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华:公链尚处竞争阶段 投资不确定性大

摘要
想象空间大,但谁能胜出又不确定,怎么办?硅谷投资家的办法就是“谁都投”。这里面不确定性很大,有些团队包装地很好,但究竟有没有真的在干事?没有人能够监督。空气币为何现在有机会?就是因为大家现在还看不清楚究竟谁能赢。

  出品人:巫云峰 监制:胡雯 主笔:叶效强 何佳佳 编辑:张仙

  UI设计: 宋鹏 网页制作:盛维玮

  【嘉宾介绍】魏先华,现任中科院-路透金融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心要点】17年以来,大家都开始尝试发展弱化Token的区块链,出现了一些创新,比如“半中心化”、“小部分中心化”等,将原来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变成“选代表记账”,或者变成内部记账(私链),但代表认真记账的动机从何而来?共识机制如何建立?是否已经背离了区块链技术的宗旨?这些创新未来能否成功要由时间来证明。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币”与“链”完全可分。比特币已经诞生将近十年,时间已经证明它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连“钱”都可以管好,那还有什么管不好呢?

  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公链的处理能力现在还没有达到行业应用所需要的要求,以太坊、EOS、Qtum等都在全力攻坚,一旦谁取得了突破,做出高性能基础链,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想象空间大,但谁能胜出又不确定,怎么办?硅谷投资家的办法就是“谁都投”。这里面不确定性很大,有些团队包装地很好,但究竟有没有真的在干事?没有人能够监督。空气币为何现在有机会?就是因为大家现在还看不清楚究竟谁能赢。

  监管态度矛盾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币”与“链”完全可分

  金融界:当前监管层对区块链的态度是怎样的?

  魏先华:我感觉他们很矛盾,很显然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支持区块链相关项目,杭州、南京、广州等政府都在开展相关产业园区建设,工信部也在16年、17年出台了了相关指导文件,各方都非常支持区块链项目,但就是禁止ICO。相当于是支持“链圈”、否定“币圈”。 可以理解监管部门的谨慎,他们既要防止投资者过分投机造成大面积损失,又很担心抹杀掉区块链正常创新。但“币”和“链”这二者很难区分。

  17年以来,大家都开始尝试发展没有Token的区块链,出现了一些创新,比如“半中心化”、“小部分中心化”等,将原来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变成“选代表记账”,但代表认真记账的动机从何而来?这需要进一步进行机制设计。如果拿互联网社群与现代国家、地方组织类比的话,社区机制就类似于现实当中的制度。制度是用来激励或者约束人们行为的,机制如何设计,参与者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

  现在POW、POS、DPOS、POOL等等这些机制都在互相竞争,究竟谁能脱颖而出尚不明朗。也许不同的应用会适合不同的机制设计,究竟谁更好,大家都在探索。未来会不会成功?要由时间来证明。Token的引入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币”和“链”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这二者是完全可分的。比特币已经诞生将近十年,时间已经证明它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连“钱”都可以管好,那还有什么管不好呢?

  编者注:PoW机制主要应用在比特币中;PoS为PoW的一种升级,将全网公平竞争记账权变为等比例(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分配记账难度;DpoS是由持币人对整个系统当代表的人进行投票,而获票最多的101个代表进行交易打包计算;POOL(验证池)机制不需要代币也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sox、Raft)基础上,实现秒级共识验证。但去中心化程度不如bictoin,适合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商业模式。

  空气币为何有机会? 因为大家看不清楚究竟谁能赢

  金融界:之前 ICO项目估值非常高,您觉得合理吗?

  魏先华:ICO项目估值高主要是因为技术应用潜力大。过去人类所有行为都是通过道德准则和法律来约束,而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来管。所有的金融产品都不过是一纸合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一旦设定好条件技术就可以自动执行。当然现在区块链还存在效率问题,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公链还不能解决行业应用对处理速度的要求,以太坊、EOS、Qtum都在全力攻克这个问题,EOS今年6月份才上线,大家现在都在竞争。一旦谁取得了真正的突破,做出高性能的基础链,谁就能成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的“高速公路”,这个需求量无限大,极具想象空间的前景抬高了项目估值。

  现在的公链市场就像我们互联网早期的浏览器,最早的浏览器不是IE,当时Netscape如日中天,后来IE凭借微软雄厚的实力在竞争中胜出的。浏览器的应用范围有多广,未来公链应用范围就有多大。想象空间大,但谁能赢谁能胜出又不确定,怎么办?硅谷投资家的办法就是“谁都投”,20个竞争的公司每个都投,就是这么疯狂。

  这里面不确定性很大,有些团队包装地很好,但究竟有没有真的在干事?没有人能够监督,只有靠他们自己的道德约束,或者是对技术的极端热爱。当然,时间会证明一切,慢慢地差距就会拉开,总有人能跑出来。现在我们能看到一些梯队和差距,但也保不准又会有新人冒出来。空气币为何现在有机会?就是因为大家现在还看不清楚究竟谁能赢。

  私链、联盟链价值有限 公链想象空间无限

  金融界:您一直强调区块链要“脱虚入实”,能否具体分享下?

  魏先华:区块链技术一定要跟产业结合,要有应用。比特币属于支付类应用,提供的是某种金融服务。在一些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的行业也有很多应用空间。比如二手车市场,你没有能力判断二手车究竟靠不靠谱,所以只有通过第三方二手车平台来保障信息真实。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所有的修车记录、零部件变动都会被记录,这些不可篡改的记录本身保证了交易的信用,这样的区块链应用才有生命力。

  这里要区分公链与联盟链、私链。私链就是一个公司内的应用,这种链价值取决于公司的价值,公司有多大它的价值就是多大,联盟链的想象空间也就是一个产业或者一个联盟业务的大小。但公链就像互联网上的Facebook、淘宝、微信一样,跟每个人都有关,想象空间无限。当然,哪个都要做,都有价值。

  金融界:如何判断虚拟货币的价格与价值?

  魏先华:最近一段时间虚拟货币市场非常低迷,监管方面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将虚拟货币看作投资品,它的价格就取决定于未来的需求,需求大就会涨。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币”的价值,但我们可以从“去中心化”应用的价值这个角度去评估。以 “比特币”为例,我们可以假设它是跟各国中央政府货币发行权这个“中心”去竞争,假定它成功(几乎不可能)攫取政府货币发行权,那它的价值就等于所有货币价值的总和。如果一个区块链应用颠覆了二手车网络平台,那它的价值就是现在二手车平台公司价值的总和。

  数据所有权问题很敏感 中国征信体系要借区块链弯道超车

  金融界:您做了多年大数据征信工作,您认为该领域有没有区块链技术应用空间?

  魏先华:中国当前的“融资难”跟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中国人民银行有个人信用体系但覆盖的范围也有限,无法满足需求,做大数据征信就是为了有效补充当前征信不充分问题。央行原来计划要发八个征信牌照,后来没发,一直停在那,因为这里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但现在看来,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中国完全可以绕过类似西方的征信体系建设,因为区块链本身就具备真实性。中国征信体系发展晚起步低,落后于发达国家很正常,但我们不能走同样的路,我们要弯道超车。

  数据所有权问题现在很敏感,Facebook数据滥用的问题难道中国没有吗?我们的消费数据、身份数据没有泄露吗?骚扰电话这么多已经说明问题,数据本来就不应该属于公司。

  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实现“数据真正被公众拥有”。我们在支付宝、微信上的消费数据都贡献给了阿里巴巴和腾信,他们现在已经拥有了除政府之外最大的征信数据。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创造者和贡献者,却并没有能够享有数据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方面的应用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让创造数据的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应得的成果。

  不能指望既得利益者自我革命 颠覆性创新一定是外来者

  金融界:大数据征信能降低企业征信成本吗?为什么现在很多号称使用“大数据征信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利率比银行还高?而且很多互金平台当前盈利能力也不强,未来银行能靠自我革命实现数字化吗?

  魏先华: 移动征信成本肯定低于传统银行,传统银行客户服务模式相对固化,运作成本自然就高。但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很多,员工成本只是很小的一块,信用违约的成本也要考虑,从需求来看,如果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肯定也会上升,金融产品定价是综合性的。

  利润的影响因素也很多,这可能跟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有关,如果互金公司不赚钱,很可能是因为它的融资能力有限。

  所有革命都是第三者推动的,你不能指望既得利益者自己去推动革命,颠覆性创新一定是外来者,这是历史规律,颠覆电信的是腾讯,颠覆现在的高度中心化企业的也同样不太可能是自己。

关键词阅读:公链 区块链 投资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