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集体用地建租赁房助力“租购并举”

  “租赁性住房将不再是以往远离市区、建在边远地带,而是能够共享城市中心成熟的配套设施,方便租住者的工作生活。”

  近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意见,原则同意广州等 11 个城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实施方案。

  而人们最为关注的,首先是有多少租赁新住房增量?根据广州的实施方案,至 2020 年,广州计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建筑面积 300 万平方米,每年批准建筑面积按 100 万平方米控制。如果按照60平方米一套来计算,这意味着每年可以增加1.6万套租赁型住房。

  而租赁性住房建在何处?也是市民最为关注的。文件提出,引导在中心城区商业、办公密集区域、大型产业园区、高校集中区域周边等租赁住房需求量大、区域基础设施完备、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区域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如此一来,租赁性住房将不再是以往远离市区、建在边远地带,而是能够共享城市中心成熟的配套设施,方便租住者的工作生活。

  不仅是广州,自2017年8月被住建部确定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首批13个试点城市之一,上海租赁住房动作频频,先后成功出让29宗租赁住房用地。北京市规土委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在2017年完成203公顷集体土地供应的基础上,今后4年,北京将供应约800公顷集体土地用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平均每年供地任务量约200公顷。

  目前,各个试点城市陆续进入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具体实施阶段,投入也在持续增加。集体用地建租赁房是房市改革利好。对于外来人口众多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言,如何持续有效改善相对紧张的房屋租赁供需关系,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命题。根据国家相关层面的宏观规划,集团建设用地成为租赁性住房的供应源头之一,成为破解这一命题的创新路径。一方面,大城市租赁型住房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房源,缓解以往房源有限的局面。另一方面,大量租赁性住房的进入,将有效抑制逐年上涨的房租,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可堪承受的经济实惠住房,加大了普惠性。

  更为重要的是,这有可能成为房市重大变革的信号。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通过准入门槛、利率等刚性手段,已经对房价产生了一定影响。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都是连续15个月回落,环比分别回落0.1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土地和房源供应侧改革加速,这也会带动多元化建房主体入市,未来楼市有望呈现多种类型住房并行的市场格局,自建房、商品房、租赁性住房等,为不同群体提供可满足其需求的房源,人们不再扎堆高价购买商品房、再高价出租,对于一手房、二手房和租房市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也符合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的房地产市场改革走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成为此轮房地产新政重心之一。其中的点睛之笔,就是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包括符合条件的闲置厂房、闲置商用房,以及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都是在多方开源,从而在广州等一线城市,增加土地和房源供应,进而间接抑制房市投机炒作风,为公众提供住得起、租得起的房子。

关键词阅读:集体建设用地 集体土地 购并 助力 房源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