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A股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 为何股市涨不起来

摘要
随着2017年年报数据的一一披露,过去一年沪深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备受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对于2017年报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那就是“持续向好”或者是“稳中有升”。

  随着2017年年报数据的一一披露,过去一年沪深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备受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对于2017年报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那就是“持续向好”或者是“稳中有升”。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沪市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46%、净利润同比增长18.55%。至于深市上市公司的营收同比增幅达到了23.46%,而净利润则实现同比增长20.58%的水平。至于备受关注,甚至被定义为未来新经济主场的创业板市场,在乐视网业绩大幅变动的影响下,整体数据显得有所波动,但从今年一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情况来看,却实现了28.7%的净利润增速,而从沪深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来看,确实显示出比较积极的一面。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向好,实际上意味着A股市场核心运行中枢的逐步抬升,而在当前市场指数以及平均股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并逐渐突出其投资估值上的优势。

  截至今年427日,沪市平均市盈率约为17.24倍、深市平均市盈率约为27.97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约为19.15倍。至于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其平均市盈率也分别约为32.74倍与44.5倍。

  根据当前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其实也逐渐步入合理,且相对安全的投资区域之中。虽然与港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考虑到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依旧稳定向好,故两者的估值差距有望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对于AH股溢价指数,也于近期发生了明显地走弱,而A股较H股,也从原来38%左右的溢价率大幅缩水至不到20%的溢价率水平,而A股较H股便宜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开始有所增多。

  不过,对于A股市场而言,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并非意味着A股市场已经步入绝对安全的投资区域。考虑到当前国内市场内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明朗预期,即使市场估值压力有所下降,但目前仅仅定义为相对安全的投资区域,而非绝对安全的投资区域。

  从央行超预期定向降准,到重要会议提出防范股市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风险提示,再到新一轮养老金资金的到账并开始投资等,这一系列的行动却或多或少暗示出当前的A股市场有逐渐步入股市政策底部的迹象。但,纵观A股市场历年来的熊市行情,政策底往往并非最终的底部,而政策底下可能还会存在市场底,而市场底将会以何种方式进行探寻,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熊市末期的筑底过程。

  A股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这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但是,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背后,也是离不开上市公司的外延式并购以及内生式增长的综合影响。

  不过,非常有趣的是,在A股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过程中,股市却涨不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从去年的白马蓝筹股大幅上涨行情中,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出部分上市公司以及部分行业的盈利增长良好预期。但是,因资金逐利性强烈,加上机构资金抱团取暖,往往容易加快了股价的上涨,而在此期间,原本低估值的上市公司却因一轮非理性上涨而变成了估值风险的膨胀。受此影响,在大资金大机构分歧加剧的影响下,市场抛售风险明显加剧,却逐渐引发了集中式抛售的风险。然而,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本身占比市场权重较大,而当它们出现大幅调整的走势时,往往会拖累整个市场的运行表现。

  再者,虽然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但股市融资需求却远大于投资回报预期,在市场持续重融资的定位影响下,不少资金无心恋战,加上当前熊市行情的投资环境影响,却往往导致市场发生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现象。实际上,对于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加快独角兽企业的回归,加快部分大型企业的发行上市,却给了市场较大的心理包袱,而当新增流动性无法抵御庞大的抽血压力,加上减持压力的长期存在,却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投资信心。

  此外,则是外部环境的不明朗,对资本市场乃至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构成或多或少的冲击作用。

  对于外部市场环境而言,一方面是美股有逐渐步入下跌趋势的风险,而时至目前,美股距离牛熊分界线也仅有几百点的空间,美股市场会否由牛转熊,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数风险;另一方面则是本土有逐渐走出超低利率的环境,从某种角度来看,美股长期牛市还是得益于本土超低利率的优势环境,而一旦这一优势发生了变化,那么对美股市场来说,也是一个不少的调整风险。除此以外,还需要考虑当地政策环境的朝令夕改,而系列贸易分歧也给相关的上市公司构成了不少的压力,这也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潜在冲击。

  盈利能力不断改善、业绩持续向好,有利于上市公司估值优势的进一步突出。但是,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不能说很便宜,但起码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状态,股市大幅下行的空间也显得相对有限。但,对于资本而言,本身还是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大资金大机构参与其中,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实现盈利赚钱。然而,当合理估值遇到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扩容与减持需求,市场的投资价值也有所打折。或许,对于大资金而言,它们可能还在等待一个更加安全、更加便宜的价格,这往往也是熊市中后期颇具煎熬的阶段。

关键词阅读:A股 上市公司 业绩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