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不改18年货币政策基调

摘要
央行另一位官员认为,考虑到近些年来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低层老百姓普遍担忧“钱毛”了,社会各界也形成了“货币不能再多”的共识。因此,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可松”“可紧”时期,货币政策总体上具有偏紧的倾向性。

  中国货币政策既要保增长又要去杠杆,未来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宽松与适度紧缩市场颇有争议。

  临近中国货币市场各方都在跪求资金,资金利率一再升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突破5%,创下数年新高,交易所资金回购利率也是高的离谱,12月27日,今日交易所逆回购利率一路上涨,GC001盘中突破16%,截至中午收盘,GC001升至15.100%,GC002升至15.405%,GC007升至14.100%;R-001升至13.979%,R-002升至13.720%,R-007升至13.300%。

  在关键时刻,央行大发慈悲,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节前后的各项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将释放大约1.5万亿元短线资金,笔者之所以强调是短线资金,就在于不是货币宽松,而是一种资金的短期救急,不是货币宽松的开始,而是货币政策的一种转向信号,将回归到中性适度偏紧。

  近段时间以来,金融去杠杆已经逐步被重视,级别也越来越高,中央会议指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中国金融风险的重点又是杠杆率过高,过高的杠杆率是金融风险的源头,因此未来工作重点是去杠杆毋庸置疑。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文中,周小川强调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高杠杆来自于何方,来自于银行的放贷冲动,银行放贷冲动来自于低利率政策,孙国峰看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抑制银行的冒险行为,特别是不能给予市场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的预期,防止市场通过过度的冒险行为倒逼央行,中国央行不仅是面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压力,还在于国内金融过高债务的风险,中国银行信贷投放冲动依然很强烈。

  去杠杆的方式就是回笼适度的流动性,如果市场流动性泛滥,去杠杆何从谈起,“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供应,就是无用之招。”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针对性的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7年第四季度例会强调,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与16年中央经济会议提法“调节好货币闸门”,管住比调节好要严厉许多,所以笔者推测未来货币政策与16年相比会偏紧一点。

  管好货币总闸门就是不会让流动性再度泛滥。所以年底了,央行并不因为资金市场利率高企而放松货币,让资金利率维持高位,目的就是让激进的机构切实管好流动性,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央妈身上。

  如何去杠杆,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认为,金融服务实体要会做“加法”和“减法”,“减法”方面,接下来还要降低金融杠杆,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使杠杆率有序降下来,乱加杠杆要减下来;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资金对象也要减下来,金融服务实体不能成为帮助落后产能脱困的借口。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仅受到国内去杠杆降风险的影响,还来自于美联储加息减税缩表组合拳的影响,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1.0%-1.25%上调至1.25%-1.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5次加息,也是今年内的第3次加息,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6月中旬。美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还显示,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美联储最新中值预期显示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3.1%,而9月时的预期为2.9%。

  目前看,美元并不是很强势,反而是人民币较为强势,但人民币强势背后是央行对外汇的严格管理,对资本流动的严格管理,随着美联储加息不断进行,缩表缩减的增加,美国政府减税政策的实施,未来美元走强是大概率事件,资本回流美国很难避免,中国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逐渐会收窄,中国央行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压力,收缩流动性提高人民币利率很难避免,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加息以后,央行很快调高公开市场资金操作利率5个点,显然照顾到中国金融的高杆杆承受力,照顾到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没有采取加息这个激进的措施,但仅仅依靠提高公开市场资金利率恐怕不能够对冲美国组合拳对于资本流动的影响,未来加息的概率逐渐加大。

  市场有观点认为央行加息释放的信号过于强烈,会刺破一些资产泡沫,但是面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中国央行是不能够独善其身的,央行孙国峰认为,在探索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过程中,各国央行还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已开始启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相应的,新兴经济体也应该尽快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以促进形成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与孙国峰所长持有相类似观点的是花旗银行全球经济研究主任Ebrahim Rahbari的观点“2018是我们真正收紧货币政策的一年。”

  摩根大通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可能需要1000次加息才能恢复正常。,数据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是也反映出未来世界央行的货币紧缩之路漫长。

  央行另一位官员认为,考虑到近些年来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低层老百姓普遍担忧“钱毛”了,社会各界也形成了“货币不能再多”的共识。因此,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在货币政策“可松”“可紧”时期,货币政策总体上具有偏紧的倾向性。

  这位官员说出了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趋势演变,实体经济也好、从事投资也好,都需要谨慎的面对货币紧缩周期,防止资产价格下跌,甚至需要防备某些资产泡沫的破裂。

关键词阅读:18年 货币政策 中性 基调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