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指数持续创新高 但只赚指数不赚钱

摘要
“只赚指数不赚钱”,这样的现象也不是近一天两天才出现的,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这一次有着时下有些不同往常的原因。

  原标题:指数持续创新高却难掩只赚指数不赚钱  

  截止1月23日沪指收盘3546.5点,创下了自2016年1月份因为熔断机制的水土不服而引发的股灾3.0之后的新高。回顾近段时间沪指的表现,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月12日期间,沪指出现了自2015年3月十连阳之后的又一次两位数的连阳,而从1月16日截至1月22日,沪指在经历11连阳之后又已出现了6连阳,在此期间,只有1月15日有些“意外”地走出了阴线。

  仅仅从从沪指的表现上看,反映出了近段时间市场环境持续回暖。而针对近期的市场持续回暖行情,一种牛市来临的声音在市场上已经不绝于耳,貌似又回到了2015年上半年沪指持续上涨的市场情绪当中。

  然而,与2015年上半年的那波沪指持续连阳行情相比较,在近期的这波上涨行情中广大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仅就近半年时间的市场表现而言,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却并没有随着市场环境的回暖而改观,市场信心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恢复。

  自从2017年5月底以来的上涨行情当中,蓝筹股、白马股涨幅居前,而中小盘股不仅上涨的个数少,更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创股票大幅下跌。而蓝筹股与白马股在股指中占有更大的权重,只要这些股票上涨,沪指可以对其他所占权重小的中小创股票大量大幅下跌而“熟视无睹”,依然表现出上涨走高。市场上绝大多数个股并非蓝筹股与白马股,而更多的投资者是持有除了大幅上涨的蓝筹股与白马股之外的个股,这些个股下跌了,投资者亏损了,可是在沪指上却并没有反应出来。

  “只赚指数不赚钱”,这样的现象也不是近一天两天才出现的,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这一次有着时下有些不同往常的原因。

  首先,指数的上升幅度并不大。以上证指数为例,沪指从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的3307.17点上升到截止今日的3546.5,涨幅为6.75%。尽管近段时期沪指在出现十一连阳之后接着又出现了六连阳,但是,沪指在此期间的涨幅并不大。

  其次,市场指数的分化局面比较明显。在沪指近期走势连创新高的同时,其余市场指数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分化格局。与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持续创新高形成对比的是,深成指、中小创与创业板指数整体表现就显得疲软了,并没有“跟随”上证50与沪深300,因而,各大市场指数的分化局面比较明显。而指数的分化亦加剧了投资者的分化,掩盖了部分投资者亏损的实际情况。

  再次,中小盘个股与市场指数之间的联动效应趋弱。近期,以“石化双雄”以及银行股为代表的超级权重股的大幅拉升,对沪指的走高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在这些超级权重股与沪指之间的联动效应趋强的同时,那些广大中小盘个股与沪指之间的联动效应却趋弱了,以往那种齐涨齐跌的市场运行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

  最后,IPO的持续加速发行间接地加剧了市场指数的失真。在给股市带来抽血效应的同时,也使得股市的容量得以膨胀。在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之下,股市的抽血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的存量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而另一方面,由于IPO导致的股市容量膨胀,使得市场对入场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这样一来,只会导致有限的存量资金加速集中到一些热点个股上,使得一些热点个股的股价被大幅抬升,而更多的非热点个股则是面临着持续性的冲击压力,因为得不到有限市场资金的青睐甚至是资金撤离而下挫。买热点个股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而非热点个股的投资者自然是多数,有多少人盈利多少人亏损不言而喻。

  (作者:李勇,现任巨景投顾财经编辑,前系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关键词阅读:指数 股票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