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李嘉诚为什么到今天才退休?

摘要
从2013年7月开始,李嘉诚就开始出售大陆和香港资产,一直到2017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年多的时间,李嘉诚家族卖掉的资产总共有1700多亿港元。而与此同时,李嘉诚把钱投向了处于复苏中的欧美发达国家,一路向西,实现了资产的转移。

  今天,一代巨人李嘉诚落幕,对于这样的超人,我断然是没资格去评价的,只能说点自己的感悟。

  超人自己说过早就想退了,为什么到90岁才退休呢?

  我们都知道,从2013年7月开始,李嘉诚就开始出售大陆和香港资产,一直到2017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年多的时间,李嘉诚家族卖掉的资产总共有1700多亿港元。而与此同时,李嘉诚把钱投向了处于复苏中的欧美发达国家,一路向西,实现了资产的转移。

  也就是说直到如今,李嘉诚才大概完成了他“西进东退”的大战略,而在这一战略部署未完成以前,李嘉诚不能退休。

  今天,在退休会上,超人对撤资一事是这样回应的:

  ‘’李嘉诚表示,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你去北京看看东方广场,我们是最大的股东。‘

  李嘉诚自己不肯承认撤资,也对外界说他跑了感到很委屈。但资产从东方向西方转移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是一个商人,本无可厚非,只是他的动作,太具有风向标意义,因此常常引发恐慌。

  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樱桃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过去这20年来,是中国大陆房地产的黄金年代,说实话,李嘉诚在大陆的房地产开发实力远不如大陆企业,因为李嘉诚的开发模式,并不适合内地市场。他靠的是囤地捂地,比如上海世纪大道,2005年1.2万/平米拿的地,捂了十年,2016年以7.5万/平米卖了200个亿,2007年在陆家嘴以1万元/平米买的地,2013年以8.2万元卖给了交通银行,买了地不急于开发,赚的是土地升值的钱,而内地市场这么大,想要做大做强的房企,走的都是快速周转的开发模式,靠囤地赚那点升值的钱,肯定是做不大的。所以李嘉诚一来内地做房地产,就有点水土不服了,也做不大。其次,连万科当时都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了,中国房地产泡沫论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也许李嘉诚是担心泡沫破灭,不看好中国楼市,我们也无从得知。

  第二,其他李嘉诚喜欢投资的产业,比如基建,能源,铁路客运,清洁能源,发电,这些行业,在内地都是国企央企垄断的产业,李嘉诚是进不来的。

  第三,香港的市场毕竟有限,而且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甚至这几年内地房企都跑去香港抢地了,2016年势头最猛,比如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底期间,内地房企在香港购入的9块土地,成交金额约合455亿元人民币,占香港卖地总价的50%,五矿、龙光、恒大都在香港耗资数亿拿地,内地开发商已经财大气粗,香港的房企甚至被挤到国外去了,李嘉诚想要做大,也只能往国外走。其他那些什么正直因素,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

  第四:李嘉诚在他六七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从来没有失败过,也许2018不会有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但万一推迟几年发生了呢,他如果没有防患于未然,在他所剩不多的岁月中,留下败笔,也将是他的遗憾。李嘉诚就像诸葛亮,充满了智慧,但是投资经历也是“诸葛一生唯谨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通过这几年的腾挪,李嘉诚算是圆满完成了他的计划,在他有生之年,拆除了可能暗藏的风险,堪称完美。假如他没在加强外汇管理之前卖出内地资产,他的钱就出不去,他也就没钱去抄欧美资产的底,他要想的是如何为旗下的上市公司寻找更优质的资产,潜在的稳定的增值资产,而不是已经处于高位,随时面临爆破的高风险资产。

  今日下午,在长和系的2017年财年业绩会上,樱桃截取了李嘉诚关于房地产的论述,超人只讲了香港,没有谈到内地:

  “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不敢讲,但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令普罗大众不会有住的困难。假如一个人有足够的钱,买房自住绝对没有问题,即便楼价跌,自己住仍然没有问题。可能未来利息会加上去,但是目前看不会加到离谱,加2%至3%已经不得了。”

  时代不同了,香港的房价与1998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香港房价均价都到了12万,早已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游戏了,但又能如何?政府高度控制,每年零星出让的土地模式,如今内地就有多少有钱人因为某些原因每年去香港买房的。

  

关键词阅读:李嘉诚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