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华:高利贷会否绝迹江湖?

摘要
高利贷不仅是金融“鸦片”,更是社会毒瘤。指望高利贷解渴普惠金融,无异于饮鸩止渴。解决高利贷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普惠金融的市场参与度。

  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厉打击民间非法借贷行为。这是金融市场专项整治后,金融监管当局开出的又一剂“猛药”,直接剑指民间高利贷。民间高利贷会否就此绝迹江湖呢?

  一、是谁在玩高利贷游戏?

  高利贷自古有之,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很光彩的行业。它以血腥和暴利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近年来,民间高利贷披着各种“盖头”死灰复燃,行走于江湖之间。短短几年,各种小额贷款、投资担保公司遍布大街小巷。是谁在玩这“刀口舔血”的资本游戏?从市场参与主体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小额贷款机构。由于地方金融监管的缺失,全国各地成立了大量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8500多家,投资担保公司近5000家。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中的大多数为民营资本,一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利益集团也混迹其中;他们通过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业务,收取高额利息或担保费;通过非法集资,变相向小微企业发放高息贷款。

  (二)互联网贷款平台。在科技金融助推下,民间高利贷的参与主体悄然发生变化。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为主体的高利贷市场,正逐步为新兴互联网贷款平台所取代。有的网贷平台非法从事P2P业务,全国吸储放贷;有的则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充当资金“掮客”,套取银行贷款资金,再高利转贷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收取高额“佣金”或贷款差价。

  (三)类消费金融公司。在民间高利贷市场中,还有一类自诩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机构也在兴风作浪。他们通过与信托、融资租赁公司等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低价获取信贷资金;转而向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发放小额、高频、复利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收取“砍头息”、“逾期罚息”等高额费用。

  民间高利贷之所以在金融市场大行其道,既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客观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消极怠工的主观因素。

  二、高利贷危害究竟多大?

  民间高利贷在业内有金融“鸦片”之称。可这金融“鸦片”“后劲”究竟有多大,只有吸食过“鸦片”的人才最清楚。民间高利贷的危害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扰乱金融秩序。民间高利贷以高息为诱饵,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销售理财产品等方式募集资金,再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1倍甚至几倍价格向特定人群发放贷款。高利贷非法吸收存款,加剧银行存贷款不正当竞争,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二)加大融资成本。近年来,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连续开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各种“药方”。但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定位和风险偏好的差异,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客观上,为民间高利贷的滋生泛滥提供了“温床”。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想要解决资金缺口,除了亲戚朋友之间借款,似乎就只有借高利贷一条路可走。据初步调查显示:民间高利贷的借贷成本普遍都在20%—30%之间,有的短期过桥贷款利率则会更高。

  (三)危害社会安全。由于民间高利贷机构在职业道德、风控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先天不足,高利贷机构出现经营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了收回高利贷款,有的高利贷公司不惜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暴力手段,制造恶性社会事件;有的故意设套诱骗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贷款购买商品,明目张胆地实施敲诈勒索。新闻媒体频频爆出的校园“裸条”贷、P2P平台跑路等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高利贷会否绝迹江湖?

  民间高利贷利率是否纳入法律保护范畴,2016年8月6日最高法出台《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做出了明确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款款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利息约定无效。这一司法解释,从借贷利率角度宽泛界定了高利贷的利率上限。

  事实上,衡量民间借贷行为是否属于非法借贷,不仅要看借贷利率是否超出利率上限,还要看其借贷行为是否超出监管法规许可界限。

  从中国银行保监会此番发布的《通知》看,民间借贷已经纳入统一的金融市场监管范畴。《通知》明确提出,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高利贷会否因此而绝迹江湖呢?

  监管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强化了放贷机构的持牌管理。短期看,高利贷交易会大幅萎缩,非法催收、暴力清收等非法活动会明显收敛;长期看,小微企业、弱势群体融资难的问题还将不同程度存在,以高利贷为特征的民间借贷活动还不会消亡。

  高利贷不仅是金融“鸦片”,更是社会毒瘤。指望高利贷解渴普惠金融,无异于饮鸩止渴。解决高利贷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普惠金融的市场参与度。

关键词阅读:高利贷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