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鹏:小凤雅之殇后的深思 如何用区块链解决问题

摘要
在小凤雅去世前,一些公益人士和自媒体携网友怒斥小凤雅家人,称其诈捐,重男轻女等等。区块链技术可以给到通证的激励,这或许对于未来是慈善事业的一个重大发展。

  程智鹏诗曰:

哀怜幼女叹夭殇,舌战争锋话两旁。

可探寻途区块链,愿持善者不心凉。

  近期,一个悲伤的故事刷屏网络。

  河南太康的3岁的小女孩儿王凤雅在2017年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小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于是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但是后来小凤雅家人却与介入此事的公益人士发生了纠葛。

  具体的情况是,在小凤雅去世前,一些公益人士和自媒体携网友怒斥小凤雅家人,称其诈捐,重男轻女等等。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利用姐姐诈捐15万元给弟弟看病”。

  网络舆论的愤怒铺天盖地,而随着凤雅去世后,事件发展出现了“反转”。通过媒体调查、当事人回应,人们发现其家人通过网络筹到的钱只有3万多元,不是网传的15万元。而给弟弟治病则是由嫣然基金出资。总之,诈捐不存在。于是,网络舆论枪口随即调转指向了此前怒斥小雅凤家人的自媒体和公益人士。

  看着这满屏幕的荒诞,想想可怜的孩子,还来不及看清这个世界的美好,却在一群丑陋滑稽的闹剧中,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先为孩子祈福,愿天堂不再有病痛。再谈谈这件事背后所反应的一些问题。

这件事我们从最基本的情况来看,反应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信息真实获取的困境

  不怪群众听风就是雨,实在是环境不给力。大家只在网上看到一个遥远的村落,远的可能是在异国他乡,他们看到这些自媒体声情并茂地说了那么一个令人发指的故事,有什么能力去马上核实?去确认消息的准确性呢?笔者此前看到消息的时候,选择的方式是等更多消息的报道,但这样的等待是因为笔者不曾参与,而曾为小凤雅捐过钱的人呢?他们当时可是受到一万点的伤害。

  第二、自媒体人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此前笔者在网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信息,是在网上看到的一组漫画图,用非常煽情的方式讲述了小雅凤的苦难。重点强化的是其父母如何虐待她,如何重男轻女,如何置其病情于不顾,总之很煽情。他们的用意很明显,用煽情的手段吸引关注。抢眼球是吸引关注度的重要手段,至于事实如何,这些自媒体是不会关心的。折腾了公众一番,浪费精力和情感,拍拍屁股回头可以去拿着流量跟人谈合作,多完美的一波操作。笔者不愿意这样想很多自媒体人,不过,事实上很多人确实是这样做的。而对当事人,对公众造成的损害,他们大不了删帖,道歉,最多封号,回头换个马甲回头又可以出现了。其危害行为被惩戒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第三、公众无奈的愤怒

  这个件事中,很多公众所表达的愤怒体现了很多深刻的内因。比如对欺骗行为的恼恨,对自己被愚弄的无奈,但背后还有一些更深刻的原因。对于慈善这件事本身而言,善者一旦被伤害,而被动伤害的,是一群想做善事的人。他们会对自己行为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自己捐的钱是给到使用者的对象了吗?自己捐的钱受助者是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了吗?我做了一件好事,只有苍天在看?还是世界都该知道?这些问题在狗血的闹剧中,人们在愤怒的过程中,会增加更多的不信任。以至于人心背离,世态炎凉。人产生这样的情绪以后,自然会愈发的愤怒。

  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可以说是慈善行业的重要敏感问题,即信息真实,责任追究,价值认可。这三个问题要想解决,如果期待文明进步,道德普及,觉悟提高得到改善,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改善,只有靠技术的力量。我认为,对此改善最有利的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

  这里重点提一句,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技术,这项技术之所以会有,根本的原因是对信息的不信任,是对旁人都怀有警惕和戒备,所以区块链应用的场景最合适的地方,就是对于信息防伪偏好比较大的领域。而慈善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代表方向。

  信息真实

  我们先从信息真实的获取困境来说起。对于慈善来说,首先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帮助对象所反应的情况是不是真实的。我们从小的现象说起,有一个姑娘在大街上用粉笔写着她需要20元买吃的,坐车回家。而我不会给她钱不是我舍不得这20元,而是因为我三天前在同一个地方就看见她做过这件事,然后知道她所反映的情况不是真的。同样的,笔者在很多医院门口看到有人说治不起病,跪地求捐赠。一样不会给钱,因为笔者也见过很多这样的骗子。

  不排除,有很多人也许真的需要帮助,但是笔者怎么分辨呢?又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跟踪这个求助者。所以对于做慈善的人来说,如何保证自己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而给对方的帮助又是及时的,这是个难题。

  如果用区块链技术,这样的问题就有机会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智能合约是比较广为人们所称道的一项。我们举个例子,某个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信息导入合约中,而在此过程中,比如医院,学校等辅助慈善事件达成的相关机构,以三方协同的立场证明信息真实,只要满足了条件,即可触发捐赠。触发的方式,在链上的基金予以专项募集,或者用已有的资金予以帮助,这些资金使用的来源及时反馈。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或许会因为程序复杂导致耽搁时间,整个执行的成本加大,但是区块链技术好就好在,只要链上的条件满足以后,其合约是自动触发的,降低了人力和追查的成本。

  另外,由于其资金流动过程是可溯源的,对于人们关心的问题,钱是不是真的用到了需要帮助的人那里,而不是给郭美美买豪车了,这些钱又是否真的用到捐赠的目标上去了?不是给白眼狼挥霍了。最后受帮助的人怎么样了?这些钱又还剩多少?只要这样的机制完成以后,人们就不用再去关注那些煽情的故事,而是有目的和方向地去找解决方案。

  问责惩戒

  我们再看问责和惩戒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对造谣者打上永久烙印,如果某人造谣一次,未来不管在任何地方再发布怎样的消息的时候,人们都会知道其曾经是一个造谣者。这里,我们借助区块链联盟链的方式,作为媒体在联盟链上,一旦触发了散布不实消息的内容,其账户主体人不管你张三李四,曾造谣这件事即被标识,并在协议中予以惩戒,例如需要完成某项改过任务,比如道歉,澄清,罚款等等才能够重新获得发布消息的机会,最严厉还可实施永久限制发布消息的禁令。

  这样的方式类似于北宋时对罪犯在脸上刺金印的思路。人必须要对自己行为负责,虽然现代不会再做人身伤害,再脸上刺字,但是其责任追究以及惩戒依然是必须有的。用联盟链做这样永久实名的行业惩戒,除非造谣主体脱离这个行业,否则他永远都要背负这个烙印。

  价值认可

  最后我们说一说慈善中比较敏感的一个环节,以及区块链技术对此的帮助。关于公众的愤怒,是由于不信任,怕被骗导致他们愤怒;以及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的恐惧。行为价值被认可的三观,受到挑战。可能有人会说,人做了好事,本来就是要求一个心安,人在做天在看,哪里要想那么多婆婆妈妈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吧。

  春秋时,鲁国有政策,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孔子的徒弟子贡仗着有钱,帮助鲁国政府赎回了一个奴隶以后,拒绝了政府的报销,表示自己很爱国。而孔子对此非常反感,说,你这样做,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而孔子的另一个徒弟,叫做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对方为了表示感谢,馈赠子路一头牛。孔子非常高兴,就说,这是好事,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事的。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都会赞叹孔子的伟大智慧。人的行为要有驱动力,必须有激励的机制。孔子之所以会骂子贡,是因为子贡的行为打压了政府对更多人做好事机会的激励机制。而之所以会表扬子路,在于子路唤起了更多人去救援别人的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对于人是一种伤害。而表现在慈善上,这是一个难题。我们以伟大的邵逸夫先生为例,他在中国捐献了很多楼,让学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捐得起楼的巨富毕竟是少数,可是我也想做慈善啊,我也希望帮助别人,但是如果只捐了一百块钱,谁记得住我呢?那是不是这一百块钱,就不用捐了?

  从道理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有心,就该去做。但就如同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一样,一个人做了善事,应该得到褒奖,应该得到回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共同体而言是必须的事情。有真实的激励,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参与。但慈善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难做的,原因在于,你捐的是钱,能奖励你的是荣誉。但是一般荣誉会属于那个捐赠最多的人,因为人们大多只记住了他,这就成了一个难题。

  区块链技术可以给到通证的激励,这或许对于未来是慈善事业的一个重大发展。对某个对象捐赠了财物,获得链上通证的激励,通证在创造的共识机制下,可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权利。例如,如果你给某个贫困山区捐赠书本衣物或金钱,那你可以拥有未来某个时间在这个地区旅游时住宿或交通便宜的权利。或者你给某个缺乏医疗费用的人做了慈善捐赠以后,未来可以获得类似代表挂号的优先,或医疗费用部分减免的通证权利。

  我深知这样粗浅的构想是不够的,所以希望更多的方家能够一起参与到更深,更细的落地应用来讨论。在思考区块链应用的时候,要从使用对象的核心需求去考虑。这样的通证设计可以让我们畅想,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慈善这个事情,其实是可以在加入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带来更大社会协作的一个共同体。

  可怜的女孩儿凤雅走了,我不愿意再去看网上的骂声,我认为这些骂声都是打搅死者安宁的。希望大家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去一起探索,一起寻找改善环境的方法,让未来的世界里,信息能更精准,让造谣者无谣可造;追责能更严厉,让作乱者不可轻逃;激励能落地,让为善者终有好报。

  看过勒庞的《乌合之众》后,我对所谓提高群体文明的智慧然后能促进社会和谐这种事一点都不相信,我相信的是科技、资本以及制度的力量。也许区块链,是这三者的一个完美结合,以及改变这一切的绝佳工具吧。

关键词阅读:区块链 解决方案 激励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