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走出你的舒适圈【本土偏见】与全球资产配置

摘要
【本土偏见】跟投资者接受的教育和相关投资经验有关。受教育程度低的投资者往往本土偏见更严重,而知识储备足、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们,更能够克服本土偏见,多元化的进行全球投资,从而优化资产配置。

  对于中高净值人士,合理的海外资产配置对于财富的【稳定增值】很有必要。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把鸡蛋配置点到海外市场,听起来美好,行动起来却会出现不小的障碍。

  投资本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就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Modern Portfolio】,告诉理性投资者应该用分散投资来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他曾分析了11个国家股市的历史收益数据,得出国际化分散投资可以优化投资组合收益,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全球资产配置优于单一国家市场配置,这已经被无数学术研究、行业实践所证实。话不多说,我们花十分钟来做个简单粗糙的例子加深理解吧。

  从1991年初到2017年底,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票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4.20%,高于同期的美国标普指数、MSCI发达国家股指和MSCI新兴市场股指的平均年化率,这样单看回报率,咱国家的股票市场红利还不错。

  但是,它的波动率竟然高达55.67%,而同期成熟的美国标普指数的波动率是14.03%。而且,上交所综指在过去26年里的最大回撤高达-75.42%!

  

  如果你把全部资产单一配置在中国股票市场,就要做好坚强的心里准备。虽然中国股市有机会受惠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但单一市场投资,特别是投资单一新兴市场,仍会令投资者面临相当高的风险。

  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1991年初你投入100人民币,并且26年来坚定地持有,到2017年年底,你可以收获3600元左右。可以说收益非常可观的。但是投资者都是不理性的。在05和06年中国股票一路高歌猛进,躺着都能赚钱的时候,你也许也会跑步进场,跟着加仓,短线炒作。

  假如不巧你买在了高位,比如在07年股市泡沫爆破前几个月你买入了,那么在接下来短短一年内,你的资产会缩水75%。一年跌回2000年左右的水平… 而且从下图可以看到,从那次回撤的最低点到刚过的2017年,10年的功夫过去了,上证综指都没能涨回到当初的水平。

  

  适当分散一下?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单一市场波动率大。而如果我们把资产分点到美国股市,或者发达国家市场,会怎样呢?我们看下面一张表。

  如果我们将一半资产投在中国股票,而腾出另一半资金投入到美国标普指数上,那么我们的年化平均收益不但没降低,还略增加了些(14.92%)。而且我们的波动率大幅降低到29.43%。最大回撤也降低了。

  下面继续分散,我们将资产平均分成三份,中、美市场各1/3,还有1/3投入到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去。我们的年化收率稍有降低,波动率也降低到21.94%,与仅投资中国股市相比,分散投资使波动率降低了一大半。而且夏普比率也提高到0.525。

  

  再继续分散,我们将资产平均分成四份,中、美市场,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各1/4,还有1/4我们投入到新兴市场中去。细心的你会说,这里的新兴市场股指中已经包含了中国市场股票,所以会有重复,但没关系,我们这里就粗糙的心领神会一下分散投资带来的好处:夏普比率进一步提高(0.549)。

  说到底还是相关性

  开头提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茨教授,大家可能曾用过他的【均值-方差】模型。将相关性为负或者相关性很低的资产类别放入同一投资组合中,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幅度。

  下面一张相关系数表,显示了中国上证综指与其他三个市场的指数的相关系数,三个字,非常低。上证综指与成熟的美国标普指数的相关系数仅有10.81%,有点不可思议吧。所以有句玩笑话,全球股市分为两种:中国股市和其他股市。大家常戏说中国股市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少,市场短线交易活跃,还有政府干预等等。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把眼光放宽,考虑一下体系成熟的欧美资本市场呢?

  本土情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今天,这个猪队友,就是【本土偏见(Home Bias)】啦。本土偏见指的是投资者以全球市场为代价、固执地、执着地、过度地重视其所在的本土市场。

  本土偏见属于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先锋基金的报告《本土偏好与全球资产配置》指出,2010年,美国股票投资者将约72%的资产配置在了美国股市。这样的本土偏好在债券市场上更严重。2010年,美国债券投资者平均将91%的资产都配置在了美国债券市场上。

  下图截取自先锋基金报告,蓝色部分代表本国投资者持有本国股市比例,黄色部分代表本国股市市值占全球股市比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澳大利达和加拿大,这三个国家股市在2010年分别仅占全球股市市值的8%,3%和5%。

  

  但这三个国家的投资者也是严重偏好本国股市。Sercu和Vanpee的一篇文章提到,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偏好更严重,这样让作者觉得不可思议,新兴市场波动性大,投资者却还越执着于本土市场。

  道理咱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你会列举说一系列理由,比如海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中国的资本监管限制,还有外汇风险、流动性考量、政治因素、税收差异、交易成本等等,甚至因语言文化不同,让你连开户都望而却步。没错,这些都是客观理性的问题。

  但是随着最近几十年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这些客观的限制和差异都在慢慢减少。现在互联网发达,信息过量,全球资本市场一点风吹草动在中国各大资讯平台都是同步播报。

  随着专注于海外的互联网券商的兴起,语言和客户体验不再是基本障碍;外汇风险也可以对冲,而且持有一些美元也可以分散人民币潜在的贬值压力。再者,由于资本市场全球化,中国有许多优秀公司到香港或海外上市,例如腾讯、阿里、新浪、网易等等,这也进一步刺激国人跨出脚步,着眼于全球资本市场。然而... 研究表明,大家的本土偏好老毛病几十年来没有大幅改善过。

  写在最后

  本土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来源于投资者行为因素。投资者更愿意待在舒适圈【Comfort Zone】,倾向于投资本土市场,因为偏好选择熟悉的资产或公司。这是因为【Availability Bias】,以后我们会专门写这个话题。投资者认为自己对本国市场有信息优势,也对本国经济发展展望更乐观,这其实也是过度自信的一个表现。

  还有些投资者认为外国股市风险大,仅仅因为它们是外国的。这就像美国投资人看中国一样,【觉得】市场太远了,心理上不熟悉。反过来看中国投资人,其实是一样的。美国股市过去26年的波动幅度远低于A股,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你绝对不能错过。如果你从心里上嫌弃投资海外,就好比你怕坐游轮会倾覆,但最后却选择了坐摩托艇。

  投资人要明白自己是追求平稳的财富升值,还是刺激的短线博弈。如果是前者,就要尽量克服心理关卡,走出舒适圈;如果是后者,你要要明白:博弈也是需要技术的,而不是拍脑门式的赌。

  Grinblatt 和 Keloharju 2001年的一篇论文指出,【本土偏见】跟投资者接受的教育和相关投资经验有关。受教育程度低的投资者往往本土偏见更严重,而知识储备足、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们,更能够克服本土偏见,多元化的进行全球投资,从而优化资产配置。

  说的是你吗?

关键词阅读:舒适圈 全球资产配置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