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对独角兽企业的评判标准须明确

摘要
对于独角兽的认定标准,一般指有着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较短的公司,这类公司在当下可能并没有实际的业绩作为支撑,而创办时间短就意味着其未来的前景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近日,独角兽话题的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在某专业搜索引擎排行榜上,“独角兽回归A股”这样一个证券话题,居然挤占了平时稳居榜单排行前十位的各种八卦娱乐、体育赛事等话题的位置,排进了前十位。

  随着政策风向的转变,未来巨头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将有望获得IPO的绿色通道,从而杜绝了IPO排队过长以及发审委审核把关过严而导致的过会率不高问题。这些,对于巨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而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不过,对于独角兽企业开设IPO绿色通道的现象,却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热议,而热议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独角兽企业的评判标准而展开的争论。

  发展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等行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的独角兽企业,它们代表着科技转化为市场应用的活跃程度,也代表着变革和创新的力量。因此,支持独角兽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动技术创新,也是A股市场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

  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从中国行业分布上来看,互联网企业、科技金融企业以及文化娱乐产业是产生独角兽企业的温床。积极引入独角兽企业的战略意义确实非常重要。

  然而,站在市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如若对独角兽企业的评判标准不明确,更有甚者存在一部分趁浑水摸鱼的企业混进资本市场,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必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对于独角兽的认定标准,一般指有着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较短的公司,这类公司在当下可能并没有实际的业绩作为支撑,而创办时间短就意味着其未来的前景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较短,符合独角兽企业标准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一旦这些企业符合相关要求,特别是对云计算、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等行业独角兽企业放宽IPO的准入门槛,对其开启IPO绿色通道,将会给中国股市带来“抽血效应”,进而加大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压力。这样一来,对于当下优胜劣汰功能尚不健全,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导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只会加剧其供需矛盾。

  对独角兽企业的评判标准须加以明确,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并非规模与估值越高,就属于独角兽企业。除了规模大、估值高之外,企业盈利增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具有业绩承诺等保障要求,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其次,对独角兽企业的背景需要留意。有这样一部分独角兽企业,它属于一些巨无霸企业的分拆企业,对此,需要警惕因巨无霸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问题而对其分拆的独角兽企业而造成的影响。

  最后,对独角兽企业的后续准备工作需要到位。一旦独角兽企业的名单得以最终确立,依然需要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如若不然,在缺乏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很可能会对独角兽企业的上市意图造成误导,曲解了原本IPO绿色通道的初衷。

  作者:李勇(系原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现任北京景气经济研究院内容编辑主笔)

关键词阅读:独角兽 评判标准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