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返乡置业” 冲动还是理性?

摘要
今年春节长假,“返乡置业”(主要返回老家所在的三四线城市或县城购房)未呈现火爆场景。于是,很多业内人士判断,2018年三四线和县城楼市或许比较惨淡。

  今年春节长假,“返乡置业”(主要返回老家所在的三四线城市或县城购房)未呈现火爆场景。于是,很多业内人士判断,2018年三四线和县城楼市或许比较惨淡。这种判断不无道理,因为600多个三四线楼市,整体已从过去两年的“去库存”转向“稳房价”,也就是政策红利期趋于结束。同时,释放被动需求的棚改货币化,即拆掉旧房子,拿着拆迁款或房票到市场上买房的需求也释放的差不多了。更关键的是,房贷政策全面收紧,房贷利率较2017年初上升了22%。

  记得2017年,为了加速库存去化,很多三四线售楼员未放假,通宵达旦地在售楼市接待一波又一波从大城市返乡的购房者。但是,2018年的春节楼市相对平淡,这与政策转向密切相关,比如就在2月13和14日的春节前,有的城市重新启动限价、限售新政,发布限售新政或收紧公积金贷款。回顾过往,但凡处在调控密集打压周期中的楼市,看楼和下定都很惨淡,无论平时还是春节。但笔者认为,如果单以“返乡置业”来判断三四线楼市走向,确实有失偏颇。

  事实上,春节并非楼市常规销售时段,并不能代表主流需求。专业机构统计仅仅涵盖重点城市,或重点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因此,数据本身并不能代表占全国楼市交易和投资67%的600多个三四线城市。据笔者调研,今年返乡人群奔向售楼处的确实无法与2016-2017年相比,但中西部、内地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楼市都是整体还是较为活跃的,只不过有的没有数据统计,有的无房可卖。笔者对微信朋友圈内的媒体记者做了一个简单咨询,很多项目春节前开盘即售罄。

  2014年7月份确立“去库存”的主题后,三四线楼市整体已经回升了2年多。目前,多数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已降至12个月左右,东部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周期甚至在6个月左右。同时,近两年三四线城市都在着力于“去库存”,新批住房供应和土地供应连续2年小于商品房销售面积。面对突如其来的楼市回升,包括返乡置业、进城购房等,缺乏弹性的供给端一下很难适应暴增的需求,于是很多城市出现无房可售的局面,特别是浙江、江西等棚改货币化力度大的省份。

  另外,2017年1-2月份的基数太高,导致今年年初三四线楼市销售表现平平。不过,从笔者回乡见闻来看,返乡置业已经不是需求的主流了,三四线楼市的基本面已今非昔比,需求已被彻底激活。过去春节返乡后,亲朋好友们坐在一起,大家谈得的是谁家的承包地赚钱了,谁家在村里起了三层楼的房子,明年该到哪里打工等。现在,大家谈得最多是,谁家迁到城市了,谁家在城里买了房,谁家开网店了,谁家的小孩考上大学了,很多女性都在谈减肥和美容等等。

  而且,各家吃穿用行来看,明显在向城市靠拢,比如过年很多人家要开车到城里的餐馆吃饭,各种同学朋友聚会此起彼伏,初一起来后发现县城电影院爆满,京东物流车每天都在村里穿梭。所有这些,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一张覆盖14亿人的基础服务网络将大中小城市、城乡链接起来,既包括道路、物流“村村通”,也包括互联网、广播电视、“全覆盖”,还包括“新农合”和“新农保”等社会保障。由此,县城及乡镇居民、农村村居民的眼界拓宽了、观念更新了。

  因此,驱动三四线买房的主力是就近城镇化需求,外地返乡后的置业需求要退到次要位置了。不要轻视县城居民、农村村民到县里、市里买房的就近城镇化需求潜力,城乡间巨大的变化已将需求激活。对于县城居民、农村居民来说,他们强烈地要分享城市化的红利,消费也全面升级,进城居住和购房已成为一种理念。对返乡置业来说,除了大城市高房价让他们住不起之外,传统产业内迁创造就业机会,轨交和高铁拉近大城市与三四线城市距离,持续数年棚改极大改善城市面貌等等,也让他们春节冲动购房变得理性了,返乡置业也向城镇化靠拢。

关键词阅读:楼市 置业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