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黄:未来银行业应用区块链可能先从支付环节突破

摘要
倘若未来大量交易在区块链中结算,拒绝虚拟货币可能让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变得被动,建议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点的虚拟货币。法定货币结算体系下的交易成本高企,区块链的安全性、对称性和便捷性将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未来银行业应用区块链可能首先从支付环节取得突破。

  出品人:巫云峰  监制:胡雯  主笔:叶效强 何佳佳  编辑:张仙

  UI设计: 宋鹏  网页制作:盛维玮

  【嘉宾简介】朱小黄,现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曾任建设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中国中信集团监事长、中信银行行长,著有《远离冰山》、《价值银行》、《财富信仰》、《临渊结网》、《中国债务拐点研究》等专著和文集。

  【核心要点】

  主权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分水岭在于不同的信用基础,虚拟货币背后的信用是技术信用。我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积极鼓励,而对虚拟货币持谨慎收缩态度。倘若未来大量交易在区块链中结算,拒绝虚拟货币可能让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变得被动,建议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点的虚拟货币。法定货币结算体系下的交易成本高企,区块链的安全性、对称性和便捷性将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未来银行业应用区块链可能首先从支付环节取得突破。

  “石油币”仍是主权货币 金银石油熊猫本位与货币本质无关

  金融界:2018年2月20日,委内瑞拉开始预售该国发行的“石油币”。“石油币”具有投资价值吗? 由金银、石油、熊猫等本位加持的虚拟货币是否更有价值?

  朱小黄:探讨虚拟货币的价值首先需要厘清货币的概念。从货币的经济属性来看,广义的货币是指能够承担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等功能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原理在于其信用,即其“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在于具备“社会信用”。信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权货币背后的国家信用;另一种则是支撑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技术信用。

  虚拟货币靠区块链技术解决信用问题。在交易链条里的各方达成共识、建立一套基本规则,一旦交易主体认可并加入后,所有的交易都公开透明,不可逆且无法修改。这个基础上应用的结算媒介一开始就是被交易各方所接受的,它当然属于货币。

  真正的虚拟货币要经过严密的流程、消耗一定的成本才能形成。如比特币的挖矿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种成本与金本位下的主权货币价值包含了炼金成本的原理相同。但从上述的货币原理来看,“石油币”虽然披着技术外壳,但其背后的信用来源并不是技术,而是由主权国家人为创造了一个货币概念,并通过电子模式发行而已,因此它仍然属于主权货币。它的发行与主权国家发行债券等没有实质的区别。至于石油币是否值得投资,还要根据发行国的主权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对于通胀严重、经济凋敝的国家,投资其发行的货币自然需要谨慎。

  另外,市面上流行的所谓“以熊猫为本位”的“熊猫币”等也都是噱头,人们觉得熊猫是好东西,但这仍然与货币的本质无关,它们仍然是主权货币,而非技术货币。

  采用区块链模式做交易 就必须使用虚拟货币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中国正在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和美元相抗衡的新货币?

  朱小黄:央行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电子化,其发行基础仍是主权信用。除非按照区块链的规则去运作,否则政府研发的数字货币仍然只能在主权框架内运行,而无法取代现有的虚拟货币。只要是采用区块链模式进行交易,就必须使用虚拟货币。

  中国政府目前非常鼓励区块链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但在货币方面仍然持谨慎收缩的态度。当然,虚拟货币在本质上并不需要主权的背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非主权货币。

  未来,随着网上业务越发成熟,虚拟货币的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多,而虚拟货币只能通过挖矿或者购买获得,如果一国没有自己的虚拟货币储备,未来购买成本会非常高昂。此外,也存在虚拟货币话语权的问题。尤其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如果大量的交易与我国相关,但却与我们的货币不相关,则会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倘若大量的交易都使用网络上流通的各种虚拟货币进行结算,我们排斥这些货币,而人民币又不可能进入区块链进行支付,则将会是非常被动的局面。与其被动防守,不如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各方共同在网络主动上打造具有中国特点的虚拟货币。

  凯文·凯利很早就在《失控》一书中提出,未来货币发行主体不一定是政权和国家,也可能是私有化的企业。这个观点无法用主权货币的概念来理解,但如果站在网络世界的立场来看就非常现实,因为网络世界没有复杂的主权概念,都是交易。也正因如此,网络比现实世界更容易实现货币的统一。

  那么以后是否会出现会与美元相抗衡的全球通用货币呢?人类曾希望创造一个世界性的语言,而历史证明这种想法过于理想主义。货币也是如此。货币属于等价商品,网上的货币发行也存在竞争,而未来更可能是多种虚拟货币共存的状态,认同比特币的经济主体会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而认同以太币或者其他币种的,也都有其交易的空间。

  比特币价格有泡沫 虚拟货币尚存很多货币学问题

  金融界:随着区块链网络经济发展壮大,虚拟货币的流通和使用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的王,仍然备受市场对其“短期价值不稳定”、“长期价值无法实现与经济发展适应”、“单个币值过高”的质疑,对此您如何看待?此外,现在比特币的价格是否存在泡沫?

  朱小黄:网络世界中使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确实存在很多货币学上的问题。货币的币值应该与发行量相关,而不能跟股票一样,因为二级市场的炒作而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比特币因其背后的技术高度和总量有限而具备了稀缺性,由此备受追捧、价格上扬,但这确实不该是一个货币应有的特点。

  金本位时代,任何一枚货币背后都对应着一块金子,发行多少货币完全取决于主权国家有多少金银。金银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它以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作为担保。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主权国家的货币发行就不再考虑背后有多少金银,而更多是考虑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这才是正规货币的发展逻辑。

  比特币的价格就是法定货币与比特币的汇率,目前这个汇率已经过万美元,显然出现了价格泡沫。上万美元交换一个比特币,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万美元可以够买一百多桶油,但一个比特币可能只能在网络交易中换五十桶油,这就是比特币的价格泡沫。

  金融界:如果用“技术信用”替代“主权信用”,人类未来是否会面临由“技术”带来的新风险?

  朱小黄:新技术当然存在风险,仅仅是黑客就可以带来巨大的风险,但技术也会逐步完善。如果我们都不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又怎么知道风险在哪里?我之所以基本肯定区块链,是因为现在法定货币下的社会交易成本高企,而区块链可以实现突破,如果沿着这个技术信用建立的方向去完善,总有一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综合交易成本会降到极低,而社会总体的效率会显著提升,对交易主体而言,在区块链中交易的安全性、对称性和便捷性都会较现实世界中法定货币的交易发生本质的变化。

  银行很容易组成各种交易链条 未来要想办法在支付上取得突破

  金融界: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的冲击是近在咫尺还是远未到来?哪些金融领域可以比较快地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

  朱小黄:支付领域的问题已经近在咫尺,区块链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围绕支付进行的,世界范围内使用比特币支付的交易量已经非常大,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首先将突破的就是银行的支付功能。

  银行拥有大量数据和客户背景信息,很容易组成各式各样的交易链条,再加上银行在信誉和信息量供给上的优势,更容易与交易中的各方达成共识,因此,银行未来要设法在支付上首先取得突破。现有的支付模式是建立在法定货币基础上的,未来如何在区块链上实现信息透明基础上的企业之间帐户直接划转、减少附带第三方媒介交易成本、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安全性能,都是银行需要努力去实现的。

  未来,银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支付的问题可能会分为两步走,首先是采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结算支付链问题,满足客户对现有法定货币点对点支付的需求,然后再过渡到纯粹的网络上,实现虚拟货币的支付结算。

  金融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是否会加速金融大数据的发展?

  朱小黄:现在一些机构往往把各类数据均视为自己的资产和机密,这种情况非常不合理。国家和企业的机密确实需要法律的保护,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对抗数据的公开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共享,如果大量的数据不能共享,那一定是制度设计上出了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需要保护,但很多数据都是公共数据,而银行的数据原则上都是大众的交易数据,不应该笼统地认为这些数据是属于银行的。经过脱敏后的数据应该尽量转化为公共数据,更多让社会分享。当然,有些东西是需要支付对价的,一般而言,谁付出成本,谁就应该得到对价。比如基于大数据的一些专项运用就应该是有偿使用的。而公共数据则应该是由政府透明提供的。

  中国现阶段并未确定大数据的权利边界,现实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常见的个人信息售卖和电话骚扰,数据共享也存在很多制度障碍。但如果区块链技术得到发展,大数据应用会更容易实现突破。因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信用规则,一旦规则确定,进入这个系统的数据便全部公开透明,便于分享。

关键词阅读:银行业 区块链 支付 货币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