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中小银行急欲抢滩A股市场 监管当局应谨慎

摘要
在IPO从严审核趋势下,自成都银行2017年末的成功过会吹响了中小银行抢滩登陆A股集结号之后,新年伊始就已有重庆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苏州银行等8家中小银行进行预披露更新,此外还有9家中小银行苦苦排队等候,后续还有刚获当地银监局批复的药都农商行即将加入IPO排队银行之列。

  在IPO从严审核趋势下,自成都银行2017年末的成功过会吹响了中小银行抢滩登陆A股集结号之后,新年伊始就已有重庆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苏州银行等8家中小银行进行预披露更新,此外还有9家中小银行苦苦排队等候,后续还有刚获当地银监局批复的药都农商行即将加入IPO排队银行之列。

  如此众多的中小银行集中抢滩A股市场并不多见,其原因,一是2017年证监会发起IPO严审风暴,在IPO常态化下,去年也仅审核通过一家中小银行,形成中小银行IPO堰塞湖,而在证监会发出审核开闸信息后,原本处于IPO“冬眠”状态的中小银行必然会苏醒。此外,大盘连续上涨并创出近两年新高,为中小银行上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市场环境,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抓住机会抢滩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小银行的共同的声。

  二是201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而近年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反弹,资本承压,急需募资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这是中小银行急于IPO上市的内在冲动力。三是急欲借上市减轻现金分红压力。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前大多面临股东较大现金分红压力,每年需拿出30%左右的净利润进行分红,这对于非上市银行而言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上市银行的现金分红,由于分红除权原因,股东市值并未因现金分红而增加,因而股东对现金分红要求反而减少了,银行分红压力也随之减轻。

  面对中小银行奔赴A股上市的满腔热情,笔者以为,证监会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审慎放行中小银行IPO申请。

  首先,股民担心不无道理。股民担心中小银行集中上市会拖累大盘上涨,因为一家银行IPO融资少则数十亿元,多则数百亿元,而17家银行集中上市,将对A股市场形成巨大冲击,2018年初好不容易出现的上涨趋势有可能就此夭折。而且,在中小银行限售股解禁后,原始股东减持套现将对A股市场形成进一步冲击,这种冲击力度比之发行新股更胜,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下,若干年后,限售股的解禁对于市场的冲击力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专家言论理应参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目前IPO的常态化或者说IPO的扩容是优先满足没有上市的优秀企业的融资需要,像一些在港股挂牌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目前让他们暂缓也是必要的,因为毕竟他们已经上市了,这样也可以将更多资源给到其他内地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近日发文称,“金融类公司具备了内源融资的能力,应该把IPO资源更多地向非金融类公司倾斜。如果不加控制,进入IPO排队的银行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除非业务模式有创新的银行外,其他业务同质的银行应该从严控制其IPO,让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快速进入股票市场”。

  再次,中小银行IPO融资审核合理性有待商榷。目前,中小银行IPO融资目的多是补充资本金,但资本金补充到什么水准、有资本补充需求时又该如何取舍并无明确标准。笔者以为,以下三方面可以作为IPO审核时的辅助参考。一是确定一个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值。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对资本充足率有最低限制,但无最高限制。常识是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监管红线,但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在同等收益下,资本充足率越高,就意味着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股东就不会答应。同时,过高的资本充足率,会掩盖商业银行管理的不足,潜在的问题会很快难浮出水面,不利于监管者及时发现问题。合适的资本充足率需要科学测算,当前可以参照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值,对于平均值以下的,可以考虑其融资需求,而高出其平均值的,可以认为其暂时无资本需求。

  二是明确总股本的合适性。很显然,不能无限制的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金,因为这会增加银行分红压力,同样也会掩盖其自身管理的不足,延迟风险暴露。就比如,一个1万亿资产规模的中小银行发行50亿股,而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银行,同样也要发行50亿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建议以银行总股本占总资产比例为审核指标,取上市银行总股本占比平均值为标准值,在IPO审核时,考虑低于平均值的,否决高于平均值的。

  三是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真实性。部分银行大额不良资产转让对象有股东,也有贷款户,而且其转让价格偏高,需要进一步核实其不良资产转让的真实性。

关键词阅读:中小银行 A股市场 监管当局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