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兵:深改这些年

摘要
从国内经济运行的角度看,今年需要密切关注的两大风险点,一是海外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外溢性影响冲击,二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食品价格波动和PPI传导,造成的通胀上行幅度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摘要

  本篇主要梳理了过去五年深改的系列文件和关键词,构建出深改的三部门“主体框架”,并提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复苏趋势向好的背景下,改革措施可能出台的五个方面。

  •   69份文件、17个关键词与纲领性成果。我们从2013-2017年间的69份会议文件,梳理出17个关键词分别是:财税体制改革、城镇化、对外开放、反腐、房地产治理、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环保生态、金融改革、两众两创、区域经济、三农改革、脱贫、一带一路、振兴制造业、政府债务、以及自贸区。

  •   从三部门构建深改的“主体框架”。我们将深改的对象分为“居民”、“企业”、和“政府”,每个部门都包括三个方向,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都包括发展、规范和防范三个方向,而居民部门略有不同,根据城乡二元结构,我们将居民部门分为发展、民生和三农三个方向。根据这个框架,将2013年以来的深改关键词分门别类。另外我们认为,过去五年最大的变化是理解政策的逻辑变为从“问题导向”入手,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宏观分析调整后的“双支柱”框架应该一手抓市场经济,一手抓政策导向。

  •   数据看深改:经济增长趋稳,结构有所改善。从GDP的增速和结构来看,2017年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6.9%,较2016年实现了小幅反弹,是2010年以来实际GDP增速首次反弹,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且继续上行。从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6年底之后中游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制造业中明显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则在中游制造业中有所分化,2014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好的是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行业,之后则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增速更高。从居民收入和消费来看,2014年至2017年间,居民收入增速从12.4%下滑至7.3%,但年复合增速达到10.5%,对比2013年居民消费结构,2017年居民用于服务业的消费增加明显成为新的趋势。从国际贸易来看,2016年我国是出口金额占比最大的国家、同时是进口金额占比第二大的国家。

  •   经济向好不变,改革措施不断。当前海外和国内经济复苏,给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从2017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来看,2018-2020年三年间,最重要的工作是“三大攻坚战”。我们认为经济相关的重点可能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以资管新规和MPA考核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仍将持续出台政策;二是供给侧改革将在更多行业继续推进;三是房地产行业治理在去库存之后进入去杠杆的深水区;四是政府债务置换进入收尾阶段;五是国企改革或有实质性推进。在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未来三年都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高的赤字率水平;在货币政策方面,管紧货币投放总闸门的政策或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以消化此前超发的货币,同时为金融降杠杆营造适宜的环境,预计货币市场难见持续宽松。今年需要密切关注的两大风险点,一是海外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外溢性影响冲击,二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食品价格波动和PPI传导,造成的通胀上行幅度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目录

  开的会,发的文

  69份文件勾勒这五年

  17个关键词突出改革重点

  纲领性改革成果

  深改的“主体框架”

  从三部门看深改的主体框架

  过去五年最大的变化

  数据看深改

  经济增速下行,结构优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结构变化

  收益世界商品贸易增长

  结论:新时代需要新框架

  披露声明

  正文

  开的会,发的文

  我们主要分析了2013-2017年间的69份会议文件,从中梳理这些年深改的进程。从时间来看,深改的速度在逐年加快;从范围来看,从政府到企业到居民,从发展到规范到防风险,我们提炼出贯穿这些年的17个关键词;从改革成果来看,深改自2013年开展反腐后,同步在其他领域逐渐深入,到2016年底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

  69份文件勾勒这五年

  关注文件以经济类为主2013年至2017年间,我们主要关注的文件以经济类为主,包括10次公开的财经小组会议文件、39次深改组会议文件、十八届二中全会至七中全会文件、十九大文件、十三五规划文件、4次政府工作报告文件、5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以及3次权威人士访谈文件。

  经济领域的深改始于2013年底。201312月的政治局会议正式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6个小组,此后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各方面深改措施加快出台。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时间段,也即2014年至2017年间。

  将会议内容分为三类。我们根据69份文件各自的重点,将会议内容分为三类,分别是纲领类(提出纲领性质的内容,对过去一段时间进行关键总结,或者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关键布置)、总结类(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为主,主要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成果进行梳理)、布置类(以深改会议、财经小组会议为主,明确通过和落实改革政策)。从各类会议内容中,我们提炼出17个跟经济领域改革相关的关键词。

  17个关键词突出改革重点

  涉及改革的各个方面从政府到企业到居民,从发展到规范到防风险,我们提炼出贯穿2013-2017年的17个关键词,以及各个会议和文件中提及该关键词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勾勒出这些年深化改革的重点所在。这17个关键词分别是财税体制改革、城镇化、对外开放、反腐、房地产治理、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环保生态、金融改革、两众两创、区域经济、三农改革、脱贫、一带一路、振兴制造业、政府债务、以及自贸区。

  改革速度在加快。从时间上来看,2012年底提出反腐,2013年改革的力度较多集中在反腐和八项规定领域,在经济方面则主要有提出“一带一路”、设立上海自贸区、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底数、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扩大营改增试点等;2014年在继续深化和落实2013年的改革举措基础上,确定了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和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城镇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提上日程)、进一步扩大金融改革覆盖面、提出京津冀等区域发展理念等;2015年重点新增了环保督查等生态环境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国企国资为着手点开展国企改革基础性工作、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落地、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之年、也是各项改革加速落地之年,从改革措施和领域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展;2017年在几个改革方面有较大的推进,包括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对外开放、防控金融风险、房地产长效机制等。整体来看,改革的速度在逐年加快、改革的范围在扩大,改革已经由“点”走向“面”。

  

  

  

  

  纲领性改革成果

  从成立“深改小组”到形成“主体框架”。自深改小组2013年成立至今,每年都有深改的阶段性成果。如2014年是“深改元年”,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首提“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是一场革命”、并且提出“经过3年多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

  

  深改的“主体框架”

  我们将深改的对象分为“居民”、“企业”、和“政府”,由此构建出深改的“三部门主体框架”。根据前述梳理出的2013年至今的深改中经济相关关键词,归类至对应的主体框架当中。我们认为过去五年最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新常态,新发展,新时代”,相应的,理解政策的逻辑也应从“问题导向”出发,在方法论上坚持“稳中求进,战略定力,底线思维”。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已经与此前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宏观的分析框架,也应该加入政策导向分析,构建宏观分析的“双支柱框架”。

  从三部门看深改的“主体框架”

  解构“主体框架”201612月深改组第三十一次会议文件提到,“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报告里没有就“主体框架”进行更细的表述,我们尝试从“三个部门”和“三个方向”来结构深改的主体框架。“三个部门”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方向”分别是鼓励和发展、规范和约束、以及防范和化解风险。每个部门都包括三个方向,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都包括发展、规范和防范三个方向,而居民部门略有不同,根据城乡二元结构,我们将居民部门分为发展、民生和三农三个方向。

  三部门的深改政策侧重。2013年以来深改在关键领域和经济相关环节出台的政策来看,居民部门的发展政策较为集中在城镇化发展、养老和医疗领域,民生政策更多集中在环保和脱贫领域,三农则更多集中在农村土地改革领域;企业的发展政策较为分散分布在价格改革、振兴制造业、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领域,规范政策则较多集中在房地产行业,风险防范政策较集中于供给侧改革、金融防风险、房地产泡沫等方面;针对政府部门的深改政策最多,其中发展类政策较多集中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两众两创、对外开放、自贸区等方面,政府部门的深改政策中规范类最多,主要集中在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环保制度、纪检等领域,防范类政策则主要集中在反腐和地方政府债务两个领域。

  给深改“划重点”。整理2013年以来深改的框架性成果,我们划出以下跟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我们理解的“深改重点”。从三部门主体框架来看,分别包括居民方面的城镇化、环保生态、脱贫、三农改革等,企业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振兴制造业、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房地产治理等,以及政府方面的一带一路、两众两创、自贸区、区域经济、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债务等。从时间先后来看,2013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两众两创、政府债务、自贸区,2014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城镇化、三农改革、一带一路、财税体制改革,2015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振兴制造业、环保生态、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区域经济,2016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脱贫、房地产治理,2017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金融改革等。

  

  

  

  

  过去五年最大的变化

  理解政策的逻辑发生变化

  “问题导向”成为政策的大热词2013年以来,“问题导向”字样在21个文件中被提及,最早的一篇是2013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其他提到问题导向的文件主要是财经小组会议和深改组会议,另外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问题导向,用在了“从严治党”内容方面。从十九大报告内容来看,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2017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来看,最近三年最大的问题是“三大攻坚战”。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将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

  方法论:稳中求进,战略定力,底线思维。其中“稳中求进”是一直以来坚持的政策导向,从十九大报告内容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我们认为“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待问题的态度,特别是“底线思维”,我们认为代表的是各项改革工作在不同进度的情况下,所设置的“最低阈值”。

  今时不同往日:新常态、新发展、新时代

  新常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几个方面,详解新常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新发展理念的定义是“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有比较完整的描述,在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新时代”提出了较为丰富的内容。从新时代理论来看,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新时代定义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新时代的工作要求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宏观分析的“双支柱框架”

  一手分析市场经济,一手分析政策导向。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宏观研究基本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来解释中国发生的现象和解决中国发生的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从人均收入的角度看,我们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保持中高速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较难继续简单借鉴海外经验,反而越来越多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和背景下,完善国内的制度建设。这或也将对宏观研究提出新的要求,仅仅依靠分析市场经济的影响已经难以反映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因此另一个支柱,也即政策导向分析,也将是宏观分析的重要方向。

  数据看深改

  我们认为深改主要改的是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下滑过程中扶持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合理调整传统产业,三是调整和出台新的制度和政策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方向。

  经济增速下行,结构优化

  实际GDP增速下台阶1980-2000年间,我国名义和实际GDP一直都维持较高增速,但同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也较大。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受益全球贸易快速增长,GDP增速再次出现明显上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逐年下滑,但由于我国经济体量已经较大且受到政策的影响,GDP实际同比同时表现出增速逐渐下滑以及波动性下降的特征。2017年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6.9%,较2016年实现了小幅反弹,是2010年以来实际GDP增速首次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国际经济复苏和国内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实现了初步企稳。

  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2012年名义GDP中第三产业占比与第二产业占比持平,均为45.3%,此后第三产业占比继续逐年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在名义GDP占比首次超过50%2017年达到51.6%。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同时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减少经济波动有较大好处。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约在70%左右,因此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预计我国第三产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制造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从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看制造业转型升级。金融危机之后,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持续走低,从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的细分来看,上游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2016年及之前一直保持了整体较高的增速,2016年底之后中游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制造业中明显上升,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电气设备等在内的行业,受到国内外经济复苏以及政策利好等影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来看,中游制造业也表现出较好的增速,但行业之间有所分化,2014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好的是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行业,之后则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增速更高。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各行业间的分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在2017年初见成效。

  

  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结构变化

  居民收入维持较高增速2013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万元,2017年则达到了2.6万元;从增速来看,2014年至2017年间,居民收入增速从12.4%下滑至7.3%,但年复合增速达到10.5%。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预计随着经济增速仍将在中高速增长的台阶上停留,居民收入增速也将在中高速水平维持一段时间,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对比2013年居民消费结构,能够看到2017年居民消费较2013年出现了一定升级的情况。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食品烟酒类消费占比下滑的比例最大,从31%下滑至29%,其次是衣着消费下滑1%、居住消费下滑0.3%,与之对应的是交通和通信消费占比上升1.3%、医疗保健消费上升1%、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上升0.8%。从中可以看到,居民用于服务业的消费增加明显成为新的趋势。

  

  受益世界商品贸易增长

  我国是全球贸易的受益者。从WTO的数据来看,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年的世界商品贸易中,中国的出口金额占比4.3%,进口占比3.8%,截至2016年,中国的出口商品金额占比达到13.1%,进口商品金额占比达到9.8%。从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金额的占比来看,我国是出口金额占比最大的国家、同时是进口金额占比第二大的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增长受到进出口的较大拉动,但从出口金额的占比看,2016年出现了显著下滑,进口占比则是在2015年即出现了下滑。预计未来我国进出口中的大额顺差难以长期持续,进出口贸易或正面临全球化趋势反复的影响。

  

  结论:深改的成果在显现

  不同的背景,同一个目标。当前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整体出现反弹,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7GDP实际增长6.9%,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反弹。在国际经济复苏和国内深化改革的双推动下,虽然经济增速暂时稳中有升,但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没有改变,短期经济依然急需改革和转型。

  在深改“主体框架”下逐步出台改革措施。从时间先后来看,2013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两众两创、政府债务、自贸区,2014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城镇化、三农改革、一带一路、财税体制改革,2015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振兴制造业、环保生态、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区域经济,2016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脱贫、房地产治理,2017年的新增关键词包括金融改革等。如果给每年划一个改革重点,那么2013年是自贸区、2014年是财税体制改革、2015年是供给侧改革、2016年是房地产治理、2017年是金融改革。

  经济数据反映出深改的成果在显现。2017年经济增速反弹,我们归结于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海外经济复苏。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经过近十年的实体经济去杠杠,在2017年消费和投资都出现了向上的拐点,因此通过进出口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从国内数据来看,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从拖累到贡献,对GDP增速的拉动从2016年的-0.4%转为2017年的0.6%。二是国内供给侧改革改善了工业企业盈利,从而带动了名义GDP增速。供给侧改革直接扭转了PPI同比连续近五年的负增长情况,2017PPI累计同比增长6.3%,较2016年累计同比增长-1.4%大幅好转,在价格因素和其他政策的带动下,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达到21%,显著高于2016年的8.5%2017年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名义GDP增速达到13%,较2016年的4.8%显著提高。三是房地产去库存带动产业链增长。2017年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5.3%,在房地产去库存的带动下,房地产产业链增长明显好转,如2017年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增长49.4%,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9.3%,家用空调销量增长31%

  经济向好不变,改革措施不断。当前海外和国内经济复苏,给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从2017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来看,2018-2020年三年间,最重要的工作是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我们认为当前海外经济复苏的趋势是温和且可持续的,虽然也同时也面临贸易争端及摩擦等潜在风险,但整体来看可以对国内经济构成持续拉动。按照十三五定下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预计国民经济翻番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那么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可能集中在出台“三大攻坚战”政策以及落实此前改革政策等方面。我们认为经济相关的重点可能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以资管新规和MPA考核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仍将持续出台政策;二是供给侧改革将在更多行业继续推进;三是房地产行业治理在去库存之后进入去杠杆的深水区;四是政府债务置换进入收尾阶段;五是国企改革或有实质性推进。在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未来三年都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高的赤字率水平;在货币政策方面,管紧货币投放总闸门的政策或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以消化此前超发的货币,同时为金融降杠杆营造适宜的环境,预计货币市场难见持续宽松。从国内经济运行的角度看,今年需要密切关注的两大风险点,一是海外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外溢性影响冲击,二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食品价格波动和PPI传导,造成的通胀上行幅度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关键词阅读:宏观 深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