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萨缪尔森之忧有毒

摘要
美国著名学报JPE的2004年夏季号刊发了一篇萨缪尔森的论文,论文以中国、印度经济崛起为背景,来看待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失。由于论文与支持全球化的流行看法大相径庭,再加萨缪尔森本身的江湖泰斗地位,使得此论一经发表,就轰动学界

  摘要:萨缪尔森之忧——贸易战的理论基础。只是,此忧有毒。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萨缪尔森之忧

  萨缪尔森之忧有毒。

  那么,何谓萨缪尔森之忧的。这得从他的一篇论文说起。

  美国著名学报JPE的2004年夏季号刊发了一篇萨缪尔森的论文,论文以中国、印度经济崛起为背景,来看待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失。由于论文与支持全球化的流行看法大相径庭,再加萨缪尔森本身的江湖泰斗地位,使得此论一经发表,就轰动学界。

  正如周其仁教授所做的评价,萨缪尔森不愧是纯经济理论的大师,一上手就把纷纭繁杂的贸易世界处理得条分缕析。在该论文里,首先借助了李嘉图和穆勒的传统来发问:要是两个各产两种产品、生产率不同的经济,彼此封闭,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如何?互相开放、自由贸易,又如何?结论当仍然是李嘉图的N个著名的“比较优势说”——两个经济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自由贸易就可以提高两国的福利水平,因为这样的经济总产出水平最高。

  紧接着,萨缪尔森在论文里追问道,要是上述两国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自由贸易增进两国总福利的推论,变还是不变?为此他区分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个国家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另一种情况是,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那么,这样两种生产率进步的情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萨缪尔森依旧拿经典的“衬衫换飞机”来予以说明。其设想的第一种情形是,造衬衫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当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大幅度提升(萨缪尔森在该论文里做的假定是生产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之后,中国继续以衬衫换美国的飞机,那么如此以来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吗?论文的回答是:当然不会。因为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提高,美国造飞机的生产率没变,因此中国衬衫的相对价格就变得更加便宜。就是说,美国的贸易条件因为中国衬衫生产率的提升而改善了。

  至于中国的贸易条件又如何了?论文的分析是取决于需求。“在穆勒需求下”——即穆勒假定的两国都把收入平均花费在飞机和衬衫这两种商品上——衬衫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中国这一方的福利。加到一起,论文的推导有力地证实了支持全球化的经济学家们的观点。

  但是萨缪尔森设想的第二种生产率进步,情形就迥然不同了。由于这种生产率进步不是发生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造衬衫部门,而是发生在中国原本毫无比较优势的飞机制造!在这个假设中,作为一个思想实验,萨缪尔森假设中国在飞机制造部门无端出现了惊人的技术进步,那样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论文的结论惊世骇俗——倘若中国真的在飞机制造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

  萨缪尔森的这一观点简单的说就是,A国在某一领域做了相应创新,使得它获得了竞争优势,而一旦B国通过借鉴和学习,也获得了相应的生产率,那A国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并进而永久地损害了A国利益。

  这就是我所指称的萨缪尔森之忧!

  此忧有毒

  但说实在的,这看法其实似是而非。

  很简单,萨缪尔森把创新及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静态化、固化、恒久化处理了。譬如,在18世纪,纺织机和蒸汽机绝对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划时代的,是石破天惊的,但到20世纪初它已然是落后产能了。

  但也正是这种静态化、固化、恒久化处理,使得萨缪尔森之忧及建议不独有谬且还有害。根据其结论,那么对应的建议,只会让A国将主要精力,放到如何提高壁垒,以此来阻止他国在技术上获得的可能,而不是放在不断创新、不断自我 革 命,进而追求新的创新和新的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会妨碍这种创新在应用上的扩大和普及,不仅会妨碍全人类福利的获得,同时更会永久地损害自身利益。

  18-19世纪的英国,无疑就是遵循了萨缪尔森之忧的逻辑和建议,他们固守纺织机和蒸汽机带来的竞争优势,而不思进取。为了保持这种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英国人对工业技术如同国家机密一样,保守不泄透。为了防止科学技术外泄,1765年至178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若干法律,禁止纺织与机器方面的熟练工人迁出,也不许纺织机、图样或模型出口。

  

  然而纵是如此,仍然无法阻挡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向外传导。因为它无法阻止人们的脚步。有美国的“制造业之父”之称的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典型。斯莱特(1768-1835),生于英国德比郡,14岁起学习纺织,掌握了纺织制造的全部知识。1789年11月,塞缪尔就带着他充满于脑海的先进工业技术,不顾联合王国对熟练工人外迁的禁令,打扮成了个农场雇工,乘上了赴美国纽约的客船。1793年,塞缪尔凭借记忆,成功的复制了阿克莱特纺纱机,并拿着这些机器,于当年年底,在帕塔吉特与人合伙开设了一家全新的纺织工厂。这也是美国工厂制度的开始。英国新式纺纱机的仿制成功,使美国的棉纺织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打响美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枪。几年以后,塞缪尔的兄弟约翰也从英国来到美国,并带来了关于克隆普顿(1753—1827)发明的“缪尔纺纱机”的相关知识。

  正是这些工程技术移民的到来,也将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从英国带到美国,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不花任何代价的技术引进。美国学者马尔温德.琼斯就曾指出:“美国的每一个基础工业———纺织、采矿、钢铁工业,都是靠英国工匠、工人、经理带来的技术。”这就避免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弯路,从而使美国在更新更高的科技基础上开展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反观美国,历史上这个国度一直没有遵循萨缪尔森的糊涂建议,没有像英国那样,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固守现有产业竞争优势上,而是不断的通过创新好自我革命来获取新的创新优势。譬如,这个国度就以互联网革命来革了自己缔造的电气革命的命,更重要的是,它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因此而缩小,而是不断的在扩大。

  综此,就萨缪尔森论文里提及的A国,其所应做的不是将精力放在遏制他国跟进进而趋同,而是应该自己一路狂奔,用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自我 革 命,来确保这种优势。

  就萨缪尔森之忧而言,简单的说就是,如果A国像18-19世纪的英国一样,只躺在成绩簿上吃老本而不思进取,那么B国的技术进步必然会长久损害A国利益。但如果不仅B国的技术在进步,A国也像腾讯用微信革掉自己的QQ的命,美国用互联网革掉自己的电气革 命 的命一样,不断的自我 革 命,那么这种B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不会损害A国利益,反倒会促进世界繁荣,增进各国的总福利这也将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关键词阅读:萨缪尔森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