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A股IPO已步入快速扩容期

摘要
IPO常态化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分满足投资者打新、炒新的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让垃圾股的壳资源无人问津,让垃圾股体面退市。总结2017,展望2018,A股IPO将更包容、更开放。

  AIPO已步入快速扩容期

  ——工业版IPO标准缺乏包容性

  作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所谓IPO常态化,是指从201611月开始,AIPO核准每月改为四批,月均IPO家数维持在30家以上。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IPO节奏,更是IPO审核体制的重要变革,这是从IPO市场化走向注册制全面实施的过渡性措施。IPO常态化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分满足投资者打新、炒新的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让垃圾股的壳资源无人问津,让垃圾股体面退市。总结2017,展望2018AIPO将更包容、更开放。

  (一)IPO节奏:月均35A股挂牌

  按上市日统计,从201713日至20171229日,全年共有429A股通过IPO挂牌上市,平均每个月挂牌数约为35只。这是自201611IPO常态化拉开序幕后,连续11个月保持了30家以上IPO的挂牌节奏。2017年仅有10月和12月两个月挂牌数不足30家。

  2017年,上交所新增挂牌A210只,总募资1360亿元;深交所新增挂牌A219只(其中,中小板80只,创业板139只),总募资919亿元。沪深两市IPO家数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大体平分秋色。实际上,深交所是中小市值板,而上交所是大市值板,从IPO募资总规模来讲,上交所2017IPO募资总额超过深交所50%。因此,从IPO家数来看,深交所应对中小企业更包容,IPO数量可以远超上交所,而上交所的IPO家数不必与深交所看齐。

  美国股市是一个“大进大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国际市场,它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1990年至1998年期间,美股共有3384家公司完成IPO1999年至2000年期间共有803家公司完成IPO。在IPO扩容最快的1992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股市年均IPO家数超过500家,其中,1996IPO家数为845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三大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逼近1万家,2016年底印度两大股市的上市公司数多达7600家,相当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的两倍多。相比之下,目前AIPO正处在扩容期,这一IPO节奏是适度的、可行的。

  (二)IPO定价:发行市盈率扎堆22

  目前我国监管层对IPO定价实行严格的“窗口指导”,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这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定价。事实上,在429只新股挂牌公司中,共有364家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高于30倍,其中,有146IPO公司所处行业市盈率高达50倍之上。201717月,虽然中小板市盈率由60倍下降至44倍,创业板市盈率由80倍下降至50倍,但它们远高于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23倍,这就人为形成了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这是投资者盲目打新、疯狂炒新的根源所在。

  为了服从“窗口指导”,在429AIPO定价上,共有381AIPO发行市盈率,“整齐划一”地介于22倍至22.99倍之间,占429家新挂牌公司数的88.8%。也就是说,大部分新股不论投资价值好坏,发行市盈率都“一刀切”地统一设定在22-23倍之间,很显然,这是人为扭曲,也是不符合市场法则的。

  (三)IPO募资大部分不足5亿元

  2017年新挂牌429AIPO募资总计为2278亿元,每只AIPO平均募资5.3亿元。在2017年新挂牌的429A股中,共有286AIPO募资额不足5亿元。其中,全年IPO募资不足2亿元的公司,包括至纯科技(0.9亿元)、立昂技术(1.17亿元)、熙菱信息(1.24亿元)、建科院(1.34亿元)、江龙船艇(1.37亿元)等共45家。相反,全年IPO募资额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别是:中国银河(40.86亿元)、财通证券(40.85亿元)、华能水电(39.06亿元)、浙商证券(28.17亿元)、中原证券(28亿元),其中,4家为证券公司。

  2016年单只AIPO平均募资分别为6.65亿元。2016AIPO最大募资额分别为:上海银行(106.7亿元)、江苏银行(72.38亿元)、华安证券(51.28亿元)、三角轮胎(44.14亿元)、贵阳银行(42.45亿元),其中,4家为银行和证券公司。

  2015年单只AIPO平均募资为7.16亿元。2015AIPO最大募资额分别为:国泰君安(300.58亿元)、中国核电(131.90亿元)、东方证券(100.30亿元)、东兴证券(45.90亿元),其中,3家为证券公司。

  2017年全年IPO募资总额约为2278亿元,这不仅远低于2007AIPO募资达4470亿元,而且更低于2010IPO募资更是高达4921亿元,甚至还低于2011IPO募资2720亿元的水平。因此,目前AIPO常态化的募资水平仍处在适度区间。

  (四)中小企业IPO比例上升,但包容性仍不够

  从企业规模来看,2017年大企业IPO数量较少,中小企业数量众多,IPO常态化将意味着对中小企业IPO更包容,也就是说,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赢得IPO机会。这正是IPO常态化的一种内涵:“扩容”必须拥有“包容”的胸怀。

  事实上,自201611IPO常态化以来,单只AIPO募资额不足5亿元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10亿元以上的IPO募资企业数量占比明显下降。这正是IPO常态化所需要的效果,通过更包容的IPO扩容,让IPO身价大跌,单笔IPO募资额下降,有利于让更多中小企业有机会分享IPO机会。

  不过,目前AIPO标准设计,无论是创业板,抑或是中小板,它们仍然固守着工业版IPO标准,这很难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双创型企业IPO的需要。倘若长此以往,不但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A股市场大门之外,而且还可能出现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之类的优秀企业出境IPO,这将是国内投资者的重大损失。因此,AIPO标准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更多元、更包容。

  (五)盲目打新、疯狂炒新有所改观

  429IPO申购中,共有405A股网上申购中签率不足万分之五。也就是说,IPO常态化并未改变低至万分之一的中签率。打新中签率之低,难于六合彩中奖,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申购新股不需要资金,中签后才会扣款,零成本玩彩票,当然都愿意参与;二是监管层有意压低IPO发行市盈率,人为制造了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为中签人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正因如此,新股不败的神话重现江湖,盲目打新、疯狂炒新成为一种时尚。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必须在开盘就死死地封住44%的涨停板,许多新股上市后连拉10多个涨停板,这是十分荒唐的现象,也是A股市场的怪胎,这在世界各国股市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炒新狂潮形成次新股过度投机与赌博,股价一步到位,有的市盈率炒到数百倍。目前尚未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形,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不过,随着201611月以来IPO扩容常态化,炒新狂潮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2018IPO扩容有望为炒新狂潮进一步降温。

  证据一:2017年仅有4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2016年则有18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2015年却有多达24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

  证据二:截止20171229日收盘,2017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过10倍的只有4只;而2016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过10倍的共有6只;2015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过10的个股多达16只。

  (六)IPO审核方式发生重大转型

  过去在IPO审核中,基于对发行人及证券中介的信任,发审委侧重对发行人投资价值进行实质性判断,IPO审核就是财务报表的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这种“海选”式的选美方式,不仅会助长发行人业绩造假、报表注水,同时还会人为推高IPO标准及IPO门槛。

  近年来,IPO审核方式已发生了重大逆转。发审委的审核重心逐渐转向了IPO信息合规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审核,并逐渐淡化了对发行人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及背书担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监督发行人为投资者提供最真实有效的IPO信息,并为投资者提供最重要的决策依据。这一审核方式的重大转型,既是A股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带来IPO审核效率的大幅提升。

  (七)IPO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201712个月共核准429家公司通过IPO挂牌上市,从IPO家数来讲(撇开募资规模),应该是A股成立27年来IPO效率最高的一年。在IPO常态化之前,IPO申请排队企业超过1000家,截至20171221日,在会总计508家,主板229家,中小板79家,创业板200家,IPO堰塞湖现象大为缓解。与此同时,随着IPO效率大幅提高、排队时间缩短,过去IPO排队时间平均为3年,目前已缩短至一年半,这将会吸引更多原先不愿排队的优秀企业重新加入IPO行列,这也是十分正常的。

  (八)定向增发规模大幅回落

  A股上市公司大规模定向增发,是最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时尚,其主要原因是IPO定价的“窗口指导”,监管层硬性规定,IPO定价不能超过23倍发行市盈率,而二级市场的同业市盈率可能高达50倍以上,由于人为压低IPO定价,许多发行人想方设法减少IPO募资,并等到挂牌上市后,再实施大规模定向增发,一般地,增发价将会远远高于IPO定价,进而能圈到更多钱,有些上市公司虽然不差钱,也要实施定向增发,然后再拿钱去随意“并购”别人的企业,或是干脆将闲置资金交由第三方理财投资,为此,一些上市公司逐渐将定向增发演变成了炒资金、玩资本、玩股权的游戏,最终导致了再融资行为的脱实向虚。

  2013A股增发募资仅3510亿元,2014年为6822亿元,2015年为13723亿元,2016A股增发募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记录15815亿元,是当年IPO募资额(1476亿元)的10多倍。在监管层的严厉整治下,2017A股增发募资规模大幅缩减,仅为11600亿元,约为当年IPO募资总额(2278亿元)的5倍左右。

  (九)IPO定价将市场化,新股破发将常态化

  IPO常态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然而,要破解“盲目打新”及“疯狂炒新”的难题,唯一的对策,就是应废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重新恢复2009年“有钱即可打新”的规定,同时,恢复2009IPO定价市场化的做法,取消23倍发行市盈率“窗口指导”,同时取消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盲目打新、疯狂炒新的现象,而且“新股不败”将成为笑话,“新股破发”则会成为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IPO身价自动回归下跌,让更多中小企业分享IPO机会。

  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定价机制,这样才不会人为撕裂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压缩一、二级市场股价的炒作空间。

  (十)A股国际化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打造资本市场强国,必须将A股打造成一个遵循国际惯例、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让境外机构投资者愿意进来,并有信心长期留守在A股市场。A股纳入MSCI成份股,虽然是一份“迟来的爱”,甚至有些勉强,但它却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警示,它将倒逼A股加速改革,尽快从股市大国走向股市强国。2018A股开始纳入MSCI成份股,但国际资本是否愿意进来配资或配资多少,则完全取决于它们对A股市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因此,加大A股自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是唯一应对之策。

  根据明晟公司公布的时间表,201831日,“MSCI中国A股指数”将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此外,MSCI还将发布新的“中国A股指数”,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201861日,按照2.5%的纳入比例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201893日,将A股的纳入比例提高到5%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号“养老与金融”,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名家专栏,邮箱地址:mingjia@jrj.com.cn,咨询电话: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关键词阅读:A股 IPO 快速扩容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