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不适用于区块链3.0时代

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层次的变革以交易广泛上链为基础。目前来看,使用好Token的前提是是合法合规。尽可能让Token在系统内流转,在生态内找出合适的产出和消费场景。

  出品人:巫云峰 监制:胡雯 主笔:叶效强 何佳佳 编辑:张仙

  UI设计: 宋鹏 网页制作:盛维玮

  【嘉宾简介】于佳宁,经济学博士、《2018年中国区块链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链网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际区块链创新应用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委员会专家顾问。

  【核心要点】按照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比特币确实不好,因为它和实体没有任何关系。但巴菲特的观点只能局限于比特币,不能推导到所有区块链项目,特别是在区块链3.0时代,产业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效率变革、模式变革,特别是非常有效地提升产业的协作效率,自然具有内在投资价值。

  两三年内,会有大量联盟链项目出现,主要发挥的是“链”的价值。目前,使用好Token的前提是是合法合规,尽可能让Token在系统内流转,在生态内找出合适的产出和消费场景。

  从国际模式来看,区块链项目一级市场的投资窗口期可能会变得非常短,因为项目运转起来之后便不再需要投资机构的钱,只有初期才需要开发资金,一级二级市场呈现融合趋势。

  按照巴菲特的投资逻辑 比特币确实不好

  金融界:巴菲特说比特币是毒药,您怎么看?

  于佳宁:按照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比特币确实不好,因为它和现实的价值创造过程越来越疏远,和实体没有任何关系,纯粹为币而币,而且还要耗费大量能源。

  但是,区块链技术让数字资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化。过去的数字资产本质上是债权凭证,价值高度依赖于交易对手的履约意愿和限定条件,各个电商平台的积分、信用卡积分、航空里程都是这个模式。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Token也属于数字资产,但它是完全独立的数字资产,不依赖于任何主体的履约承诺。Token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电子积分,或者说是区块链上地址对应的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不依赖于某个机构或某种兑现承诺而存在。

  巴菲特对于数字加密资产的观点只能局限于比特币,不能推演到其它区块链项目,特别是在区块链3.0时代,产业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效率变革、模式变革,特别是非常有效地提升产业的协作效率,自然具有内在投资价值。

  金融界:如何理解Token?币与链完全不可分吗?

  于佳宁:Token是区块链的一个技术要素, P2P系统中一般都有这种技术要素,它本身不能代表区块链技术,也不能和区块链技术划等号。

  不同应用场景对Token需求不同。一方面,在一些场景中,无币区块链也是成立的,比如在机构用户之间对账业务、电子信息存证业务、数据资源共享业务等等,可以不使用Token。以电子证据存证业务为例,现在有些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服务,把区块链节点放到法院,人们签完合同后直接就能同步存储到法院,如果发生纠纷,直接调出电子合同并与法院存储的版本比对便可,这个流程不需要使用Token也可以运转。

  当然,这个技术服务肯定要付费。另一方面,2C的一些场景可能会存在使用Token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也应该服从国家整体金融监管的大政方针,合法合规是根本前提。

  Token与传统证券完全不同 投资窗口期可能很短

  金融界:能否从理论上总结一下Token具备的特征,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新生事物?

  于佳宁:通过跟传统的论坛电子积分对比,可以发现Token有三个特点。

  第一,论坛金币高度依赖于平台的存在,比如,如果某个论坛如果彻底关闭了,那么所有的论坛金币就会消失掉。但Token的基础是区块链,数据是分布式存储在各个节点上的,哪怕运营主体关闭,只要还有一个记账节点存在,那么资产的权益归属还是很清楚的。

  第二,论坛金币的发行机制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论坛举办个活动,版主一高兴可能就大把发放论坛金币,但Token的发行机制一定是确定化的,发行机制会明确地写在白皮书和代码里,如要更改则需要社区形成共识。

  第三,论坛金币的消费场景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高度多元化的需求。为什么航空公司、信用卡的积分大家实际使用用得并不多,就是因为它们的消费场景高度受限。如果有好活动就去薅薅羊毛,如果没有活动,就干脆闲置。如果它是一个Token化的东西,在一个积分联盟体系下,消费场景就可以实现扩展。

  金融界:现在传统投资人有一些困惑,您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Token与传统证券的区别?

  于佳宁:Token具有平台内消费流动性和平台价值映射的二元属性,价值也同时反映平台上流通产品供需情况和平台整体价值。

  传统投资学认为,收益率和流动性是一对矛盾,高收益往往意味着低流动性,高流动性往往意味着低收益。但根据国外的经验看,某些资产实现数字化后,既有高收益潜力,又有高流动性特性,传统投资逻辑已经开始改变。

  在国际上这种新型的数字资产模式下,投资人和用户重合度相当高。过去互联网平台企业有三个关键主体,即:股东、平台经营方、用户。平台价值实际上是这三方面主体共同创造的,股东的投入和平台经营者的运营是平台价值的基础,而用户的使用行为对于平台的价值也有很大贡献。从国外实践来看,社群化的互联网平台,以Token为价值枢纽,股东、经营者、用户三方都成为了社群成员,进而实现了平台利益一致化和收益的共享,消除了三元对立的矛盾。以太坊社群可以说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

  这种组织形态的改变正在改变海外市场的基本投资逻辑,在过去的股权投资模式下,平台价值需要转化成利润,才能支撑市场价值,而这种模式造成了平台对用户创造价值和对投资者的价值存在内在冲突,各主体难以实现价值共享,平台也不得不为了短期利润牺牲长期价值。而基于社群的模式,各方面的利益趋于一致,收益实现共享,进而实现了平台治理机制的优化升级。

  我判断,海外区块链项目的机构投资窗口期可能会变得非常短,因为项目运行起来之后便不再需要投资人的钱,只有初期才需要开发资金。这么短的投资周期内,如何开展有效尽职调查工作?如何迅速评估Token商业模型的合理性?如何判断项目技术代码与白皮书的对应关系?如何对项目进行形式化验证?如何评估系统的安全风险?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外,在区块链投资中,不同的投资阶段开始趋于同化,甚至一级和二级市场也出现了融合,未来一个基金很可能需要具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二级市场投资、量化对冲等全周期的投资能力,不同时段的基金收益很可能来自于不同领域,如果仅能精专于某个投资阶段,则总体投资收益很可能会大大低于其他同业投资机构,这对基金管理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尽可能让Token在系统内流转 在生态内找出合适的消费场景

  金融界:您说未来两三年区块链应用会大面积落地,具体是哪类应用?现有的Token项目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于佳宁:应用落地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技术落地,二是模式落地。目前以第一个层面技术落地为主,在产业中主要以联盟链方式落地,此类区块链应用一般不会改变传统业务逻辑,而是会优化业务执行效率。未来两三年内会出现大量此类项目,主要表现为一些传统的对账、核验、协作环节实现数字化,电子化。

  第二个层次的模式落地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因为智能合约等技术需要以Token的运用为前提,资产数字化、数据资产化有望从深层次推动产业模式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层次的变革以交易广泛上链为基础。目前来看,使用好Token的前提是是合法合规。尽可能让Token在系统内流转,在生态内找出合适的产出和消费场景。

  联盟链就是传统IT业务的延伸和扩展 与传统的信息化逻辑没有差异

  金融界:区块链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促进政策?

  于佳宁:针对区块链的产业促进方式可能会不太一样,类似房租减免、土地出让、税收返还这种传统产业政策,并不是区块链产业发展最需要的东西。

  当前区块链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人才瓶颈和应用落地问题。在具体应用落地时,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应用开发经验,也缺乏好的产业示范案例。

  地方政府在这两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去,在人才方面,政府可以加快推动形成人才认证和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人才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在产业应用方面,可以通过开放自己掌握的一些应用场景,培育示范案例。

  比如浙江杭州就开放了一些电子政务场景给区块链厂商做试验田,在“最多跑一次”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电子政务场景中优先使用区块链技术。广东也有一些地区电子政务应用场景已经应用区块链技术,尤其是跨部门数据交换等领域。这种项目一旦做成,推广的价值会很大,因为模式复制很容易。

  金融界:技术上常讨论容错机制的问题,有人质疑,如果发生技术系统可靠性问题,很难找到负责人为损失买单。

  于佳宁:任何信息系统都可能出问题,采用传统纸质记录的方式也会出问题,在现在的模式下,多家在核对账目时候,经常会有些账对不上。联盟链的机制就是一个对账过程,只不过是先对帐后入账后不可篡改,过去的模式是先各自入账之后再不断对账,两种方法哪个错误率低,很容易分辨。

  此外,区块链从技术层面是多中心、分布式、点对点的,但是从业务上看,一定还是有治理机制和体系的,所以不存在找不到人负责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巴菲特 投资 区块链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