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重要!西天取经终成正果 A股开启新纪元

摘要
5月15日凌晨,MSCI将公布其半年度指数调整的结果。这次调整将确定6月份首次纳入A股的最终公司名单并大幅改变当前MSCI中国指数包括的海外中资股成分。

  下周影响我们的三大核心事件

  核心事件一

  MSCI确定6月首次纳入A股名单

  5月15日凌晨

  下周5月15日凌晨,MSCI将公布其半年度指数调整的结果。这次调整将确定6月份首次纳入A股的最终公司名单并大幅改变当前MSCI中国指数包括的海外中资股成分。

  去年6月份,MSCI通过在指数中加入A股后,大树就进行过分析,当时市场上也进行过一轮炒作。

  A股纳入MSCI的比例是5%,按照当时的预计这个比例大约可以带来117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不过这个流入并不是一次性的。当时的纳入方案中,6月份第一批纳入的A股占比应该是2.5%,到9月份再多2.5%。

  证监会对MSCI这事还是很重视的,5月1日起,港股通的日额度扩大四倍。这大大提高了国际资本进出A股的便利性,所以下周的会议上出现超预期一次性纳入5%的比例是很可能发生的,这就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

  这对股市来说是个利好!

  MSCI加入A股这事影响是深远的,别看现在比例不高资金也不算大,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国际资本最终会改变A股的市场风格。

  下周的事件对股市来说:

  期具有刺激作用;

  中期将强化价值投资的地位;

  长期会使市场更加健康。

  当市场投资主体更加丰富时,这个市场也就不再是任何一方势力可以为所欲为的了,这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钱景。 过去的股市不如赌场,现在的股市赌场不如,但是好在我们正在慢慢变好,股市投资越来越值得我们长期关注了。

  详细的分析就不在这多说了,这里只是事件提示,感兴趣可以在公众号号中回复【MSCI】,把去年6月那篇《连考四年终中举:MSCI指数纳入A股的影响、发展与投资机会》翻出来看看,这篇一年前的文章现在看起来依然不过时。

  核心事件二

  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运行情况

  5月15日

  下周,统计局将公布4月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还不错,但是硬伤也比较明显。

  亮点是:民间投资回升和消费增长表现稳健;

  硬伤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进出口也不是很好。

  一季度有好有坏的表现,让市场有了一定的分歧,有乐观机构认为,应该适当的改变年初对今年经济增长过于悲观的预期了。

  然而大树却认为:

  这个悲观预期,

  可能还没真的到兑现的时候。

  资管新规和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抑制了基建投资的增长,同时也是对民间投资的一种清算。刚刚有点抬头的民间投资很可能持续不下去。

  至于进出口,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想要超预期的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拖后腿就阿弥陀佛了,就剩下消费这一根独苗撑着。

  问题是这个消费,老百姓得有钱花啊。一个是平均收入不高,一个是分配不均的制约,再加上之前房地产去库存那一拨加杠杆,和央行对消费贷款的严管,这个消费增速能稳住已经大为不易。因此,对于后面国内的经济表现大树是不敢盲目乐观的。

  经济不乐观咋办?

  好办,要么债券要么大盘蓝筹,肯定是避险投资为主,起码比跟着一群疯子去瞎折腾好。

  另外,在经济不乐观和金融去杠杆的环境下,要好好检查下自己手上的证券资产和基金,排排雷,不要成为这轮经济调整的牺牲者才好。

  核心事件三

  腾讯公布一季度财报

  5月16日

  5月16号,腾讯将公布一季度财报。你可能会问,大树你咋把一个公司的财报都当大事来说,我又没买腾讯,和我有毛关系。

  这个当然不是拿来凑数的。现在国内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越来越多了。虽然大家不一定去买腾讯,但是腾讯这货在港股的占比实在是太高了,腾讯及腾讯系的公司在港股占比高达12%左右,也就是说,腾讯这一家公司的地位和当年两桶油在A股的市值差不多。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把腾讯这事摆这了吧。没错,他会影响整个指数的走势,再通过指数的助涨助跌效应传导到整个市场。所以你只要有投资港股,就难免要受到其影响了。

  好了,说回腾讯这次一季报是很重要的。

  因为最近关于腾讯的负面消息非常多,先是南非的大股东巨额减持,近期有腾讯有没有梦想的大讨论,可以说持有腾讯股票的同志们很受伤。但是这也并非完全没有用处,因为这样的言论很可能会使市场对腾讯一季度的预期低。

  这就意味着腾讯这次一季报超出预期的概率还是不小的,这样会提振下周港股指数的走势。

  至于腾讯的长期前景,大树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去分析一下,这里只能说那个腾讯没有梦想最多就是个YY之作,没啥意义。

  腾讯有没有梦想是另一回事。

  我们作为投资者还是要有点小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关键词阅读:A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