,不可能通过什么心理辅导去治这种病。

  第二个就是之前研究过神经网络就是说大脑的神经,那些联结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这是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去影响他。脑细胞的结构也是一个生理方面的东西,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不同,是由于身体构造去影响的,并不是说心理去影响的。

  谭校长:你说你是同意这个观点,对吧?这两个例子举得很好。大家都聊一聊,虚竹怎么看?同意吗?

  虚竹:我部分同意,我觉得有一部分心理差异的确是跟生理上有比较直接的稳定的一个关系,但是应该还有一部分的心理差异是跟生理没有很直接关系的。比如说一个人抑郁的话,我相信他体内的激素分泌可能是有一些问题,通过药物可以调整生理上的激素分泌问题。但是比如只是自己以前有过一些不好的经历,基于这些不好的经历容易抑郁,那么这种心理上的感觉,跟生理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直接和稳定。只要你把它看开来,比如去看看心理医生,那很可能就解决了。所以我的想法是部分的心理,它是跟生理有关,但还有一部分是跟身体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追求的是进入正反馈的循环

  韦小宝:我觉得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相互影响的。不管是通过药物也好,心理辅导也好,都是在调节两者之间关系。

  谭校长: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们之前讲过,我们认识一个事物的本质核心,首先是要建模。

  我们来看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模型去观察心理和生理的这种关系。刚才小宝说了一句话叫做:相互影响。这就让我想起索罗斯讲的反身性。反身性是一个观测模型,我们说生理和心理,首先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你说生理能决定心理,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比如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忧郁是吧?多巴胺分泌不足这个确实是存在的。但与此同时你也可以举出很多反例,心理反过来也可以影响生理。比如有的人就是通过正念的练习,通过冥想通过瑜伽改善了自己的忧郁的状况。

  我们回顾一下,索罗斯讲的反身性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对这个事情有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会反过来影响这个事情本身。反身性导致的一个结果叫做不可测,或者叫不确定原理。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学好了牛顿力学,可以预测行星的轨道,但是你想预测一个股价的变动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股价的变动它是有反身性的。

  好,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简单的说,生理肯定会影响心理,多巴胺分泌多了心情就愉悦,就容易兴奋就容易爽,多巴胺分泌不足,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抑郁,包括消极等等。

  另一方面来说,我认为心理毫无疑问也会影响到生理,比如说你心情愉快了,你的身体可能会更健康。如果你天天处于巨大的压力和抑郁中间,肯定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所以它其实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反身性的互动我们的目标是要进入一个正反馈的循环,就是我保持好的心态,我保持乐观的看事物的角度,这个时候我更容易处在一个喜悦安宁的状态中间,这会让我的身体更好,我的身体好了,能量充沛了,反过来又可以让我的心情更好。

  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这是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棒球卡”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达利欧讲到了他儿子保罗这个双相障碍,这是一种精神疾病,从西医的角度他找到了原因,认为可能是大脑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和另外一种化学物质的分泌出了问题。

  双相障碍就是说有幻觉,喜怒无常,甚至有时候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一个人的现实检验能力出了问题,他分不清幻想和现实,这是它的一个症状。达利欧说他自己跟儿子陪伴三年治病的这个经历,有助于他去理解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我相信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们接着往下看,我们拥有各种天生特性,既可能帮助自己,也可能伤害自己,取决于如何应用。

  我们注意特性这个词:特性,这里用到的是特性,没有说是优点或者缺点,因为特性是个中性词,大多数的特征都是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不存在绝对的好坏。

  达利欧说,他在桥水就遭遇到大量的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他对别人抱有期待,但他就是完不成任务。达利欧很沮丧,对方也很痛苦。后来他逐渐意识到,要去发现每个人的差异,然后再分配任务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差异,然后他就发明了一个管理工具叫做棒球卡。我们之前讲过棒球卡,棒球卡就是在棒球比赛中间,它会记录球手有关的信息,让球迷去了解这个球员的特点是什么?

  他给所有的人都编制棒球卡,让大家彼此打分,然后在某一项上得分最高的人,比如有一个人大家都认为他最有创造力,那么这个人在创造力这一项给别人打分的时候,他就有更高的权重,这个设计的很好玩。

  所以这也是一种可信度加权,它的好处是,卡片记录了每个人特征之后,从未与他们共事过的人就可以合理预期他们的行为。合理预期,这个很重要。因为就沟通中间非常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桥水有一千多名员工,不可能每个人都彼此认识,在跨团队合作的时候,一个棒球卡能够降低这个沟通成本和进行合理的预期。当然,达利欧也提到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的担心怀疑和害怕,但后来慢慢的适应了,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用。

  人脑的分层结构

  他讲到了他学到的一些关于脑科学的知识,比如人脑的复杂程度是超过我们想象的。就现在的估计认为人脑中是有将近1000亿个神经元,有数万亿个联结把这些神经元连联结在一起,就是组成了一个所谓的神经网络。通常每个神经元与周围的神经元之间有大概一万个连接。这么一个器官里面,每立方厘米的脑组织连接的数量就像银河系的恒星一样多。这是一个奇迹。

  好,接下来书中说到,新生儿的大脑里面已经包含了数亿年生物进化类的成果。

  比如说很多人对蛇有本能的恐惧,其实没有人教过他,是写在基因里面的。所有的哺乳动物与两栖爬行动物脑都拥有同一套构造,是近3亿年前形成的,并且一直在进化。这个共有的脊椎动物共有的脑的进化是自下而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比较低的区域是比较古老的区域,而最顶层的趋势最新进化出来的。

  大脑里面有一些分区,脑干是控制着各种生物的潜意识过程,像心跳呼吸应激反应这些你是控制不了的。脑干上面的小脑是负责肢体的运动,小脑的上面是大脑,大脑的最上层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就是人最发达的地方,这是关于神经科学的一些常识,之前我们已经就讲过整个脑,是经过进化出来的,比如说有很多是跟动物相通的部分,这些东西都存在的。事实上决定你的可能很多行为的就是这些动物性。

  关系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再看书中后面,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做出的美好选择,而且是我们天生的生理需求。

  其实这个是达利欧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怎么来看这个追求?可以说它是一个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到底把所谓的有意义的关系放在何种重要的位置上,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他会更愿意看重自身,觉得发展自身,让自己更有能力或者自己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快乐。有人追求这个东西。那有的人会把爱,友谊,把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放在更前面的位置,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

  各位可以谈一下对这部分的看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虚竹:我觉得一个人真的要有所作为的话,首先他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基本的东西,是核心的要素。

  只有基于这一点做基础,才能跟周围的人去合作,去做利益的互换,这样会对自己是一个很高的一个提升。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么做,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跟朋友去玩,或者是拓宽自己的关系网,但他没有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都很重要,首先你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以后,然后你再通过一些渠道,跟更多的人合作,那这个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令狐冲:举个例子,有一个投资群里面的群主,他说他30岁就已经财务自由了,然后现在是45左右,还是很年轻,就是有钱不用工作什么。按理说它是可以脱离这一个社会人际关系,他说当初觉得比较无聊,就建了一个群,之后就跟里面各种各样的人,说他一些投资的理念,就是他需要一种人际关系去打发他的时间。

  韦小宝:其实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算是有意义的?可能每个人答案都会不一样。通过这些关系,我们可以从里面获得我们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可能是生理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一种需求,能够获取到满足,让自己得到快乐,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谭校长:其实刚才大家谈的东西都还在一个比较实用的层面上,实用主义的层面来看这个人际关系。这可能跟中国的文化语境有关系。一谈人际关系就好像是一种资源,就是一种实用性的某种有用处的东西,我们文化给我们的语境就是这样的。但我认为,关系的意义其实远远超过这个层面。

  关系本身就是意义

  我先讲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去见上帝,上帝说你有什么要求?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在海边有一个房子,每天看潮起潮落,然后特别的舒服,特别优雅的环境,在那里我可以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任何约束,在这样一个完全自由地在一个风景极其优美的地方呆上1000年。

  好,上帝答应了这个要求,就把他移到那个房子里面,结果这个人在那里待到了一千年,之后他又见到上帝,他告诉上帝说:天哪,原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天堂的地方,结果没想到我的感受就跟地狱一样,我一个人在那里太孤独了。

  结果上帝说,没错,这就是地狱。

  关系的重要性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很多。

  我们之前讲过弗洛伊德,在他之后,精神分析有一个分支叫做客体关系理论。业界的人开玩笑说,弗洛伊德是三个人的心理学。因为他的理论是基于父亲母亲和小孩的三角关系构建出来的。后来出现了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心理学,就基本上就是母亲和孩子,父亲没那么重要了。

  在我的理解中间,或者在现代的心理学的理解里面,关系本身就是意义

  就像一个人穿得再漂亮,如果没有一个人看到的话,有意义吗?

  为什么古人说衣锦夜行是很悲催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你终于发达了,什么东西都有了,但是却没有被看见。我们再说婴儿,尤其在一岁以前,有个巨大的需求,就是只要被妈妈看见,他就觉得安全,他就觉得有依恋,他就觉得人生有意义。

  如果妈妈没有看见它,婴儿就没有意义感,这就是关系。

  所以说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的理解,达利欧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不是说我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找到更好的投资人。他不是从这个世俗层面来谈这个问题,而是从更深的在人类本质底层需求的层面,人类对被看见的需求。

  我再讲一个例子,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一个课程上,班上有80个人。他提了一个问题,现在要你们到一个荒岛上面去住一年,现在给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你一个人去;第二,可以带你最恨的一个仇人一起去。请大家选择,然后大家写的结果80人有79个都选择了带仇人一起去。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要好。

  “杏仁核绑架”是你的大敌

  继续往下看:理解大脑里的主要斗争,以及如何控制这些斗争,以实现你的愿望。

  大脑里的主要斗争很有意思,要明白,意识与潜意识在不断斗争。这一条就是讲,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在斗争中间,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第一条就是说所谓的意识和潜意识的斗争,就像我们之前举过那个例子,象与骑象人。你骑在一头大象上,它的力量远远胜过你,到底谁主导方向?

  你们并不是完全和谐的,你们之间肯定会有斗争,对控制权的争夺。所以达利欧说本条想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注意你的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虽然看不见,但是是极其巨大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意识,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它的影响。

  比如说情绪来的时候,别人提起某个词,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就像开关在别人手里,根本不在你自己手里。其实你是被别人控制的,或者被你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所控制,这个不是真正的自由。

  接着往下看,要知道最常发生的斗争是情绪和思考的斗争。理性思考,通常由大脑的前额皮层控制,而潜意识,通常由大脑中的杏仁核控制。由此达利欧还提出来一个词,叫做杏仁核绑架,这个词还是很形象的。因为很多你控制不了的反应来自于杏仁核这个部位。比如你要上台公众演讲了,你越告诉自己不紧张,你就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心跳加速这个东西控制不了。

  最常发生的斗争是情绪的思考的斗争。其实在投资和交易中往往也是这样,我们说冲动是魔鬼,你的错误很多时候就是由于冲动,不按规则来,理性告诉你不应该这样,但是你就是冲动了,那一刻你就是忍不住就是被带着走了。

  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写到硬盘里

  接着往下看,调和你的情绪与思考。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大脑这两个部分永无止境的斗争。反应到生理部位上,就是杏仁核跟前额皮层的永无止境的斗争。调和你的情绪和思考,第一个方法是养成习惯。达利欧认为在大脑的各种工具里面,习惯也许是最强有力的一个习惯。习惯是由大脑底部的基底核驱动的,是一块像高尔夫球大小的组织。

  频繁的反复练习,几乎可以养成任何习惯,产生自控力。研究显示,如果你能坚持某种行为18个月,你会形成一种几乎要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之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21天养成一个习惯,那个不太靠谱的,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18个月意味着500多天,500多天养成一个习惯。习惯为什么威力这么大?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因为大脑里面有个基底核,好比硬盘。平常你写入的东西都在内存里,很容易就被清洗掉了。但是你通过反复持续地写入,一直反复的写了500多次之后,就被写到硬盘里去了,这个硬盘是刷不掉的。

  有点像这么一个过程,习惯养成就是说通过不断的重复,从内存写到硬盘。

  从另外一个角度,因为你不断的重复不断重复,在神经元之间加强联结这个肯定是有的,改变你的大脑构造。

  韦小宝:是不是也类似于肌肉记忆这种?

  谭校长:肌肉记忆,并不是肌肉本身产生的记忆,本质上还是控制肌肉的神经元,形成了一个模式。是某种神经元之间联结的固化。

  但是从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从意识进入潜意识的过程,就像开车一样。你不断重复,不断重复,在那个特定的回路形成之后,你就很容易把它发挥出来。达利欧说,习惯让你的大脑进入自动导航模式,如果用科学术语说就是你的基底核从大脑皮层那里接管控制权,然后你想都不想就能执行。

  对待痛苦要像职业捕蛇人看到蛇一样

  他又提到了这句话:我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就是用痛苦来激发高质量的思考。大家可以谈一下这个习惯要怎么养成,用痛苦来激发高质量的思考,把它看成一个习惯。

  我想起之前看过一个美国的电视节目,讲职业捕蛇人,专门抓响尾蛇来卖钱。我们普通人,看到蛇,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跑。但是对于职业捕蛇人来说,他们看到蛇就相当于看到了宝贝,赶紧冲上去抓回来。

  对待痛苦的态度跟这个其实很像。普通人对待痛苦就像看到蛇一样,第一反应是逃避,赶紧去做点其他事情比如喝酒、看电影,把痛苦冲淡,忘掉。但是经过训练的人,养成了良好习惯的人,就像职业捕蛇人一样,看到痛苦,就像看到了宝贝,面对并且深入地挖掘痛苦,就是自己进化的契机。

  佛家讲的烦恼即菩提,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举个例子,有的人害怕冲突,生活中跟别人发生哪怕一丁点冲突,内心就会很痛苦。那么这个痛苦肯定跟他内心的东西有关系,跟他过去的经历有关系。看到这个痛苦之后,如果他能够以此为契机,去深入地觉察,把背后的那些东西意识到,以后他可能就能够免于这个模式,这就是在进化。

  虚竹:首先我觉得这个取决于个人的认知,痛苦怎么看?一般的人,当他去面对痛苦的时候,他可能就是逃避不承认,各种各样的情绪会爆发出来。只有有很深刻认识的人,像达利欧这样的,他可能会知道痛苦背后是有意义的。最起码得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基本的一个东西。接下来就是刻意练习,遇到任何不顺的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提醒自己去探索,这个痛苦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根据这个痛苦自己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不断地以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慢慢就自然会养成习惯。

  令狐冲:每一次痛苦,然后反思,然后就看得到了什么好处。就一直要把这种好处具体化,不停地强调这种好处的话,就容易养成习惯。

  韦小宝:有时候自己认知不到,看不到背后的逻辑,也不知道能带给什么好处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第三方去给予帮助,不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哪怕是监督惩罚也好,奖励也好。

  从痛苦到进化,你需要这三步

  谭校长:我讲一下我的一点体验,痛苦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首先是排斥,否认,拒绝承认。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本能的反应就是抗拒。

  但是你要尽快从抗拒到不抗拒,这是第一步要做的,为什么?因为抗拒会消耗你大量的能量,抗拒意味着你在跟真相作斗争,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其实是斗不过它的。但是人往往会在心理上跟它斗争。比如说悔恨,自责。质问自己“当时为什么这样做?我怎么这么蠢”,这都是抗拒的表现。但是这个抗拒只会无谓地消耗你的能量,如果你的能量都消耗在跟真相的斗争上面,就没有能量再去思考了。

  人的能量是有限,所以这是第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要从抗拒走向接纳。这个接纳并不意味着是欢天喜地地接纳,而是要从抗拒走向不抗拒。因为接纳之后,你就不会在这个地方无谓地消耗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修行的法门,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都在说接纳很重要。因为只有你接纳了事实,才能把能量用到其他地方去。如果拒绝接纳事实的话,你的能量都去跟事实作斗争了,这就是唐吉柯德跟风车的斗争,你永远都打不赢。

  比如在交易中,如果你亏损了一笔,真相是你的亏损已经发生了,你再去跟它斗争有任何意义吗?所以在心理上接纳,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第二步是转化目标,我已经被这个情绪迎头痛击了一下,我确实很难受。那这个时候怎么办?我想捞回来一点,我要在这个痛苦中间捞到一点好处,我要去得到一点收获,得到一个领悟,我要去赚一点东西回来,这是转换目标。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在这个痛苦中得到了什么东西,那么第三步你要给自己某种奖励,哪怕是写一篇日记,把它记录下来,或者是某种形式的东西去把它固化下来。

  因为任何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一个奖励回路,你不可能靠痛苦去养成习惯,你要把这个痛苦转化为收获,最终形成奖励,这个东西才会形成你的习惯。这是一个三步的回路。

  人与人竞争的主战场,是潜意识的竞争

  继续往下看,坚持友善的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首先我们要明白潜意识是力量极其巨大,然后我们要学会跟它沟通,学会跟它和谐相处,甚至利用它让自己更有力量。

  跟潜意识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比如说有很多的研究表明,潜意识有时就像小孩一样,你不能用纯理性跟他沟通,可能要用图像。为什么有的冥想里面要去图像化的,因为图像是潜意识能够接收的,语言他可能接收不了。

  这是一些具体的技巧,跟潜意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潜意识的力量远远大于你的意识。我有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竞争的主战场,其实是潜意识的竞争。

  比如有些人做什么事都不成功,很可能是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配不上成功,或者不敢成功。这些都是很微妙的心理上的东西。

  讲一个我看到过的案例。

  美国一个名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意大利籍,女孩子,学金融的。因为名校毕业,很快通过了一家银行的中层管理岗位的考试,笔试是第一名,然后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她定了个闹钟,但很意外的居然没听到闹钟响,因此错过了那个面试。然后她又找另外一家银行,同样笔试很快的通过了,成绩很好,又去面试。结果面试那天又很离奇的,在去面试的路上,出了一个小车祸,又没面试成。

  她本身自己也懂点心理学,觉得这个部分可能有问题,就去找心理咨询师探索自己的潜意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的妈妈一辈子是一个银行的小职员,而她大学一毕业就能够去当银行的一个中层管理岗位,在潜意识中,这是她对她妈的一个巨大的攻击。

  她的潜意识会认为,她一旦应聘上了,就是对妈妈的巨大攻击。她承受不了这个,所以总会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让自己出幺蛾子。

  荣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做量化就相当于加装了一个外部的左脑

  我们接着往下看,理解右脑思维和左脑思维的差别。我们都知道,左脑擅长理性,右脑擅长发散性思维。两个部分都很重要。

  下一条是,理解大脑可以改变的程度。近年来对于大脑的可塑性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原来的观点认为在童年之后,人的大脑的大多数神经连接都已经固定了,很难改变。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从锻炼身体到学习冥想,很多练习都可以给人脑带来变化,就是大脑的可塑性。

  达利欧这里提到了一个观点:通常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期盼自己或其他人改变,而是承认弱点,然后有明确的预防机制来避免弱点导致错误。

  这个观点很重要,看起来有点保守,但是在实践中你会发现,避免犯错比变得完美要重要得多。

  虚竹:这里有一个疑惑,从交易员这个职位来说,是不是更适合左脑发达的人呢?

  谭校长:我还没看到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我可以讲的是,做量化就相当于加装了一个外部的左脑。这就是量化的好处,把你的左脑功能给加强了,甚至给你增加了一个左脑。机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纯粹理性永远不会受到干扰。

  另外我觉得还有必要补充一点,单纯从交易这个事情来看,确实是左脑更重要,逻辑更重要,推理更重要,严谨更重要,你性格中的情绪变成了多余的累赘。

  但是一个人除了交易之外还有生活,如果因为要把交易做好,变得过度理性,那么在生活中你的家人可能会对你不满意了。

  所以我觉得每一个想把投资做好的人,都需要去面对这个课题:怎样去调和这对矛盾。做交易的时候,你要变成一个杀手一样,冷酷无情。但在你的生活中,不能永远做一个杀手,你也需要去感受情感。

  一个理想的状况是,在交易中很冷,在生活中很热。这不容易,所以需要修行。

关键词阅读:竞争 潜意识层面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