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千亿美元市值 在向小米招手?

摘要
若小米最终能以1000亿美元估值赴港上市,将紧随于腾讯、建行、汇丰、中移动及友邦之后,成为市值第六大的港股。

  若小米最终能以1000亿美元估值赴港上市,将紧随于腾讯、建行、汇丰、中移动及友邦之后,成为市值第六大的港股。

    港交所官网显示,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小米有望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将是2014年来全球最大IPO。小米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大约6月中旬招股。

  不少人开始计算雷军的财富会达到多少,会成为中国第几大富豪,猜测小米的市值会达到多少,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羡慕小米工号在1000以内的员工,说不定今天一样挤地铁上班,明天就财务自由了。市场普遍预期,小米IPO之后短期内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把握很大。

  预期终归是预期,小米IPO之后能达到千亿美元市值吗?集团的现有业务与发展远景支持小米的较高估值吗?这些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时,随着独角兽、互联网公司、科技创新等新经济公司的陆续上市,如何理解“同股不同权”的利弊?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IPO前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如何区分小米等公司的经营利润与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的巨额差异?以什么标准为这些独角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估值?这些问题都将考验投资者对创新企业的理解能力。

  小米的业绩表现如何呢?根据招股书草拟本数据,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同时,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1290亿元。

  什么?赫赫有名的小米净利润居然为负?小米竟然“亏损”?

  这里需要关注两个数据,一个是“经营利润”,一个是“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看互联网公司是否盈利,不能单纯看净利润,还要看经营利润和调整后的净利润。这两个数字,排除了财务会计准则等干扰性因素,可能对IPO前的互联网公司更靠谱。

  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消失不再计入报表。也就是说,小米的亏损是有“水分”的,是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的。

  将来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招股书中肯定会出现“可赎回、可转换的优先股”价值。对于普通股的购买者来说,可转换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时会增加总股数,会对股权进行稀释。

  那么,小米的准确净利润到底是多少呢?2015年至2017年,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88亿元、25亿元及541亿元。若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增益净值、无形资产摊销这些因素的影响,2015年至2017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则分别为-3.04亿元、18.96亿元和53.62亿元。

  小米争取以千亿美元估值上市,以去年经调整利润53.62亿元计算,那么市盈率将高达百倍,远超苹果和三星,它们的历史市盈率分别为17倍及9倍。若小米最终能以1000亿美元估值赴港上市,将紧随于腾讯、建行、汇丰、中移动及友邦之后,成为市值第六大的港股。

  小米能撑起这么高的估值吗?我们先来看利润率。在提交招股说明书之前的小米6X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曾公开承诺:“小米的硬件综合利润将永远不超过 5%”。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小米的综合利润率是4.7%。一些看衰小米的人认为小米的市值大约在500亿美元,因为利润率低且身处硬件行业。

  我们再来看一下小米的商业模式和营收来源。小米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归纳为“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其收入也主要来自这几个业务板块。以2017年为例: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

  资本市场大概率会按照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为小米定价。在港股市场,通常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是其预期利润的40倍到60倍。例如腾讯控股5月3日市盈率为43.7倍,近五年平均PE为46倍。小米若以40或者50倍市盈率水平上市,对投资者来说,其估值可能更为靠谱。

关键词阅读:小米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