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韬:制造业降成本 佛山可借鉴中山经验

  5月3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平台发表题为《广东佛山综合施策打造成本“洼地”》的文章,介绍广东佛山打造制造业成本“洼地”的经验。供给侧改革可简述为“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方面平均用力很难见效,不如结合自身区域产业结构的实际,选择其一作为突破口。佛山正是如此。根据文章介绍,佛山把清费减负降成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综合施策打造全国成本“洼地”,2016年以来为企业减负约633亿元,被誉为清费减负降成本的“佛山样本”。

  细看佛山降成本的具体举措,主要思路是清理和取消不规范的企业收费、对标准过高的收费项目进行调低、对企业用电用气及其他发展成本给予补贴,并且力度很大。比如,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佛山先后4次对102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减免,2016年4月1日起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28亿元。又比如,佛山通过自查、抽查、核查、督查等多种方式先后9次对180个部门和单位涉企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收费管理规定、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对过高的收费标准予以降低。

  简而言之,佛山的经验是供给侧改革选择降成本,以此实现单点突破;降成本选择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此实现单点突破。但在笔者看来,佛山清理和取消此前不规范的收费项目也好,对标准过高的收费项目进行调低也罢,政府主动自减对企业的收费项目勇气固然可嘉,但本质上仅是回归常态,让佛山企业跟其他城市的企业回归同一起跑线。

  不再向企业多收费,这不等于减负。而佛山对企业采取补贴从而为企业减负的做法,则明显不可持续,事实上,佛山自己也耗不起,2017年,佛山市财政部门对企业发展补助总额达30亿元,但2018年和2019年,补助金合计仅为7亿元。

  但佛山经验依然值得全国推广。其一,在制造业快速无序发展的阶段,类似佛山这样存在收费项目不规范、收费标准偏高的城市还很多,佛山不是个案。其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力度很大,在敢于自减政府行政性企业收费收入方面勇气可嘉,当为表率。其三,市财政高额拨款对企业用气用电进行补助,在制造业低迷时期帮助企业渡难关,实实在在给企业发展争取了时间。

  其实,选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来突破,对仅为地级市的佛山而言,施展的空间必然有限。同为制造业立市的中山,选择“共性工厂”进行突破,既降低了成本,更为本地制造产业升级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如果让中小微企业自己搭建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他们需要同时承受资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压力。缺乏技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普遍遇到的共性难题,打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共性工厂服务,则能很好解决这一痛点。比如中山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务平台专门给中小型服装企业提供电脑裁剪服务,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务平台专门给中小型服装企业提供电脑裁剪服务,比人手裁剪可节省3%—5%的布料,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0%。

  比起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为企业减负方面,推广建设共性工厂见效慢得多,却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方面影响更为深远。

  (作者系时代周报评论员)

关键词阅读:降成本 制造业成本 洼地 涉企 用气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