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昊:股票暴跌之后注定会出现这三种情绪

摘要
想象一下,如果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完美的,你就会活在持续的紧张中。如果放弃对这个部分的执着,你反而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松”,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前段时间由于中美贸易战而引发的股市暴跌,估计很多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讲一下我的切身感受:我们的股票有一部分仓位,其中一半是短线策略,一半是中线策略。短线策略里内含的择时模型,已经提前几天减仓规避了大部分的风险。但是中线策略的持股在那段时期依然有些损失。

  另一方面,我们的CTA策略由于独特的抗危机性,有些盈利,这里按下不表。

  我回顾了一下那些天所经历的情绪感受:虽然cta部分有所盈利,但股票部分的损失依然让我有点揪心。

  那么,这是如何发生的呢?

  让我们来进一步细分拆解一下整个投资过程中的情绪流程。

  投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分别是认知,行为和反馈。

  第一个步骤

  在认知之前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了。

  在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会产生犹豫,由此很可能伴随着一种纠结的情绪。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情绪。因为市场的机会太多,每个人在脑海中闪过的交易念头也会非常多,而你最终只能从中选择非常有限的加以行动。所以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中间,你必然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产生犹豫和纠结。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分析框架和交易框架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分析做得好的人交易做不好,就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第二个步骤

  接着看第二个步骤:在行动之后,等待反馈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会产生期待。

  这也是几乎必然会产生的一件事情。想象一下,当你下了一笔单之后,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初中的时候给你暗恋的对象写了第一封情书,当情书交出去的那一刹那,你就开始了期待。

  在某种程度上,行为本身和期待是一体的,很难把它分割开。因为如果你没有那个期待,你就不会去做那件事情。如果你不期待你的暗恋对象给你一个甜蜜的反馈,你为什么要去写第一封情书呢?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期待你的交易行为给你带来收益,你为什么要去做那笔交易呢,所以这个期待和行为本身很难隔离开。

  然而这个期待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决策的游戏,也是一个靠概率取胜的游戏。在一百笔交易中你的胜率能做到55%以上,已经算是高手了,大部分人可能连50%都不到(请注意,胜率不高并不意味着不能稳定盈利)。

  你发现没有,你必须会产生期待,然而你的大部分期待,注定将会遭遇挫败,这当然会带来大量的负面情绪。

  第三个步骤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步骤:在反馈发生以后,大部分人会产生后悔。

  请注意,这个后悔也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它并不随着你赚钱的多少而发生改变。

  如果这笔交易赚钱了,你可能会后悔当初仓位不够重。如果交易亏钱了,你就会更加后悔。

  所以这个投资的流程几乎注定了,绝大部分人,不管你亏钱还是赚钱都会面临三种情绪的干扰,分别是纠结,期待和后悔。

  量化投资重点解决了第一种情绪,就是纠结。因为策略是写成代码自动运行的,所以下单的过程不会犹豫。但是对后两种情绪,期待和后悔,无论你采用哪种投资方法或者工具,每个人都将在你的投资生涯中不断与它们短兵相接。

  然而挑战还不止于此。

  除了以上三种情绪,还有两种附加的情绪放大器。

  一种叫做比较。不管你做得有多好,只要隔壁老王做得比你更好,你的心情都有可能一落千丈。

  第二种叫做拟物化参照。本来盈利能够买一辆宝马的,现在只能买一辆自行车了?如果你把这种想象具象化了,痛苦又会进一步放大。

  三种必然会发生的情绪,再加上两种威力无比的放大器,这样叠加起来,几乎就注定了你的投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那么,能治吗?

  唯一的办法,是需要不断地,深入地觉察。才有可能跳出这个事先写好的情绪剧本。

  我们来分别深入观照一下三种情绪的本质。

  纠结的本质,是想要在所有选择中,成功地选出最好的那一个。是要让自己做对。

  期待的本质,是要让事情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期,依然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即使自己无力改变外界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依然还有这个不可遏制的冲动。

  后悔的本质,是因为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对,所以要攻击自己,攻击过去那个时空中的自己。

  以上三种情绪,本质的内驱力,都是要自己是对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海外有一家对冲基金,在实施每一笔重大的投资决策之前,先为这笔投资开一个追悼会。这个追悼会的内容就是,假设这笔投资是错的,让我们来承担它的后果,以及总结它的教训。

  每做出一个决策,我们的原始本能都是期待着这个行为是对的,由于这个期待,会产生很多的妄想。也许真正的智慧是反其道而行之:当行为实施之后,先告诉自己,假设这笔交易已经错了,我们已经承担了后果。站在这个位置上再去看世界,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心态和视野。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跟我的好兄弟,环球旅行家林建勋一起喝酒。他说起前不久在梁文道先生的理想国举办的一个活动上,著名的日本匠人八木隆裕(家族从从明治八年开始做茶叶罐)参会了一场对话,有人问,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匠人?他回答说,你要学会进入“松”的境界。

  这是一个颇有意境的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完美的,你就会活在持续的紧张中。如果放弃对这个部分的执着,你反而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松”,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这也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充满智慧的斯多葛学派,其中有一条金科玉律是,“总是设想最坏的情形已经发生,想象你已经失去了一切。然后张开眼睛,呼吸此刻的空气,珍惜当下”。

  一个小秘密:据说斯多葛学派的人,生活得比大多数人都幸福。

关键词阅读:股票暴跌 情绪 剧本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