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A股需要孕育!而不仅仅是请独角兽回家吃饭

摘要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企业盈利这个事情,是不是非得要求有盈利指标,你比如现在这些独角兽,滴滴、ofo、新美大,全都不赚钱,都靠融资活着,甚至京东现在也很难说赚钱,如果不赚钱就不让上市,那这些独角兽也完全没戏。

  最近一段时间,说证监会要为独角兽企业一路绿灯,保驾护航,护送上市,而富士康也确实做到了,从申报到审批,短短36天,证监会就批准了他的A股IPO申请。这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样本,未来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登录A股。

  先说说什么叫独角兽企业,这是2013年提出的一个定义,说的就是一个企业,仍处于初创阶段,但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怎么叫做初创呢?后来有人又给了定义,就是说你创业不到10年,就算是初创了。这个定义可不得了,一下国内就多出了无数多个独角兽企业,因为很显然,互联网企业估值极高,而且普遍没有10年。比如滴滴出行,一共也才5年估值已经3000亿,小米干的时间也就是7-8年,市值2000亿,还有今日头条,这都没几年但市值都已经上千亿,连前两年刚出现的小黄车OFO都已经估值200亿,所以10亿美元的门槛在互联网创业企业眼里就是个屁,如果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算,反而富士康不算是独角兽,因为他太老了,1974年就在我国台湾成立了,在深圳建厂也是1988年的事了。但估值足够大, 估计也有五六千亿。

  一个资本市场是否成功,不在于他的指数涨了多高,也不在于他的总市值有多大,而在于他是否能孕育出伟大的企业,这恰恰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硬伤,我们现在A股上最牛的企业,比如工行,中石油,平安,茅台,这些企业上市之前就很牛,上市后更牛了而已。他并不能算是资本市场孕育出来的,至于格力美的这样的企业,十年涨了10倍,但他们上市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已经是行业翘楚了,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但离超级公司还是差的太远。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跟美国一样,能孕育出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这样的公司,从无到有,从新生到巨无霸统治世界。但很可惜,这样的公司我们有,比如腾讯和阿里还有京东百度,但这些企业都跑到了美国或者我国香港去上市。也就是说最好的孩子都不是你孕育的,这不免让我们感到很失落。所以这次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让资本市场切实能够有孕育伟大公司的功能。

  

  但从现在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似乎还是准备吃现成的,希望通过设计CDR,也就是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把这些巨头请回来。这样他们在那边也不用私有化退市,也不用拆除VIE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美国的那边的一部分股票,压在当地银行,然后借此发行处一部分A股,让内地投资者去买卖。也就是说在股票的基础上再发股票,那可想而知,从之前360回归来看,市值翻了6倍。如果BAT京东回归,肯定也会圈到更多的钱,这就相当于证监会白送给人家钱,人家当然愿意了。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把寄养在别人家已经长成才的孩子请回家吃饭这不算能耐,我们的重点是要孕育,也就是你今后能不能养出同样出色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得问一下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或者说BAT京东以及几大门户上市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A股呢,因为根本就不符合要求,上市的时候,都不赚钱,所以根本就在国内上市无门,只能去海外。

  所以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企业盈利这个事情,是不是非得要求有盈利指标,你比如现在这些独角兽,滴滴、ofo、新美大,全都不赚钱,都靠融资活着,甚至京东现在也很难说赚钱,如果不赚钱就不让上市,那这些独角兽也完全没戏。

  其实这就是审批制的弊端,我审批你,我就得对投资者负责,要不以后企业倒闭了,投资者赔钱了是要挨骂的,所以就得把门槛定的高高的,好歹赚钱的企业不会损失太大,这套方法过去适用,但互联网时代已经不适用了,因为从零到一这本书里说过,互联网企业就是要扩张,追求垄断利润,这个长尾市场容不下那么多共存的企业,所以他如果不成为数一数二的企业,最后一定活不下去,而一旦成为数一数二的企业,就可以瞬间产生垄断利润,让营收和利润暴涨。我们看到的四大门户以及阿里腾讯百度都是如此,一开始赚一分钱都很困难,让你感觉这个企业就是无底洞,一旦他在市场上没有对手了,迅速就成了巨头,每年都坐拥数百亿利润。所以,这时候我们就看出注册制的优势了,我把商品都摆在上面,我不表态,愿意买哪个,投资者自己选择,你自己选到雷,也怪不得谁。这是美国市场的好处,我只负责敦促他们如实披露,愿不愿意买,你投资者自己选择。。

  

  A股能不能学呢?目前看还不行,你得先做一次大扫除,把你之前发审委千挑万选的垃圾公司都弄下去才行,得让这个市场流动起来,优胜劣汰,在长期的赛马中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公司,如果没有淘汰,投资者也没有自由选择权,那么最后你也只能吃人家剩下的。初创企业都是风险很大的,但同样他们也很便宜。有的初创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跟一级市场的价格差不多。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没多久就破发了,最低就3.6港元,整个公司市值才70亿不到,阿里巴巴在2008年股价曾经一度从40跌倒过5港元,这时候看起来风险巨大,但拿到现在,才10来年的时间,基本都是几百倍的回报。所以对股民好的定义不是你先选,然后让大家再选,因为你挑公司的眼光也并不准确。应该把这种选择权交给市场,这才是王道。你就做好如实披露,监管,以及敦促退市三个工作就好。

关键词阅读:A股 独角兽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