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豪:离开房地产 等待你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
最近几年来,市面上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越来越多。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讨论多数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这些讨论,根本就没考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成本逻辑。

  最近几年来,市面上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越来越多。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讨论多数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这些讨论,根本就没考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成本逻辑。所有这些讨论,无一例外都是在假设:天上会掉馅饼;政策无所不能。因此,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关于“中等收入陷阱”(下文省去双引号)的研究与讨论都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当一国了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因为需求不足成本抬升和创新不足,导致该国国民收入无法持续增长,从而长期无法迈入高等收入国家,形同落入陷阱之中。当一国处于低收入状态时,总体处于短缺经济,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转化为商品;劳动力成本也低,在国际贸易中,因为比较优势,也可以向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此阶段根本不需要创新,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技术就够用,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再走一段就行……只要国内政治稳定,天下太平,一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一旦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要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径迈入高等收入国家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约束与背景已经发生变化。

  这种不可能是由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弱肉强食原则和丛林法则决定的(注意:这种法则和原则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失!)。想从高收入国家的盘子里分肉,没门!想加一把椅子,挤进高收入国家的圆桌会餐,没门!因为在低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残酷竞争,这些新贵混进发达国家的圈子没有希望,倒是很有可能被后进的阶级弟兄重新拽回到低收入阵营;因为经济社会运行各项成本已经抬升,而城市化工业化并没有真正完成,倒是很有可能陷入到拉美化陷阱。这是历史经验法则,更是历史难题。用不着把这种历史法则和历史难题简单的推给所谓的政治不民主、政治腐败、制度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投入、改革不深入、开放没有扩大、宏观调控不力、不重视收入分配均等化、不关心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技术没有创新、不重视教育、不重视环保、不重视医保、不重视社保、不重视……等等指责上面。市面上现存的所有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和研究,几乎无一例外,都把这些针对中等收入国家的指责当成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或者根源。

  有没有搞错啊?这些指责是中等收入国家落入陷阱的原因或者根源吗?中等收入国家的领导人或者精英阶层或者老百姓,难道都是SB吗?就你会当领导人,就你会当精英吗?谁不想宏观调控有力,谁不想让贫富差距缩小,谁不想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谁不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谁不想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谁不想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谁不想绿水青山……有哪一个政党、有哪一个国家的精英、有哪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不想通过努力奋斗迈入高等收入国家呢?难道他们都不努力,都不奋斗,整天都在做白日梦吗?人家从低等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都是白来的,都没努力过吗?都没有奋斗过吗?天上掉下来的?

  多数此类研究都有一个通病:不能实事求是的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评估当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困难和抉择;把原因当结果,把结果当原因。这些研究始终都在假设:天上可以掉馅饼,任何改革与发展不需要成本,国际社会都是梁山兄弟,“亲如一家”!当一个又一个的中等收入国家,前赴后继的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法则,这显然是一个历史难题了,这显然不是靠指责或修正某一个国家的具体政策能够解决问题的了!

  当然,也有研究者会举出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是如何如何从后进国家迈入到高等收入国家的,是如何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本和德国的情况还用说吗?一战前的日本和德国是个什么状态?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是个什么状态?在一战前,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化和初级城市化已经完成,不是吗?在二战前,日本和德国是当时世界上一等一的工业化现代国家,承不承认?在二战前,日本和德国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承不承认?……后来,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以后迅速复兴,迈入高等收入国家,其基础和背景还有疑问吗?还能够把德国和日本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等收入国家的经验当作典范吗?有普适性吗?

  再说四小龙。新加坡是因为什么原因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等收入国家的?700多平方公里的一个弹丸小城,在西方列强扶植下,靠收买路钱,这样一个收费站,这个经验可做普适经验吗?中国香港,如果不是作为大陆改革开放的窗口,如果不是因为转口贸易,如果不是靠大陆长期支持,如果不是英帝国主义为了打造一个相衬样板而进行扶植……香港可能依然还是一个渔村!香港由低收入迈入高收入这里面有什么经验可遵循?可有一点点普适经验?台湾和韩国的情况倒是值得说道,当然,几乎所有现在的研究都说,是因为台湾和韩国适时的进行了结构调整和政策调整,适时增大了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政治民主,老百姓努力,精英有远见……真的是这么回事儿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台湾、韩国(其实也包括前面的日本)都适时完成了土改!对,土改,完成了土改。只有完成土改,只有从根本上完成对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适当调整,才能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对全社会运行成本的调控。第二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台湾和韩国的战略支持,这种支持的目的是:扶植一个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相对应相衬的经济体,从而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没有土改,如果没有美帝国主义支持,笔者不相信台湾和韩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既然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历史法则和历史难题,既然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是正常的、必然的,而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是偶然的、非正常的,那么中国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中国是不是也永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

  为什么中国一定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为什么习总书记的判断是坚定而正确的呢?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立国之初,就彻底完成了土改。中国共产党实施的土改,是近代世界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土改。正是因为这次土改,使中国彻底完成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正是30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没有这种调整,中国3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就是无根之木,不可能成功。有的人认为,中国在1978年以来,近40年取得辉煌成绩是因为改革开放。不能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至少这个观点是不彻底的。笔者认为,中国最近几十年的成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至少在根本上不是因为改革开放;而是源于中国成功的构建出一套全社会经济社会运行发展成本的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当然,构建出这一套机制的过程,是改革,但是,在根本上讲,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格构建出这一套机制,完全是源于新中国立国之初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全是源于新中国立国之初,就彻底完成土改。

  这个观点很雷人,相当于削弱了对改革开放历史性作用的评价!但是,面对事实和具体情况,不能总是搞本本主义,不能总是“为尊者讳”,不能总是睁眼说瞎话!如果说中国成功是因为改革开放的话,那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无数个国家都在改革、都在开放,他们近几十年以来都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绩吗?印度不开放吗?墨西哥不开放吗?马来西亚不开放吗?菲律宾不开放吗?巴西不开放吗?阿根廷不开放吗?……说改革,以上这些国家,哪一个国家不是私有制,哪一个国家不是所谓的“产权清晰”,哪一个国家首脑不是民主选举产生?哪一个国家不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这些国家,总体来说,发展成绩差强人意?为什么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这些国家给人的感觉是,至少给多数中国人的感觉是:没有希望因此,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近40年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一招”,这个结论需要重新论证。笔者认为,是中国基于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成功的构建出一套全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才使得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正是因为新中国立国之初的彻底土改,也正是因为有前述这套机制打底,笔者坚定的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未来十年之内成功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

  相反,如果不能认识到新中国立国之初土改的历史性根本作用,如果不能认识到这套机制的根本性作用和机能,甚至都不知道、不明白、不清楚这套机制的存在,从而不重视这套机制、不完善这套机制、不用好这套机制甚至阻断这套机制、拆除这套机制、瓦解这套机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最终的结果都是:中国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不用打问号。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既然是历史法则,既然是历史难题,那么,中国就别想例外!笔者之所以坚定的认为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完全是因为中国已经建立并且能够坚守用好并完善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套成本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舍此,就是死路;舍此,中等收入陷阱就等着你;舍此,中国就是下一个巴西,阿根廷或者墨西哥。

  中国这套机制的核心或者关键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没错,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是中国这套机制的核心或者关键。许多专家和学者,一听到房地产,就觉得头大头疼,就觉得泡沫缠身,就觉得妖魔附体。这就是典型的叶公好龙。无数专家和学者一生埋头书房,皓首穷经,如琢如磨,痴心妄想,望穿秋水,寻找治国强国之策,做梦都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岂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可当把真正把治国强国之策摆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可又不认识了,他可又陌生了,他可又感到害怕了。这就是叶公好龙!经常言必称希腊,画假龙,好假龙,不真龙。

  离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套社会发展过程中成本的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就是无根之木。于是,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是无根之木。于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规划和蓝图,就是空中楼阁。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能是个梦!如果不信,笔者下面罗列几条简单的分析。

  一、离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成本将大幅度抬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怕的就是:成本抬升。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成本包括:税费、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基础设施基础材料获得成本、环保安保成本等。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商品房的高地价、高房价,没有土地财政,开办和维护工商企业的土地成本必然大幅度抬升,基础设施的用地成本必然大幅度抬升,基础设施基础材料的获得成本必然大幅度抬升,各种税费必然增加,此类成本的抬升当然会挤压制造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盈利空间。这种挤压,当然会影响就业,当然会影响老百姓的收入。

  相反,有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地价和高房价会对制造业和工商业形成补贴。这种补贴有利于“中国制造”成大气候,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老百姓收入,当然也利于“中国创造”!许多专家和学者之所以把房地产市场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对立起来,就是不知道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巨额隐形补贴。我国各级城市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城市政府,主要都是“吃饭财政”,离开了土地出让金收入以及以此为背书的相应融资,地方政府所肩负的各项建设与发展的功能和职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中国全社会基础设施配套和基础材料供给,主要由中央企业和各级国有企业承担。这些基础设施配套和基础材料供给所涉及到的建设土地占用,都是零成本。这种零成本,间接的就补贴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上面!当然,最终买单者,是商品房的购买者。近40年以来,如果没有这种补贴,那么所谓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局面是难以想象的,甚至可能连“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这种词汇和语景是不是存在都还要打一个问号。

  二、没有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内部需求的持续和稳定。中等收入陷阱最怕的就是:内需不振,外需疲弱,总需求不足。内需不振和外需疲弱,会导致经济危机,失业增加,百姓收入下降,当然,紧接着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在国际丛林状态下,外需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极不稳定。加上中等收入国家对国际社会所供应的各种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强,必然面临残酷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所面临的外需更加不稳定。因此,在外需不稳定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持续而稳定的内部需求,中等收入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必然的。

  相反,有了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有一国内部需求的持续和稳定,国家就有条件凭借内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房地产是百业之王。房地产不仅是支柱产业,房地产上下游关乎上百个相关产业,房地产是平台经济;房地产枢纽经济;房地产也是总归入经济。在中国现阶段,房地产就是基建,房地产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房地产就是固定资产大投资。房地产是当代中国第一实体经济。有了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有内部需求的持续和稳定,就能保证国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水平和收入增长水平,这当然可以保证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创新,也就没有“中国创造”,中国就没办法挤进高收入国家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圆桌盘上会餐。中等收入陷阱最怕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一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因为创新能力不足,在低端产业或者劳动力密集产业方面,将面临后进国家也就是低收入国家的残酷竞争;在高端产业或者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又将面临先进国家也就是高收入国家的残酷打压。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如果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如果不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不能从高收入国家的产业阵地“虎口夺肉”,国内就业立即受到影响,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立即受到影响,随即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插翅难飞。因此,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对于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

  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为一国的技术创造、技术革新和科学发展提供坚实、宽广而深厚的物质基础。商品房地价的稳定和有序抬升,房地产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房地产上下游相关产业税收的稳步增加,各地方各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这些都使得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坚定、宽广而深厚的物质基础。所谓的创新拼的就是钱,就是要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就是要不能追求短期回报的大投入!没有坚实、宽广而深厚的物质基础,甭谈创新!而有了坚实、宽广而深厚的物质基础,创新就会有成果,创新就会有成效,创新能力就会提升,创新水平就会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一国的相关产业自然由“制造”向“创造”跨越,也有能力实现跨越。这种跨越的结果就是,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阵地中能够立足,能够拓展市场,从而实现一国国内高水平就业和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四、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渐进有序、规范可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需要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体现为一个城市的软件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福利院,科技馆,博物馆,公园,绿地,地铁,公交,地上地下管网,环保,安保……。所有这些软、硬件基础设施,天上都不会掉下来。所有这些软硬件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都不能靠神仙。这些都得要“钱”、要“银子”!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土地财政或者以土地财政做背书的土地金融,从哪儿来钱、从哪儿来银子搞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这些基础设施、保养升级这些基础设施?

  城市化之所以与户口,与房子,与社保等福利相挂钩,就是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造成对公共资源的无序哄抢和争夺。城市化没毛病,重要的是有序、渐进的城市化。拉美化陷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民粹主义背景下,过度城市化导致老百姓对城市化资源的哄抢,从而就中断了有序的城市化进程,此陷入到泥潭中不能自拔。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拉丁美洲国家从未完成过土改,无法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无法通过商品房市场的发展来补贴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其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始终处于一种时断时续不稳定状态,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始终不足!城市化的红利始终不能为全体老百姓所共享。

  前已述及,由于拉丁美洲,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没有彻底完成土改,没有彻底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哪怕即使有再多的改革,有再大的开放,都无法构建一个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从而也就无法构建一个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的分担和有序调控机制。没有这种机制,城市化就是混乱的,就是无序的,就是失败的,这种混乱和无序最终会导致全社会的崩溃和没有希望,是为“拉美陷阱”,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版。

  五、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有我国工业化的启动,更甭说工业化的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意味着一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完成现代化。反过来说,一国如果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自然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完成的背景下,就能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背景下,还有可能陷入到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可惜的是,截至目前,市面上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鲜有涉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大命题的。那么这些讨论还有什么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工业化的成功启动与推进,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与基础。政局不稳,天下不太平,民心不安,前途不明,如何启动工业化?没有低成本的土地供应、劳动力供应、能源供应和原材料供应,请问工业化如何启动,如何推进?没有水、电、气,暖、能、交、管、网、仓、储等配套和支撑,没有七通一平,没有工业园区,请问工业化如何成功启动,如何规模化启动,如何推进?……而这些低成本的土地,低成本的园区,低成本的劳动力供应,低成本的七通一平,从哪儿来?天上会掉下来吗?所有这些基础设施、基础材料等,都是需要成本的,或者是都是需要补贴的。没有土地市场的发展,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没有商品房的高地价补贴公用、基础设施、工业和仓储物流用地的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前述这些基础设施、基础材料、配套、七通一平等,从哪儿来?低成本到哪儿去找婆家?工业化如何启动?甭谈什么工业化推进了!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成本转嫁的主体和婆家,构建出一套适应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成本分担和有序调控机制。幸运的是,由于新中国立国之初,就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找到了成本转嫁的主体和婆家,成功的构建出了一套全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成本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这套机制正常运转的核心和关键。房地产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全社会运行成本转嫁的主体和婆家。正所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房地产就是这样的“主”,房地产就是这样的“王”。

  六、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会导致科教文卫的投入不足,就会导致环境保护和安全保护的投入不足,就会导致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就无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导致政治腐败,政治不民主,政局不稳,天下不安。这些种种“投入不足”,种种不安全、不稳定……恰恰就是市面上各位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或者原因。钱不是万能的,但离开钱是万万不行的;财政不是万能的,但是,一个国家离开健康稳定的财政,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稳定健康的财政,一国没有稳定健康的正常运转的投融资框架体系,所有的“规划”、“蓝图”、“愿景”和“发展”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国政治与政局的稳定,依赖于财政的稳健。没有财政的稳健,天下迟早陷入不安与动荡之中。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是中国财政稳健的“锚”。离开了这个“锚”,财政必然陷入动荡与飘摇之中。现阶段,抛弃这个旧“锚”而另寻新“锚”,不仅是徒劳的,也是危险的。历览那些没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一个基本经验观察就是:这些国家在历史关键期,财政的“锚”出现了动荡与漂移,或者,他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启动初期,根本就没有找到真正的牢固而强壮的“锚”。财政与金融是一个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二者对立统一于一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之中。没有稳定而健康的财政,当然不会有稳定而健康的金融。一国金融运行不稳定不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成功修正,被国际金融大鳄操纵与猎杀是大概率事件,陷入危机是大概率事件,被剪羊毛是大概率事件。一旦被剪羊毛,该国即从中等收入国家下落退回到低收入国家,从头开始。

  相反,有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则一国的财政与金融就有了稳定牢固深壮的“锚”,从而就有对科教文卫的稳定投入,就有对环保安保的稳定投入,就有对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就有可能扶贫脱贫从而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就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就有政治民主,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和社会进步。假以时日,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会提高,产业升级会完成,经济转型会成功,百姓收入水平会稳步提高,稳步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成功冲破中等收入牢笼,跃上高收入国家行列,最终实现现代化。

  讨论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说是目前学术界的“显学”。习总书记先后提出两大陷阱,一个是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处理国际关系要避免的;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处理内政力求避免的。由此可见,深化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解与认识,找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与思路,是何等重要!遗憾的是,市面上目前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与讨论,总体是隔靴搔痒,不得其要,甚至逻辑混乱,因果倒置,乱开药方,贻害无穷!

  当然,导致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归责于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这与国际社会的舆论导,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有直接关系。国际社会普遍将失败的责任推给中等收入国家本身,常用的口吻是:他们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他应该那么做,他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按照我们当初的设想去改革、去谋划,这个国家早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站着说话不腰疼”、“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鸡蛋挑骨头谁都会,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光这样,也就罢了,可他们对亚洲四小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分析,又是顾左右而言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开了八味药,关键那一味就是不给你!韩国和台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启动之初,如果没有土改,如果没有开展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顺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吗?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

  回避土改,回避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味的想走捷径,这就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失败的总根源。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即使一时走了捷径,最终也会折回来。在这个问题上,“民主”没有用,“民权”没有用,“民粹”没有用,“两党制、轮流坐庄,三权分立”没有用……扎扎实实进行土改,扎扎实实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扎扎实实的构建一套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成本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是王道,是真功夫!对于那些即将跨入中等收入的国家与民族来讲,亡羊补牢,现在回去补课还来得及。如果不认真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不敢真正调整生产关系,“嘻嘻哈哈、敲锣打鼓”,心存侥幸,历史是公平的,这些国家,例如印度、泰国等,是不可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这些国家即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等待他们的就是“陷阱”,不出所料,都会重新滑落到低收入国家队列中去。

  立国之初,我国即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中国,还有越南,古巴和朝鲜等少数国家,在二战后的国家和民族独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本质不同。这种不同是根本性的。笔者认为,只有具备这种不同,才能算是真正的“改天换地”,才能算是真正的“革故鼎新”,才能算是真正的“独立自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完成土改,没有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革命不彻底”,这些国家后续所有的发展其实都是建在沙滩上,其实都是心存侥幸的得过且过,其实都是短期稳定表面繁荣“马屎蛋蛋外面光”……他们或许可能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水平,但是,他们没有可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没有可能,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国家要么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要么重新坠入低收入国家阵营,从头开始。

  全面正确深刻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即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全面正确深刻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与金融。读懂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金融一切现象的总开关、总钥匙。遗憾的是,市面上的专家和学者,多数对房地产市场嗤之以鼻,始终不能全面正确深刻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始终不能全面正确深刻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经济金融之间的关系,始终不能全面正确深刻理解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大意义,始终不能全面正确深刻理解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历史意义……可他们就是要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乱开药方,就是要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乱开药方,就是要对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乱开药方……这些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药方,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更为重要的是,对应“华盛顿共识”,其实,“北京共识”已然形成。全球社会对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与外延是清楚的,甚至是膜拜的。但是,全球社会对北京共识的内涵与外延,是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当然不能迁罪于国际社会,要归责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把北京共识的内核说清楚、说透彻!那么,北京共识的内核是什么呢?笔者斗胆认为,这个内核就是:在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中,完成土地革命,至少要完成土地改革运动,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旧有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核心,构建出一套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分担与有序调控机制,渐进有序稳步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这就是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在民族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集中诠释;是中国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先导和理论支撑;是北京共识的本体和内核。

关键词阅读:房地产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