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多此一举的限价限签 应尽快退出楼市调控

摘要
面对各地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相关专家认为,限价、限签政策导致多数热点城市成交数据“失真”,摇号项目销售更是异常火爆,多数城市平均中签率约30%。购房者“买到即赚到”心理预期强烈,与调控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面对各地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相关专家认为,限价、限签政策导致多数热点城市成交数据“失真”,摇号项目销售更是异常火爆,多数城市平均中签率约30%。购房者“买到即赚到”心理预期强烈,与调控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从限购限贷到限售,再到限价限签,楼市调控可谓使足了劲、用尽了手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当说,限购限售限贷对楼市调控的积极作用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市场的整体角度来看,正面作用还是要远大于负面影响。相较于限购限售限贷,限价和限签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一定程度上,等于在帮开发商促销,让住房投机变得更加现实。

  事实也是,房价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变化的,房价涨,说明需求多。强行通过限价限签的方式把住房的销售价格压下来,本身就留有太多的利润空间,给购房者以投机之念。想一想,限购限售限贷都用上了,剩下来买房的都是谁,不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吗?为什么要在这些人当中再来个限价限签什么的。以房价合理上涨的方式控制需求,再用需求调节地价和房价,才是真正符合市场规则的。人为地控制房价和地价,既没有体现“房住不炒”的原则,也没有能够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却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中形成了新一波不公平,产生另类炒房现象。

  实际上,楼市调控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实际房价已经被紧紧地绑在了高位,既不可能继续大幅上涨,也不可能大幅下跌。继续上涨,毫无疑问违背了“房子是用来住的”目标,地方政府会在外力作用下收紧调控,确保房价不再快速上涨。房价不会大跌,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和金融都承受不了房价大跌带来的风险压力,必须使房价维持在高位不动的水平;二是在限购限限售等严厉的调控政策下,炒房者尽管有了较高的利润空间,却没有稳定的接盘空间,依靠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是支撑不了炒房者的炒房行为的。所以,房价不可能再出现过快上涨,也不会大幅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再实施所谓的限价限签政策。限价限签除了产生负面影响之外,不会有什么正面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出台,百姓投资理财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过去比较为广大百姓所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不再“保本”,也可能逐步为百姓所抛弃,至少,投资的热情不会象过去那么高。那么,原本还可能等待的刚需与改善性需求,也会得到新的释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采用限价限签的方式,有可能会使人为造成的“抽签红利”更大,甚至变成暴利。如此,就与楼市调控背道而驰了,会严重影响市场的公平,甚至会造成抽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腐败问题大增。

  楼市调控的目的不是遏制正常需求,而是防止恶性炒作。在供需关系范畴内的价格上涨,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只有价格上涨,才能保证供求关系平衡,并将类似于超前消费等行为遏制住。人为地压低房价,看似维护了中等收入阶层的利益,实质是制造新的不公平。尤其在积极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大背景下,应当让楼市的市场化水平更高一点,让供求关系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让一部分人转向住房租赁市场。只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起来了,供求关系也会进一步改善,房价则会进一步平稳,楼市就会逐步走向稳定有序。人为制造不公平,对楼市的伤害是相当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对一些地方采用的限价限签方式,应当尽快退出,而是把重点放在限购限售方面。即便是限贷,也可以适当放一放。有了限购限售这样的手段,楼市的炒作之风是不可能再形成的。那种高价位大换手的现象,在限购限售政策下,不可能出现,也没有出现的空间和条件。因为,外面的资金进不来,里面的房子卖不出,这种“围城”式状态,完全能够解决市场的供需矛盾,能够让调控政策维持下去,又何必实施限价限签这种多此一举的政策呢?

  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保护,可在房贷政策上体现,而不是限价和限签。限价限签根本不是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保护,而是为开发商做广告,为培养一批新的暴发户创造条件。所以,必须立即退出。

关键词阅读:限价 楼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