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加大IPO遏制炒新效果不佳二级市场容易误伤

  如何遏制炒新陋习打破新股不败是中国股市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依靠加大新股发行遏制炒新是一种缘木求鱼,对市场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炒新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是一种文化,但这个文化不是市场的精华,而是糟粕,成为市场一个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因此不管是监管层和媒体专家都在纷纷筹谋划策,遏制炒新,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利用新股市场化发行,加大新股供应,让投机者无暇兼顾难以炒作,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很,更多的是炒新没有遏制住,二级市场已经不堪重负,跌幅巨大,投资者损失巨大满腹牢骚,圈钱市质疑高涨。

  现在某周2、3家新股,从世界资本市场范围来看,这样的节奏已经是数一数二了,不算低节奏了,可是新股炒作依然较为疯狂,像第一家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收获了令人为之惊叹的16个涨停板,加大IPO遏制炒新的观点再度横空出世,IPO节奏放缓产生一个副作用,就是部分次新股、题材概念股出现爆炒。可以采取增加IPO家数等办法,抑制炒新投机。

  炒新的根源不在于IPO供给而在于股价操纵

  这种观点并非今日开始,而是长期存在于中国股市,但是提高新股发行节奏,就能遏制炒新吗?笔者认为不见得,去年是IPO常态化一年,较长时间维持每周8-10家的新股快节奏,新股上市以后依然是连续的"N’个涨停板,次新股也依然较为疯狂,出现不少的超级牛股,时间再往回拉,15年的新股发行也是足够快,每周两批集中发行,资金市场屡屡出现异动,引发颇多的议论,但新股 炒作也没有被有效的遏制,可见增加新股供应不是遏制新股炒作的灵丹妙药。

  可见 炒新屡禁不绝,不在于新股节奏快慢,问题在哪儿呢?在于市场炒新者总是可以获利离场,而其中关键在于大资金可以通过资金优势控制股价上涨吸引投资者跟风,而投资者基于新股的股价弹性有很愿意跟风炒作,而增加供给不会改变大资金这一盈利运作模式,所以增加IPO供给等于是走了一步错棋,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只要这种盈利模式没有改变,即使批量发行IPO,炒作者依然可以选择单个突破的方式进行炒作,获得利润,何况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私募资金和游资大佬,资金数量惊人,他们完全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完成炒新。

  增加IPO遏制炒新只是表面文章,或者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炒新盛行,不在于新股发行多寡,而在于市场操纵盛行,每一个新股恶炒后面都有知名营业部席位大资金进出,或者有大资金利用各种马甲操纵股价,近段时间最知名的就是张家港行等次新银行股17年上半年暴涨被揭露出有一只背后的黑手在操纵股价,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操纵次新股案例被证监会查处。因此遏制炒新 关键不在于IPO供给增加,那是一种治标也谈不上更别奢望治本,而在于下大力气打击市场操纵,没有了市场操纵,新股恶炒怎么完成。

  在一定时间段内,新增资金不可能无限制增加,而没有新增资金源源不断而来,新股增加供应一个副作用也就不言自喻,那就是被投资者质疑为圈钱市而选择离场观望,二级市场走势低迷不振,像去年IPO常态化改革,虽然上证综指走势不错,但这不是单纯的市场化博弈结果,中小盘股股票没有资金呵护才是市场化主导的结果,跌幅有目共睹,很多个股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触发了股权质押风险,以中小盘股票为主的创业板指数也就跌跌不休。

  所以单纯增加IPO供给遏制炒新未必是一个市场的双赢,搞不好成为双输,那就是新股没有遏制住,而二级市场已经不堪重负而跌不停。

  IPO节奏在中国永远是一个争议不停的话题,从支持实体经济要加码IPO,从遏制炒新要加码IPO,到股市走势与IPO无关可以加码IPO,IPO节奏成为一个万金油,但是多快节奏可以遏制炒新呢? 有论者认为可视情况将IPO节奏提升为每周5家,尤其要加大创业板IPO供给,是不是有效呢?事实证明并没有太多效果效果,17年就是每周10家新股涨幅依旧惊人,可见也是徒劳的很,如果市场依然过度投机,还可增加IPO家数来抑制,增加到多少才能遏制炒新呢,恐怕谁也说不出一个数目来,偏面增多IPO毕竟要把投资者吓破胆。

  那么令很多人奉之为圣灵一般的注册制是不是就能够拯救中国股市,遏制炒新呢?恐怕也是未必,注册制理论上是由市场博弈,由市场决定IPO节奏价格,但是中国的机构成熟了吗?有独立思考的价值判断能力了吗?市场没有较为普遍的价格操纵了吗?这是一个问题,只要价格操纵存在,投资者胡乱跟风的习气不改,炒新的土壤就不会消除,新股炒作就难以根除。

  至于说 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300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只有700多家,或许,只有创业板上市公司增加到1500家以上,A股炒新炒小痼疾才能得到消除;因此,尽快提升A股中小创上市公司家数,或是遏制“炒新、炒小、炒差、炒短”的内在必然需求。现在中小盘股票价格与15年高点相比,很多股票仅仅剩下两三成,现在只不过是偶尔反弹一下,更多的是一种寻底走势,资金主要围绕头部个股炒作,那还有炒小炒差的普遍现象存在,如果一味的增加新股供给,创业板增加到1500家以上,到时候存量资金越来越少,再也无法支撑头部个股上涨,资金只能退而求其次,炒一把小盘股获得一点微薄的收益,那真是一种得不偿失,实际上资金热衷炒差炒小不在于存量公司多寡,而在于一种并购重组的预期,只要加大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让市场乌鸡变凤凰的预期大大降低,炒小炒差就失去制度基础,即使退一步来说,大量创业板股票成为僵尸一样,走势长期低迷不振,了无生气,对于创业板而言就是等同于边缘化,有什么意义呢?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加码IPO遏制炒新与监管政策并不适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要扶持新经济独角兽上市,这是做大头部科技企业,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贵问题始终存在,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资本市场也是责无旁贷,但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也有一个市场可承受度的问题,根据证监会有关人士的说法是要保持二级市场稳定下的IPO常态化发行,这是正确的做法,是对过往不当政策和舆论的一种纠正,二级市场稳定是IPO常态化的前提条件,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定运行,IPO常态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演变为竭泽而渔,从二级市场稳定运行角度看,也不适合加码IPO。

  在中国新股需求旺盛不是市场真实的供求矛盾,在于一种虚火的旺盛, 加大新股供应遏制炒新炒小炒差是一种老调重弹,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葫芦僧判案乱打板子的做法,历史已经证明是一种无用的方式,只能增加投资者的抵触情绪,引发二级市场不必要的下跌,增加投资者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阅读:杜坤维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